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一单元学案老师使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17574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第一单元学案老师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第一单元学案老师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第一单元学案老师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第一单元学案老师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第一单元学案老师使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师使用一:货币(一)易混易错点分析误区 1: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并非指一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才有价值。误区 2:假酒是商品 制造假酒的“人类劳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产品一旦生产就侵犯了名酒厂家的合法权益,这种交换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些假冒产品没有合法地位,因而不是商品。就是从经济学来说,其包含的劳动也远不及名酒多,不具有“真”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假酒不是商品。误区 3:有使用价值就必然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

2、,就没有价值,而只是一般的有用物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误区 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只统一而不对立 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密不可分的,否则就不是商品,但作为商品,使用价值又必然要和价值分离,只有当生产者让渡出使用价值后方能得到价值,消费者付出价值后才能得到使用价值误区 5:流通手段就是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当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只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了。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误区 6: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与支付手段职能是一致

3、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分;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而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而出现的,特征是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间、空间上出现分离。用货币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都属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误区 7: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首先,纸币的发行量是由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决定的,换言之,纸币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购买力,譬如 100 元人民币相当于二两白银的购买力,假定人民币的发行量多了一倍,那么 200 元才相当于二两白银的购买力,在新的形势下,政府无法规定这 200 元人民币相当于四两白银的购买力。其次,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还可以从供求关系上理解

4、,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发行的纸币是一定的,但是在该时期内待售的商品数量却在不断地变化着,从而引起价格的变化,即引起单位纸币所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可见,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图案,决定在某一时期发行多少纸币,但任何国家也无法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误区 8:纸币可以直接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直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只能作为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间接执行价值尺度职。误区 9:外汇就是外币。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

5、外汇。(二)考点练习答案:CDCAB DCAAD CDCCC二:价格(一)易混易错点分析误区一:价值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由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的,其大小只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 化,因此价值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不随供求关系的变 化而变化。只有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发生波动。 误区二:商品价格的变化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不一定。商品价值量是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供求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纸币发行量等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误区三: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是矛盾的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两者从不

6、同侧面回答了价格何以决定的问题。价值决定价格是从价格的决定因素来讲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关系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 “市场决定价格”是从价格的决定主体来讲的。 “市场决定价格”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决定价格”而言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享有定价权,他们自己可以根据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确定商品价格。误区四: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毫无意义。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7、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以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误区五: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都相等。(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2)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并非每一次商品交换都能实现双方价值量相等

8、。因此上述观点是错误的。(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虽然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 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也就是说,价格的的波动并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二)考点练习答案:CCCBD DCDCA三:消费 (一)易混易错点分析误区一:物价越低,生活水平越高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同样的货币收入能够购买到更多的消费品,因而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物价持续下跌,必然会影响到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影响到生产的发展,从长远看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误区二:家庭收入越多,消

9、费水平越高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提高家庭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会提高。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要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误区三: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能够一次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这时

10、消费者以未来购买力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属于适度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还贷却硬要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误区四: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如果人为地去抑制消费,消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水平,也不属于适度消费;而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并不是限制消费。因此,不能把节俭理解为限制消费。误区四:鼓励消费就是高消费。鼓励消费就是在家庭收入有保障的基础上,提倡消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但鼓励消费并不等于高消费,如果是不顾国情和家庭承受能力,讲排场,摆阔气,而盲目攀比甚至挥霍浪费。这既妨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妨碍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误区五:鼓励消费就是高消费鼓励消费就是在家庭收入有保障的基础上,提倡消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但鼓励消费并不等于高消费,如果是不顾国情和家庭承受能力,讲排场,摆阔气,而盲目攀比甚至挥霍浪费。这既妨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妨碍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二)考点练习答案:CDACD DCC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