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8047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6.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技术课件第二章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触电事故及安全防范技术,学习目标 1掌握绝缘,屏障,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与特低电压的相关知识。 2理解触电原因和救治方法、安全间距、等电位连接。 3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气设备触电防护等级、特低电压及电气安全用具的使用。,第一节触电及救治,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可能对人体构成多种伤害,触电是电流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或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例如,电击; 烧伤或灼伤。 触电伤害可分为电击、电伤两类。,1电击的原理,电击: 机体组织受到刺激,破坏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伤害。 严重的电击: 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坏,乃至危及生命的伤

2、害,数十毫安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电击的种类 (设备状态),电击:触电、漏电外壳或其他带电体,雷击或电容放电,电伤:是电流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1)直接接触电击: 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 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电击的主要特征如下,无痕。 小电流,心颤动(心室

3、纤维性颤动1000次/min),胸肌麻痹和中止呼吸。 电休克: 强烈刺激神经系统反射血液循环、呼吸及其他新陈代谢都发生障碍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减弱呼吸衰竭神志昏迷的现象。 时间:延续数十分钟到数天。 可能痊愈,可能死亡。,2电伤,分类: 包括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特征: 明显的伤痕, 伤害可能深入体内。 区别与联系(和电击相比): 局部性伤害 电伤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因素。 尽管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超过60含有电伤成分,因此,预防电伤具有重要的意义。,(1)电

4、灼伤:电灼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2)电烙印:接触部位留下永久性的斑痕,皮肤硬变,失去弹性和色泽,表层坏死,失去知觉。 (3)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造成的,受伤部位变得粗糙而张紧。 (4)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2电伤,1触电特点 大多是由于有关人员疏忽大意、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不遵守安全技术要求、违章作业所致。 无明显的征兆,突然,瞬间。 很难自救。神经、肌肉抽搐,丧失意识,停止呼吸和心脏搏动,极短时间伤亡,没有自我摆脱和呼救的时间。 救护人员,方法不当,同样不幸。,二、触电特点、触电形

5、式及触电事故规律,2触电形式 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直接触碰三相带电设备中的一相,电流便通过人体流人大地 但当人体距高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时,将发生高压带电体对人体放电也叫单相触电。 低压电网通常由变压器供电,在变压器的低压侧,有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二、触电特点、触电形式及触电事故规律,二、触电特点、触电形式及触电事故规律,2触电形式,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b)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中性点直接接地:该相电流通过人体经大地回到中性点形成回路。由于人体电阻比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阻要大得多,电压几乎全部加在人体上,造成触电。 中性点不直接

6、接地:电气设备对地有相当大的绝缘电阻,在这种系统中若发生单相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q很小,一般不致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但是,当电气设备、导线的绝缘损坏或绝缘老化,其对地绝缘电阻降低时,在这种系统中同样会发生电流通过人体流人大地的单相触电事故,2触电形式,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带电线路的两相, 人体距高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2)什么是两相触电?,在两相触电时,虽然人体与地有良好的绝缘, 但因人同时和两根相线接触,人体处于电源线电压下,在电压为380220V的供电系统中,人体受380v电压的作用, 通过人体的电流将达到260270mA,这样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只要经过0.10.2s,就

7、可致人于死地。 因此两相触电比单相触电的危险性要大得多。,(2)两相触电为何更加危险,(3)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以落地点或接地体为圆心,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半径20m的圆面内形成分布电位。 跨步电压触电时,触电者先感到两脚麻木,然后发生抽筋以致跌倒, 跌倒后由于手、脚之间的距离加大,电压增加,心脏串接在电路中, 只要电流通过内脏的时间达到2s,就有生命危险。,(3)跨步电压触电原理,带电导体,特别是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 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 正常时有较大工作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 防雷装置接收雷击时 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跨步电压电击情况和部位,接

8、触电压值的大小随人体站立点的位置而定。 人体距接地短路故障点越远,接触电压值越大;,(4)接触电压触电原理图,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点向大地流散,将形成以接地故障点为中心、20m为半径的分布电位。 此时有人用手触及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电流便通过人手、人体和大地构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这种触电称为接触电压触电,人的手与脚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4)接触电压触电原理,严禁在裸臂、赤脚的情况下去操作电气设备。操作电气设备时,应穿长袖工作服,使用绝缘防护工具,并有专人监护,以确保安全。 必须指出,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有时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短路故障点距离较远,

9、虽然采用了保护接地,但仍有触电危险。,(4)接触电压触电预防,不带电的线路,由于大气变化(如雷电活动),会产生感应电荷; 还有一些停电检修的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由于停电后未挂临时接地线,这些线路和设备在大气变化时也会产生感应电压。 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在停电线路上进行检修工作时,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气候变化(如雷雨、闪电),所有作业人员均应撤离工作现场; 对于停电后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线路和设备,只有先悬挂临时接地线,才能对其进行检修。,(5)什么是感应电压触电?,检修人员检修、摇测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和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由于检修、摇测前或摇测后未将这些设备充分放电,以致

