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6605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膀胱移行细胞癌,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类别,肿瘤科/腹部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概述,膀胱肿瘤(tumor of bladder)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男性肿瘤的6%,死亡率的2.5%,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环境、吸烟及遗传因素有关,许多学者对P53基因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十分关注,在国外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膀胱肿瘤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表浅的乳头状肿瘤约占80%,30%为多发肿瘤。分化不良的浸润性膀胱癌常发生在高龄病例。移行上皮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

2、noma)占94%,其次为腺癌(adenocarcinoma)和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流行病学,膀胱癌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1985年以全世界肿瘤发病数统计,在泌尿系肿瘤中,膀胱癌居第2位,仅次于前列腺癌;膀胱癌在男性中占男性全部癌4.7%,居第8位,女性列12位。1990年膀胱肿瘤的发病率,男性2.88/10万,女性0.8/10万,分别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和4%,列第4位及第8位。 膀胱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其中有乳头状瘤(2%),移行细胞癌(94%),原位癌(1%),鳞状细胞癌(2%),腺癌(1%)。,病因,膀胱肿瘤的发病有两

3、个方面: 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肿瘤发病是复杂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遗传易感性 世界各国膀胱癌的发病率相差可达10倍之多,西欧和北美最高,东欧和一些亚洲国家比较低。有趣的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人的遗传学相似,膀胱肿瘤发病率也相似。埃及血吸虫引起膀胱癌在埃及占全部癌的18%。台湾地区移行细胞癌可能与周围血管“黑脚病”有关。膀胱肿瘤和性别年龄关系密切。,病因,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210倍;60岁以后发病率高,可能因为环境的致癌因素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膀胱癌很少在40岁以前发病,而年轻人膀胱癌常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治疗后也很少复发。 2.危险因素 膀胱癌与环境、职业、吸烟、

4、感染、慢性炎症、结石、异物、盆腔照射、细胞毒化疗药物等有关。现认为25%27%膀胱癌与职业有关,有1/2男性,1/3女性与吸烟有关。 染料纺织工业的产业工人膀胱肿瘤发病率较高,现已公认2-萘胺、1-萘胺、联苯胺、4-硝基双联苯为化学工业致癌物。,病因,这些物质经肝脏代谢,还原为-氨基萘酸,作用于尿路上皮而引起职业性膀胱癌,由于尿液在膀胱中滞留最长,因而泌尿系肿瘤中膀胱癌发病率最高。 吸烟发生膀胱癌相对危险性为210,且与吸烟量有关。膀胱癌中约1/3有长期吸烟史。吸烟致癌可能因香烟内许多化学致癌质有关。吸烟者尿中色氨酸代谢产物增加50%,吸烟停止后,色氨酸代谢水平可回复正常,已证实色氨酸代谢产物

5、有潜在致癌性。 膀胱感染所致膀胱肿瘤是鳞癌,多于移行细胞癌。,病因,埃及血吸虫病、结石、膀胱憩室所致慢性膀胱炎常导致鳞癌,80%截瘫病人膀胱有鳞状上皮化生,5%发生鳞癌。尿潴留也可能是膀胱癌的病因。 某些药物可引起尿路上皮性肿瘤,目前已肯定止痛药非那西汀,由于与苯胺有相同的化学结构,用量过大,可引起肾盂,膀胱移行细胞癌;另外环磷酰胺也可增加膀胱癌发病的危险性,对肿瘤病人和非肿瘤病人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使膀胱癌发生机会增加9倍。 子宫颈癌大剂量骨盆部位放射治疗使膀胱癌发生机会增加到4倍,与放射量和照射时间有关。,病因,3.生物学特点 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是一个多

