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方法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8005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写作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术写作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术写作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术写作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术写作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写作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写作方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术写作方法第一节学术论文概述学术论文或称为学术论文,简称为论文。凡以科学、技术为内容,运用概念、判断、证明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进行分析、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及成果的文章,都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一、学术论文的特点(一)、学术性学术性或称为理论性。学术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论,或某一具体实验,将其研究过程的资料或发现,经

2、过加工、提炼与浓缩的程序,提升为理论性的叙述。故学术论文侧重理论的辨证,这些理论和技术成果,且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研究而成,实践即是学术论文的源泉。而学术论文如果缺乏学术性,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特性。(二)创造性创造性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就低。这里所谓的创造性是指论文中阐述世人尚未谈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创造性的模仿。一篇没有创见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不起作用,也无法提供科技领域新的内容。有些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国外已有,严格言之应无创造性。学术论文是记录创造性成果的知识载体,是传递新生的科学信息。

3、有些成果不宜作科学论文,但可以作科技报告发表。(三)科学性科学性这个词在论文中有多重含义:(1)内容的客观性:论文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要求科学内容真实、成熟、可行,而且可重复性。(2)表达的全面性:论文的科学内容,须用语言、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表达,并且力求文字简洁、明确及全面性。(3)结构的逻辑性:文章结构所显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思维规律,其逻辑性强。(4)格式的标准化:论文写作格式已逐渐趋标准化,必须严格遵守其法则。(四)可读性论文中之文字应力求平易通顺,切忌生涩难懂,否则大大削弱文章的社会效果。二、学术论文的分类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

4、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

5、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二)硕士论文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三)博士论文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6、(四)一般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

7、: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逻辑逐层进行论述。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

8、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描述型论文的重点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说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重在说明事物或现象。描述型论文的结构通常由描述和讨论两大部份构成。如论述动、微生物新物种,描述新发现的地质现象,新发明仪器等的论文属之。设计型论文是指对新产品、新工程等最佳方案进行全面论述的书面技术文件,一般由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组织而成。其内容有理论或实验,也有设计的描述说明(包括图纸)。建筑工程方面之论文属之。上述学术论文的四分法是相对的,理论型论文中也可能有描述,也会引用一些实验材料,

9、实验型论文中也有必要的理论分析和描述;描述型论文也不是全无理论分析。但因研究目的手段不同,各有重点。当然,有些论文可能介于上述几类论文中间,这得看其归类。第二节学术论文的选题一、科研课题、论文题目与主题的关系课题、论文题目与主题是三个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的概念。科研课题是指人们所围绕进行研究并想得以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课题一般要经过调研、筛选和可行性论证,最后才能正式确定。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通常在科研课题完成以后,以整个课题的研究成果或某一部份写成论文。因而,一个课题可以写一篇或数篇论文。但论文的内涵与延伸不能超越课题的内涵与外延。论文主题是作者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基本观点,也是论文的中心论

10、点,或课题研究的结论。因此,主题不等于科研课题,也不完全等于论文的题目。有的论文,题目概括表达主题内容,但也不是题目就等于主题。亦即,题目和主题是两个概念。二、学术论文选题科研成果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提练与再创造,才能成为学术论文,而选题不仅关系到科研的成败,也是形成学术论文的重要步骤。对此,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战略的起点。实践证明,只有择适当的课题,才能收到较好的科学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论文。因此,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是十分重视课题的选择。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

11、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而且标明科学的真正进步。一些著名科学家重视科研选题,又有洞察世界某个领域的科研方向、提出新的科研课题的能力,往往可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一)选题原则选题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也与学术论文之撰写休戚相关。在确定科研课题时,必须以正确思想指导,考虑客观条件及主观作用,选题合适,科研工作较能达其预期结果,也可为学术论文撰写提供良好的素材。从选题者立场而言,题目有约束性和非约束性两种。一般来说,参与大计划的研究时,研究人员无法依个人旨趣和意愿自行选题,而必须遵从总主持人的分配,故这种选题属约束性方式。研究者若能获得最大自由度,就其兴趣、意愿选择题目,甚至有可能

12、自行调动人力、物力相配合者,则属非约束性选题。无论那一种选题,都必须共同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兹说明如下:1.科学原则研究课题的内容是否科学,尚待研究中去证实,但其选择,应以前人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理论与事实)为基础。若违背已知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事实,就会导致科研工作的失败。2.创新原则所选课题要以已知科学理论或事实为基础,且不是已知理论或事实的重复,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这才是科学研究的价值。因此,选题时,一般应选前人未做过的,或前人做过而有谬误或不足的课题。当然,这是一种估计和预测,并不是论文的结论。3.应用原则研究课题着重于其实际应用,故其成果以能获得实质效益为原则。由于

13、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知识之伸展度年年倍增。因此,考虑这类课题时,一要注意信息,避免重复;二要充分估计课题的完成时间,争取尽快得以应用。4.可行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是课题满足主观和客观条的要求。从理论和主观上可行的课题,事实和客观上可能无法实现。因此,要选择主观因素占优势的课题,诸如容易发挥业务专长,经过自己努力可以做出来的题目,其效果较佳。此外,选题目时还要考虑经费来源、实验条件及环境污染等方面。这些客观条件不具备,再好的题目也难以进行。(二)选题目的方法在选题原则指导下,注意选题方法,就会迅速选到适当题目。1.从实际系统中寻找课题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已达2500种,各学科交

14、错的情况日益增多,各学科之间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有些题目也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科学研究或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下构成的大大小小的系统,这些系统又从属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从考察实际系统之后,会发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课题,可以供研究者根据主、客观选择研究。2.在旧理论和新发现的矛盾中寻找课题在人类认识过程中,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这些新发现的事实,有时难以用已知的理论去解释。在这种旧理论与新事实矛盾的地方,有可能潜藏着未知的科学领域。选择这种课题,容易有新的突破。3.在学科史上提出的问题、猜想、假设中选题这类著名课题,难度大,若能解决科学性,其创新性是无疑的。4.在多学科交叉的

15、边缘地带找课题遗传工程亦称基因工程,是在分子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物理学、化学渗透到传统生物学之中,使生物学的研究推进到分子以下的层次而形成的新学科。在上述学科的交叉地带找到科研的课题,往往容易出成果。当今,科学技术正由专业化向综合化阶段转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有很多新的课题有待研究。5.计算技术在各学科开发中提出课题近年来,计算器应用日趋普遍。以计算器为工具,对实际结果作分析,可以使课题深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过去达不到的计算深度,藉助计算器可以实现。其次,利用计算器直接作为控制手段并与实验装置串连,这系统的本身是一种创造。选择这类课题也容易获得成

16、果。第三节科学论文的信息一、何谓信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称为信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受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名称。那么,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是什么呢?具体说,就是消息、情报、指令、代码及包含有一定科技内容的符号。随着通信技术和控制论的发展,信息概念在廿世纪中期普遍被认识后,迅速与材料、能源齐名,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二、信息的特性及分类信息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活跃的要素,是教育的基础。信息的特性如下:(1)既依附于某种介质,又具有独立的意义。(2)既可生产,又可消失。(3)既可传递,又可封锁。(4)既可记录,又可存贮。(5)既可搜集,又可扩散。(6)既可浓缩,又可延伸。(7)既可永久,又可失效。(8)既可共享,又可独占。(9)既可消费,又可增值。(10)既可免费使用,又可成为商品。信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搜集方式分为两大类:(1)直接信息直接信息是科技研究人员在科学考察或科学实验中直接获取的数据。如:自己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