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6582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结构(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学习要点: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条件与演变规律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0年1月,党中央提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一)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

2、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简言之,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农业结构的内涵(四个层次) 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部门结构 某一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各类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如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园艺作物等)。种植结构 某一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如粮食生产要分为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品种结构 区域之间农业生产的差异(地区分工)。分布结构,(二)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

3、多层次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三)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农业内部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影响 对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的影响,二、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的规律性,(一)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生产力水平主要条件 需求前提条件 地理环境基础条件 劳动力内在条件 资金基本条件 科学技术动力条件,(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力度最大 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甚至居于主要地位 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饲料生产所占比重增大(发达国家达70

4、-80%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结合,三、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含义 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和发展的概念。,(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能最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结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的,过去合理的农业结构现在会变得不合理,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过程。,(三)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1、方法 比重法 类比法 速度法 协调法,

5、2、指标体系 (1)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 播种面积结构 农业总产值结构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资金利用结构,(2)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指标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产(产值、净产值)、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等 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农业商品量及其构成、农产品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 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量等。,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目标造成单一的纯农业型结构,即农业种植业粮食结构。,改革开放前的农业产业结构,1949197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注:此前中国

6、农业产业结构包括副业,此后不包含副业,从部门序列结构看,比例关系不协调。以种植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 从资源利用结构看,资源利用不合理,地区优势未能得到发挥。 从经济运行效果看,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下降,农产品供给全面紧张。,改革开放后的农业产业结构,1978200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1978200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注:因这从2003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所以2003-2007年各年农林牧渔业各产值之和小于农业总产值之和,相应的比例之和也小于100%。,19782007年中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 单位:%

7、,19782007年中国水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19782007年中国水产品产量构成 单位:,19502007年兵团农业总产值 单位:万元,19502007年兵团农业总产值构成 单位:%,19502007年兵团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构成 单位:%,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农民作为生产要素的支配者和独立的利益主体,根据资源供给结构和利益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 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不断增加,收入增加的幅度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密切相关;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荒山(坡、滩、水)等得到了综合开发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

8、主要原因,制度激励 政策优化 市场诱导和需求拉动 科技支撑,五、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什么是“战略性结构调整”? 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情况、新思维,2003年下半年,我国粮食价格上扬,带动其他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2004年出现轻微的价格全面上涨以及2007年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再一次告诫农业结构调整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粮食价格上扬表明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也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表现,是对多年农产品价格偏低的矫正,是正常的。 树立发展新思维,改变不顾粮食供求形势变化,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而是切实保护并稳步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城镇居

9、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变化趋势,我国农业新阶段的基本特征,从供求总量上看,主要农产品由供不应求变为长年积累,丰年有余; 从供求结构上看,主要农产品由全面短缺变为结构性过剩; 从生产目标上看,由追求产量增长变为追求收入的增长; 从政府目标上看,由单纯追求收入安全变为追求社会经济繁荣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增长的动力来看,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依靠政策变为依靠科技和投入; 从农业竞争力来看,由单纯着眼于生产环节变为延长产业链条; 从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来看,由资源约束为主变为由市场繁荣约束为主。,战略性调整,就是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解决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或是多养点什么、少养

10、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这次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考虑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的全局,是要进行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调整的目标,调整的方式,历次农业结构的调整都属于资源型的结构调整,导致了种植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市场需要结构的变化,农业结构的缺陷日益暴露: 农产品结构性失衡; 种植业过度开发,部分地区生态恶化; 结构趋同,区域优势难以形成和发挥; 产业结构不完整,农民就业集中于种植业,产业链短。,对我国

11、农业结构的简单评价,作物种植结构长期处于超稳定状态 优质专用产品的生产起步晚、水平低,农业结构的根本变化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农业结构的地区驱动性非常强 劳动力的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巨大变异,农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不能适应市场和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 不能满足增加农民收入的需求 不能适应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求,简单评价为三个不适应:,当前农产品的供求形式存在三种认识,认为供求矛盾为主要矛盾 认为农产品供求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的 认为既存在总量矛盾,也存在结构矛盾,农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不知道怎么调 资金比较难 科技支持比较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 坚持

12、政府的宏观引导(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 坚持因地制宜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基本原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正确处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之间的关系;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生产; 林业结构的调整: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提高森林覆盖率;重视经济林、薪炭林特别是防护林的营造与发展,提高其比重;建立合理的采、育结构,切实保护好林业资源;加强对各种林木产品、林副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快品种改良速度,提高优质产品所占的比重;根据

13、区域资源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前向饲料加工业和后项的畜产品加工业,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渔业结构的调整: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水面等宜渔资源,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养殖;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实施技术创新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调整农业投资方向(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总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增收,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 农

14、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只靠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价格,靠外延扩张来增加农民收入,路子会越走越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一定程度说就是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领域,开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通过调整,将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之一。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无疑将会有效地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思考题,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为什么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