10、这些设备的导体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剩余电荷。 并联电容器因其放电电路发生故障未能及时放电,电容器退出运行后又未进行人工放电,电容器的极板上将带有大量电荷。 对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和大容量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在检修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人工放电才能进行工作。,(6)什么是剩余电荷触电?,3.触电事故规律,(1) 季节(二、三季度 ) (2)低压多(多低压触电 ) (3)动的多(携带式和移动式 ) (4)接头多(接线端子、接头 ) (5)错误和违章多 (6) 行业 (7)年龄段 (8)农村多,由于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安装不符合要求 由于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而漏电,又没有切实有效的

11、安全措施 由于制度不完善或违章作业,特别是非电工擅自处理电气事务, 接线错误,特别是插头、插座接线错误造成触电事故;高压线断落地面。 但不少触电事故并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因共同造成的。,4触电原因,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违反操作规程 使用不合格电气设备 维修、管理不善 偶然因素,4触电原因,在相同情况下,触电后lmin就开始急救者,一般有90获得良好的效果; 6min开始急救者,只有10获得良好的效果, 触电后l2min开始急救者,其救活的可能性很小。 人体触电后,往往出现神经麻痹、心跳停止、呼吸中断、昏迷不醒等死亡现象,应迅速进行正确的急救。,三、触电救治,1迅速解脱电源 立

12、即将闸刀打开,将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电线触及人体时,不能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木棒、竹竿、手套等)将电线移掉 必要时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等)切断电源。,1迅速解脱电源,在高压电气设备触电时, 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手套,穿绝缘靴,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 在现场可因地制宜,快速切断电源。 注意: 一是脱离电源后,所以脱离电源需有相应的措施配合,避免加重病情; 二是解脱电源时要注意安全,绝不可再误伤他人,将事故扩大。,1迅速解脱电源,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因为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 具体方法如下:将脱离电源后的病人迅速移

13、至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仰卧,将上衣与裤带放松。,2简单诊断,观察一下有否呼吸存在,胸廓和腹部的肌肉,气体的流动。 动脉有没有搏动,心跳。 看瞳孔是否扩大。严重缺氧,人体处于“假死”状态。通过以上简单的检查,,2简单诊断,病人神志清醒,但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恶心或呕吐。安静休息,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送医疗部门。 病人呼吸、心跳尚在,但神志昏迷。此时应将病人仰卧,周围的空气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送往医院。途中是否出现“假死”现象,抢救。 处于“假死”状态,心跳停止的,则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如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一定要边救边送,直到心跳、呼吸恢

14、复。,3处理方法,将病人仰卧,解开衣领,松开紧身衣着,放松裤带,以免影响呼吸时胸廓的自然扩张。然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边,张开其嘴,用手指清除口内中的假牙、血块和呕吐物,使呼吸道畅通。 抢救者在病人的一边,以靠近其头部的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子(避免漏气),并将手掌外缘压住其额部,另一只手托在病人的颈后,将颈部上抬,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 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紧贴病人的嘴大口吹气,同时观察胸部是否隆起,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 吹气停止后,急救者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紧鼻孔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此时应注意胸部复原的情况,倾听呼气声,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 如此反

15、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次,即每5S吹1次。,自学(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注意事项如下。 口对口吹气的压力需掌握好,刚开始时可略大一点,频率稍快一些,经1020次后可逐步减小压力,维持胸部轻度升起即可。对幼儿吹气时,不能捏紧鼻孔,应让其自然漏气,为了防止压力过高,急救者仅用颊部力量即可。 吹气时问宜短,约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但也不能过短,否则影响通气效果。 如遇到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方法与口对口基本相同。此时可将病人嘴唇紧闭,急救者对准鼻孔吹气,吹气时压力应稍大,时间也应稍长,以利气体进入肺内。,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注意事项如下,使病人仰卧于硬板上或地上,以保证挤压效果。 抢救者跪跨在病

16、人的腰部。 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按于病人胸下12处,即中指指尖对准其胸部凹陷的下缘,当胸一手掌,另一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垂直用力,向脊柱方向压迫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与其相连的肋骨下陷34cm,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搏出。 挤压后突然放松(要注意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按照上述步骤连续操作,每分钟需进行60次,即每秒1次。,(2)体外心脏挤压法,挤压时位置要正确,一定要在胸骨下12处的压区内,接触胸骨应只限于手掌根部,手指上翘,不得接触胸骨。 用力一定要垂直,并要有节奏,有冲击性。 对小儿只能用一个手掌根部即可。 挤压的时间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同。 为提高效果,应增加挤压频率,最好能达每分钟100次。 有时病人心跳、呼吸全停止,而急救者只有一人时,也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挤压及口对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