6、阶段过程,包含了多种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又可被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突变导致了尿路上皮细胞的初始转化。而晚期突变则使恶化的细胞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膀胱癌基因突变的认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没有一种(几种)染色体或基因的改变是所有膀胱肿瘤都具有的,而且各种不同的遗传因素,突变似乎可以导致同样的肿瘤形态的表现,这说明了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的DNA靶目标的多样性。,病因,迄今尚未发现对膀胱癌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突变,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各种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人假说: 膀胱癌的发生有两种途径,其一为不死的干细胞的转化,再一种为病毒感染后基底层细胞转变为不死。这两种途径都包括由浅表性到浸润性

7、最后出现转移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基因突变在起作用。在第1种途径中9q染色体的缺失使干细胞转化为浅表性癌,P53和Rb抑癌基因失活及H-ras的激活使病变进一步发展。,病因,第2种途径中最初的变化为病毒性致癌因素使P53和Rb抑癌基因失活,随后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研究同时,肿瘤专家们开始关注癌细胞表面向细胞核内信息传递过程,试图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发病机制,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为移行上皮,约37层厚。正常上皮细胞表面有大的伞状细胞覆盖其下层的一些小细胞,表面的伞状细胞常为双核或多核。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随膀胱的扩张程度而发生变化。在深部黏膜,细胞为圆形

8、、椭圆形、长形或柱状,包埋在纤维基底膜上,这种结构使细胞之间可以滑动。当尿路移行上皮对炎症、慢性刺激或致癌物发生反应时,可发生增生性变化(增生和化生)。 90%以上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其生长表现为多样性,包括乳头状,无蒂浸润,结节状以及上皮内生长。,发病机制,它具有较大的间变潜能;因此,移行细胞癌可含有梭状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成分。1/3膀胱癌可出现上述成分。移行细胞癌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基底部和侧壁。但膀胱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移行细胞癌。大约70%膀胱癌为乳头状,10%为结节状,20%为混合型。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为级、级和级。级癌指瘤细胞分化良好,移行上皮层次多于7层,细胞呈轻度

9、间变和多形性,核胞质比例增大,从基底到表层细胞的成熟轻度紊乱,有丝分裂像偶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2)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 膀胱癌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多为盆腔淋巴结转移(78%),其中闭孔淋巴结最常见占74%,其次为髂外淋巴结占65%,髂总淋巴结20%,膀胱旁淋巴结少见占16%。远处转移多见于晚期膀胱癌,常见转移部位是肝(38%)、肺(36%)、骨(27%)、肾上腺(21%)、结直肠(13%)等。 2.种植性转移 可发生在开放手术术后的腹壁切口,经尿道切除术后损伤的膀胱颈、前列腺以及尿道,但极为罕见。 3.TNM分期 膀胱肿瘤TNM分期:,发病机制,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o: 未

10、发现原发肿瘤。 Tls: 原发癌。 Ta: 乳头状瘤,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固有层)。 T2: 肿瘤侵犯浅肌层。 T3a: 肿瘤侵犯深肌层。 T3b: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脂肪。 T4: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腔或腹壁。 Nx: 对淋巴结转移无法作出估计。 N0: 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发病机制,N1: 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2cm。 N2: 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直径25cm。 N3: 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直径5cm。 Mx: 远处转移无法作出估计。 M0: 未发现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临床表现,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为血尿。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尿发生

11、,其中约85%为第一症状,大多数为肉眼血尿,但镜下血尿常出现于肉眼血尿之前,病变之早期。Carson等(1979)对200例镜下血尿病人进一步检查,结果发现22例为膀胱癌,占11%;初期未发现病因的38例随访监视2年,6例发现病变。 肉眼血尿的特点为无痛性,多为全程血尿,也可表现为排尿初期或终末血尿,呈现间歇性发生,也可持续存在,间隔时间由数天至数月不等,一般早期间隔时间较长,随病情发展逐渐缩短间隔期。,临床表现,血尿的程度依出血量多少,表现为洗肉水样,伴有不规则或片状血块,甚至大量血块充满膀胱。一般肿瘤的大小与血尿程度呈正比,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贫血,也有肿瘤不大,反复出血而引起贫血者。

