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0613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xiaoguang(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卫生与城市公共安全,杨晓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12月18日,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 城市建设及发展要以人为本 健康既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 健康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健康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概念与定义,公共卫生就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善环境卫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控制传染病流行,教育个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 -Winslow 1932年,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共同努力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与艺术。 (Robant 1987年) 公共卫生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以确

2、保提供给人民维护健康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 (美国医学会 1995年),公共卫生概念与定义,公共卫生基本特点,1、最终目标:促进健康,延长寿命 2、对象:以人群为工作重点 3、实质:公共政策,要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 4、公共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单纯技术问题,公共卫生的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加强医防结合和多部门参与,强调社区广泛参与 5、应有受过良好教育和多学科背景的公共卫生队伍作为技术支撑和保障,公共卫生的基本任务,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改善环境状况、减少环境危害 预防和减少伤害 改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

3、参与灾害处理和灾后恢复及重建 保证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公共卫生职能(国家公共卫生实施标准,美国CDC1995年),一、评估(Assessment) 1、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发展(Development)发展卫生政策 3、公布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4、动员社会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5、制定国家政策和计划解决这些问题 三、保证(Assurance) 6、执行法律、保护健康、维护安全 7、提供综合性卫生服务 8、保障合格的卫生人力资源 9、评估人群能否获得这些服务 10、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公共卫生发展的历史,十八世纪,瑞典人首次使用公共卫生策略检测人群

4、的健康状况,国际公共卫生发展的历史,十九世纪,现代公共卫生的第一个历史机遇期 18401890年 环境卫生期 “工程措施” 18901910年 病原生物期 “医学措施”,国际公共卫生发展的历史,二十世纪,现代公共卫生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期 前50年 三环节两因素 有效控制传染病 “卫生措施” 后50年 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针对NCD防治 “公共卫生措施”,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概念,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吴仪讲话(2003.7.28),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

5、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吴仪讲话(2003.7.28),政府的主导作用: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对社会、民众和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维护公共卫生秩序 组织社会各届和广大民众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流行 教育民众养成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促进人民健康服务,总体目标 3年时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更长时间: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环境卫

6、生体系 -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吴仪讲话(2003.7.28),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和传 统习俗,面临不同的任务,各 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内容、 重点和措施也不尽相同。 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 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 出发。,现代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疾疾病 传传染病威胁:古老和新发 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生生物恐怖 慢慢性非传染病 心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WWTO 食食源性疾病 职职业健康与职业病 环环境相关疾病,危危险因素 生生物因素 社社会经济因素 卫卫生服务因素 生生态环境因素 生生活行为因素,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导

7、致疾病 经济负担的10个主要危险因素,饮酒 血压 烟草 低体重 肥胖 胆固醇 蔬菜和水果低摄入 固体煤致室内烟雾 铁缺乏 不洁饮水、营养,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传染病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发传染病 SARS,禽流感,艾滋病, 埃博拉出血热 大肠杆菌 O157 H7 出血性肠炎,死灰复燃病 STD TB,固有传染病 鼠疫、麻疹 肝炎、霍乱,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因素 例举 社会因素 经济状况改进 ,战争,民间冲突,人口 增长,移民,城市化进程加速 健康保健 器官和组织移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抗生素广泛使用 食品生产 食品供应的全球化,食物加工和包装 人类行为 性行为,吸毒,旅游,娱乐

8、活动,幼儿院 环境改变 森林砍伐和再生,水源系统的改变 水灾和旱灾,全球气温变暖,饥荒 公共卫生机构 预防医学计划的减少,传染病监控不力 微生物适应和变异 毒力的变异和毒素的产生,抗药性的产 生,微生物作为慢性病的辅助因子 人工重组微生物 生物恐怖,面临21世纪,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 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在美国当今传染病死亡病因占第三位。 自1980年到1992年,由于艾滋病和老龄化对病原体抵抗力的下降,美国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增加了58%。 据WHO统计,全世界约58亿人口中,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 21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时代。 在过去的30年中,又发现了近40种新病原 ,其中

9、大部分是病毒.,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生物恐怖不是天方夜谭 全世界有十余个国家具有生产生物武器的能力 9 11 向人类展示了生物武器的威胁及效力 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反应能力是如此脆弱,传染病城市安全,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人畜共患犬、禽管理 医院设计(传染病医院设计) 血液及医源性材料、垃圾管理 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港、车站等应急时的通风设施 城市水源保护及应急储备 城市供水安全、食品安全,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 在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在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 NCD 是人类疾病负担的首位 NCD 是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N

