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6857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普通心理学ppt教案:09需要和动机(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需要与动机,9.1 需 要,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要求。”(B. B. 波果斯洛夫斯基) 需要是有机体内一种不平衡状态,既可是生理的,又可是心理的。 需要总是指向满足需要的某种客观物体和事件的。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动力的来源。 人与动物的需要是有区别的。,二、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分 自然的需要: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 社会的需要: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分 物质的需要:以物质产品为对象。 精神的需要:以精神文化产品为对象。,3、马斯

2、洛需要层次论,( A. B. Maslow,19081970) 他认为人类有各种需要,按发生的先后,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这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的需要基本满足后,满足上一级的需要才成为人的驱动力。 他认为前三种是低级需要,可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后二种是高级需要,从内部得到满足。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按固定序列上升的,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1) 生理需要,最基层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 包括对食物、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 马斯洛指出,如果所有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机体就会被生理

3、需要所支配。,(2) 安全需要,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的需要。 例如:房子上安上防盗门窗,喜欢稳定的工作,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注意食品、药品卫生等。,(3) 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方面。 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如自强、自信、自主、支配他人、胜任工作、取得成就等。 他尊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追求名誉、低位、尊严、威信、获得别人承认、引起别人注意和欣赏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 艺术家要

4、创作,科学家要创造发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些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以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1970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贡献: 1、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2、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 。 3、人类的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按波浪式演进。高级需要满足前先必须满足低级需要。,2、不足,1、马斯洛认为把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

5、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2、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3、马斯洛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的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很多方面带有假设性质,缺乏实验依据和科学的指标。,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9.2 动 机,一、动机的概念: 1、定义: 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直接

6、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 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2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发动有机体活动。 指向功能:使人们的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 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如果其活动指向了个体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会加强,这种活动就能继续下去;如果其活动偏离了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得不到强化,这种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二、 动机的种类,1、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动机与活动的关系,(1)动机与活动具有一致性。 通过观察个体的活动可以推测其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根据个体活动的对象可以推测

7、其动机的内容;根据其活动的显著性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强度。 (2)动机与活动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首先,动机与活动的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同时,具有相同目的的人则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其次,动机与活动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一般来说,动机与活动的效果是一致的。良好的动机一般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在现实生活中,动机与活动的效果往往不一致。,3、动机的形成,(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是,并非任何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

8、强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 当需要的强度较弱时,人们只能模糊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需要叫意向。由于意向不能为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推动人们的活动,形成活动的动机。 当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能为人们清晰地意识到,这种需要叫愿望。只有当人们具有一定的愿望时,才能形成动机。当然还需要诱因的作用。,(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 诱因使个体的需要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因此,诱因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 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正诱因是指能使个体因趋近它而满足需要的刺激物。 负诱因是指能使个体因回避它而满足需要的刺激物。,1、主导动

9、机与非主导动机,分类依据: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分类。 主导动机是个体最重要的、最强烈的、对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非主导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 主导动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非主导动机对行为起辅助作用。,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分类依据: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分类。 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刺激的作用而引起的。 相对而言,内部动机比较稳定,会随着目标的实现而增强;而外部动机则是不稳定的,往往会因目标的实现而减弱。 在一定的条件下,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分类依据: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分类。 近景

10、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性动机则是与较长远的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某一动机与一种动机相比可能是近景性动机,而与另一种动机相比则可能是远景性动机。,4、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分类依据 :根据动机的起源分类。 生理性动机是以个体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严格地来说,由于人类生理需要的满足要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因此,人没有纯粹的生理性动机。,(三) 动机的相互作用,1、动机的联合 2、动机的冲突,1、动机的联合,当个体同时出现的几种动机在最终目标上基本一致时,它们将联合起来推动个体的行为。 在几种相互联合的动机中,强度最大的是

11、主导动机,它对其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 非主导动机的影响力较小,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非主导动机可以增强或削弱这种动机联合的强度。,2、动机的冲突,当个体同时出现的几种动机在最终目标上相互矛盾或相互对立时,这些动机就会产生冲突。 如果几种相互对立的动机在强度上差异较大,这时的动机冲突就不明显。 如果几种相互对立的动机在强度上差异较小,这时的动机冲突就显得十分激烈。 通常,动机冲突是专指这种较为明显的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双趋式的动机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目标,而且这两个所欲达到的目标对个体具有同样强度的吸引力,能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个体由于条件、环境所限而无法同时获取两个

12、目标,这时在心理上产生的难以作出取舍的冲突情境就是双趋式冲突。 产生双趋冲突时必须做出强迫性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优柔寡断的结果可能是一个都得不到或对个体造成心理的伤害。,双避式的动机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眼前呈现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威胁力的目标,迫于环境形势,逃脱一个威胁就必须接受另一个威胁,此时个体引起的紧张和随之产生的动机上的冲突就是双避式动机冲突。,趋避式的动机冲突,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满足某种需要,但同时也可能构成威胁。一个目标对个体形成了好恶、吸引排斥的两个方面,此时个体所形成的矛盾的心理情境,就是趋避式的动机冲突。,(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13、2、学习动机的激发,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要受到动机的支配,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2)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但是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强认知内驱力。 研究表明,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

14、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派生出来的。,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 研究表明,具有高度附属感的学生,一旦得到长者的肯定或表扬,会进一步努力学习,在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反之,如果他们的某些努力暂时得不到师长的赞许,有时会丧失信心,甚至学习积极性下降。,小结,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在这期间

15、,来自同伴和集体的赞许、认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2) 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首先,学习动机的自主性水平不断提高,内部动机逐渐占优势。 其次,学习动机不断与长期目标结合,远景性动机逐渐占优势。 再次,学习动机不断向健康发展,合理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最后,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社会性动机不断丰富和增强。,2、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因素。

16、(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当开展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研究表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给学生讲道理,往往不是直接讲出答案,而是通过问答或争论,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做了不正确的回答,苏格拉底并不马上指出错误,给予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加以引申,紧接着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学生的原答案显出荒谬或者自相矛盾。这样在接连的一问一答或相互争论中,通过对比,从相反方面再思考,避免了片面性。待到学生明白了答案错误的原因之后,正确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 下面的例子,可以使我们懂得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老师:为什么说鸡、鸭、羊、牛都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老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