12、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为膀胱癌的另一主要症状,约占膀胱癌起始症状的10%左右。癌肿损害膀胱防御感染的功能,而且癌肿类似膀胱内异物,妨碍感染消除,故40%的膀胱癌伴有尿路感染。广泛原位癌或浸润癌可首先出现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甚至发生急迫性尿失禁,耻骨上区、阴茎及会阴部疼痛。,临床表现,癌肿位于膀胱颈部或浸润颈部,癌组织大块坏死脱落或巨大癌肿使膀胱容量缩小或伴有结石等均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凡有膀胱刺激症状或排出过“腐肉”的膀胱癌,多属晚期或浸润性,预后不良。 膀胱颈部或累及颈部及前列腺的癌肿、颈部附近带蒂癌肿及大块坏死脱落的癌组织,均可阻塞颈口而出现排尿困难。晚期发生下肢水肿、盆腔肿块

13、,咳嗽、胸痛等转移症状及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症。,并发症,癌肿累及输尿管口,则可出现肾区胀痛、肾输尿管积水、感染、肾功能损害。,实验室检查,1.脱落细胞学检查 方便易行,可多次重复。但早期肿瘤阳性率较低。流式细胞检查: 该方法能测定肿瘤DNA含量、非整倍体细胞数,对原位癌及高期、高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达90%。吖啶橙试验: 肿瘤细胞以吖啶橙荧光素浸染,荧光显微镜观察,能显示出细胞内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核糖核酸(DNA)量变图像,亦能显示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细胞及其活力状态。 2.肿瘤标记物 不但有助于肿瘤诊断,而且对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有预测意义。,实验室检查,膀胱肿

14、瘤抗原(BTA): 膀胱肿瘤分泌蛋白水解酶,将膀胱基底膜降解为型胶原、纤维蛋白连接素和层黏蛋白等基本成分。这些降解产物被排到邻近尿液中,形成基底膜复合物,即所谓膀胱肿瘤抗原(BTA)。其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0165000的特异多肽。BTA试剂是检测膀胱肿瘤膜抗原的方法,对移行细胞上皮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目前有两种BTA试剂: BTA stat和BTA test。两种BTA试剂在诊断中的地位是并列的,在敏感度和特异度的研究中发现:,实验室检查,BTA stat与BTA test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90%、63.63%和82.89%、81.57%,没有显著性差异。如果两种试

15、剂联合应用,则在不降低敏感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这说明联合应用可降低假阳性率,避免了因假阳性结果导致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BTA是一种试剂盒,医务人员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也无需特殊培训便可掌握,5 min即可出结果。检查无创伤,只需留取20 ml尿液,48 h内检查不会影响结果。BTA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独立用于确诊膀胱癌。,实验室检查,另外,BTA试剂价格昂贵,目前尚难以全面推广使用。Lewis X抗原检测: Lewis X是一种ABO血型相关抗原,在正常尿路上皮中不存在该抗原,而5%89%的移行细胞癌可检出Lewis X,且与肿瘤的分级无关。核基质蛋白22

16、(nuclear matrix protein22,NMP22): NMP22是核有丝分裂器蛋白,膀胱肿瘤细胞内NMP22是正常细胞的25倍以上。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48%90%,特异性为70%92%。NMP22对高级、高期膀胱癌敏感性较高,在无结石、炎症等情况下,可用于随访监测。,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 用快速免疫检测法测定尿中FDP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68%,对T2T4期膀胱癌的敏感性更是高达100%。玻璃酸酶检测hyaluronidase,HAase: 玻璃酸酶是一种细胞外降解基质透明质酸的内源性糖苷酶,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应用凝胶技术检测G2、G3级膀胱癌尿液中玻璃酸酶活性,敏感性达92%100%。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随细胞分裂逐步缩短,直至细胞死亡。,实验室检查,端粒酶的作用就是延长端粒,现已发现多种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增强。该法诊断包括低级、低期肿瘤在内的膀胱癌,敏感性可达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