10、CD 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呈上升趋势 公共卫生领域对 NCD 的防治还十分陌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精神卫生将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 精神卫生疾患已占全球疾病负担的 12% 抑郁、药物滥用、酗酒将是主要问题 导致精神卫生疾患的危险因素呈上升趋势 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的能力很弱,环境污染 职业病危害 伤害 移民,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现代化,生活环境,家庭取暖,室内装修,家用电器及通信器材,光污染,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现代化,装饰竣工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甲醛浓度(mg/m3),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现代化,一些有装饰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mg/m3),公共

11、卫生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现代化,职业危害,2000年职业病报告11718例,较1999年增加14.5%,尘肺占77.7% 83%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危害 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措施十年后将有大批职业病病人出现,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现代化,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的分布特征 全国死亡的11.15%是伤害死亡, 1998年伤害死亡率已达到69.22/10万, 即全国每年约有80余万人死于伤害 城市与农村的伤害死亡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位。城市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 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中毒、他杀、溺水、火灾和烧伤; 农村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 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坠落、中毒、他杀、火

12、灾和烧伤,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现代化,卫生资源的不足 卫生服务的不均衡 卫生信息传递不及时 反生物化学恐怖能力不强,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卫生公平性、反应性,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成功的牺牲品,由于没有任何依据证实疾病被预防或流行被控制后的收益。因此,在正常状态下公共卫生被媒体和政府忽视,他们认为不会出什么事,公共卫生就是这样一直被忽视着。当发生重大灾难时,他们意识到应加强公共卫生,但当疾病从记忆中消退时,公共卫生又重新从其脑海中消失。 - Richard Schagas “Public Health: What is to be done?” 2002,希望中国能尽早摆脱公共卫生

13、的困惑,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天全球约有16000人死于各种伤害 伤害占全球疾病的12%,为第三位主要死因,是1-40岁年龄组的头号死因 道路交通伤害为全球各种伤害的主体,其造成的死亡占伤害总死亡的25% 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数目高达 5000万,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新观念,多数道路交通事故是可以防治和预测的;它属于人为造成的问题,完全可以进行合理分析,采取相应政策予以解决。 不能允许人们常见的驾驶和步行失误导致死亡或重伤后果,交通体系应该帮助道路使用者处理日益复杂的路况。,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新观念,设计交通体系时应该充分考

14、虑人体本身的脆弱性,车速管理和限制是关键。 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应该致力于保护所有道路使用者,因为非机动车道路使用者承受着最大的交通死亡和伤害负担。,影响暴露危险的因素,土地使用规划,这些规划影响人们旅行的距离或方式 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辆和道路安全弱势群体混行 进行限速、道路布局和设计决策时,没有充分注意统筹考虑道路综合功能,影响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道路设计、布局和维修方面的缺陷,也可能导致道路使用者的不安全行为 因环境因素造成缺乏能见度(使得车辆和其他道路使用者难以被发现,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措施,设计安全和可持续使用的道路交通体系 通过交通和土地使用政变减少危险因素,通过

15、交通和土地使用政策减少危险因素,更合理地使用土地以减少机动车的交通流量 提供高效路网,使便捷或就近的路径成为最安全的出行路线 鼓励人们远离高危交通方式,转换为底危交通方式(增加公共交通使用的策略) 对机动车使用者、车辆或道路的基础设施加以限制,土地使用规划,道路旅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空间分布 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发展模式 路网的构成 居民区的规模 私人汽车交通方式以外的其他选择,高效的土地使用规划,减少道理使用者暴露于道理交通伤害的危险 包括发展密度高、布局紧凑的建筑群,方便居民就近前往服务和娱乐场所 例如,建设集中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能够减少大家到经常光顾的同一目的地的旅行距离,减少行驶的需要

16、以及对私人汽车的依赖。,2001年我国城市居民死因构成,我国居民的超重及肥胖率(%),诊断标准:7岁以下:WHO-Z评分,23为肥胖。7-17岁: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BMI)=p85超重,=p95肥胖。18岁及以上:24BMI28为超重, BMI28为肥胖。,我国不同地区7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城乡分别为19.3%和18.6%,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12.6%。,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2002年我国居民超重率比1992年上升了39%;肥胖率比1992年上升了97%,六类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城乡分别为19.3%和18.6%,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