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7543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本规划是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要求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XXXX年。一、发展条件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产业发展高级阶段的重要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专业市场、旅游等服务业集聚区初具雏形。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内在要求。(一)现实基础1产业基础:以市场、旅游为特色的服务经济日益壮大。近年来,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XX至XX年

2、,服务业增加值从73.6亿元提高到156.8亿元,年均增长13.8%,占GDP比重达到38.3%,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以乌镇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格局,以濮院毛衫、崇福皮草为重点的专业市场体系,“一主三副多结点”的物流发展布局,为集聚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2空间发展基础: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初具雏形。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基础,初步形成“一镇一品”的服务业集聚区块差异化发展格局,各区块特色明显,亮点纷呈。濮院镇按照打造毛针织服装设计、研发、销售中心的目标,加强市场改造建设,中央商城、国贸名品港、物流仓储中心和“320创意广场

3、”等项目加快推进;乌镇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着力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崇福、洲泉等地依托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市场型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3区位基础: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长三角到2020年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地处长三角三大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环杭州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沪苏杭等中心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特别是随着沪杭高铁建成,进入与沪杭同城时代,承接服务业

4、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更加突出。4文化基础: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乌镇,位于境内西北部,为杭嘉湖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人文魅力远播海内外。杭白菊为博得“百花地面”之美称,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菊花仙子”的美丽传说今古传诵。文化名人辈出,茅盾、丰子恺等群星璀璨,影响深远,当代文化人才众多,屡有优秀作品面世。这些为城市建设平添了许多文化韵味,为建设具有文化创意、设计功能的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较好基础。(二)形势要求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XX年,人均GDP达6

5、0830元(按户籍人口),按平均汇率折合8986美元,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正逐步迈进工业化后期阶段,处于工业经济转型和服务经济扩张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内外经验,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高地,带动工业创新提升,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服务业规模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各县(市、区)前茅,但增速偏慢。传统商贸增长潜力空间有限,生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龙头企业相对缺乏,这要求服务业加快做大做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发展环境,集聚高端要素,是加快做强生产服务业和

6、商贸旅游业,促进传统服务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型的必经之路。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战略途径。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以强镇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道路,各镇(街道)工业、商贸和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独立发展。中心城区人口和要素集聚不足,城市功能不强,各镇(街道)在城镇建设品位提升、生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展较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建设的高端形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城镇功能品位,是建设长三角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途径。(三)主要问题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处于启动阶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意见,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但全市上下对服

7、务业集聚区的认识还不统一,集聚区规划范围、功能定位、建设任务和政策措施还不明确,总部经济形态和生产服务形态的集聚区建设尚未实质性启动,“320”创意广场等已启动建设但缺乏有效空间载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任重道远。2集聚区类型比较单一,层次较低。初具雏形的10余家服务业集聚区块中,专业市场约占一半左右。在经济总量上占绝大多数,以科研、设计、创意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严重滞后。现有集聚区块中企业以传统商贸类为主,大多为中小规模,实力和竞争力有限,生产服务企业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研发平台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亟待加强。这制约了

8、服务业档次和水平提升,也影响了块状经济升级。3服务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联动比较薄弱。服务业集聚区大多以强镇经济为依托,开发建设相对独立,资源共享性较差,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建立。乌镇古镇旅游人气旺、客户资源丰富,但与濮院毛衫、崇福皮草、振东新区等市场联系不紧密,制约了专业市场做大做强,也影响了旅游区功能提升。濮院、崇福等地已经形成一定的科研设计基础,但与毛衫市场、皮毛市场联动不够活跃,制造企业剥离发展服务业的进展较慢。独立、分散的局面降低了服务业集聚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4人才、科研等高级生产要素制约较突出。人才是现代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但目前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服务业

9、发展需要。“人才短板”尤其是“设计人才短板”形成了服务业提档升级的“痛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样严重不足,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对生产服务需求不足,也影响了服务业企业和人才的集聚。这制约了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导致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单一、层次低、升级缓慢。(四)战略机遇1我国服务业进入大发展时期。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新热点,跨国投资中服务业占三分之二以上。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测算,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已超3000亿美元,并将保持年均3040%的增速。我国服务业持续加快发展,“十二五”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位处长三角,临近沪杭,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承

10、接国际服务项目转移面临重大机遇。2新型城市化加快带来服务业需求新提升。加快新型城市化,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新型城市化建设关联密切,一般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也能促进城市功能品位提升。因此,“十二五”期间,加快城市化,将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广阔发展空间。3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生产服务新突破。块状经济发达,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濮院羊毛衫、崇福皮草等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生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为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服务集聚区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4消费结构升级带来高端生活服务新发展。人均GDP已

11、经接近9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生存型消费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日渐盛行,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需求支撑。5服务业政策日趋完备带来服务业发展新支撑。东部地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形成战略共识,服务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日渐健全,集聚区建设蓬勃兴起。我省先后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省服务业发展思路、任务和引导政策。专门成立服务业发展局,率先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块状经济提升,这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增加了强劲推动力。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

1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工贸强市”战略和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按照市建设现代化组团城市的总体要求,突出特色优势,选准战略重点,着力集聚提升,强化多元联动,加快创建一批以生产服务、新型专业市场和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筑“一心五片八区”空间格局,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现代城市功能综合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区,引领推动全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二)发展策略着力二三产业联动,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主平台。立足濮院毛衫、崇福皮草等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基础,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展示交易、软件应用、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推动“制造”升级,强化“创造”功能,形成块状经济、

13、专业市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着力商旅联动,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金名片。突出产业特色,发挥“商”、“旅”金名片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做强做优濮院毛衫、崇福皮草和乌镇旅游三个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服务品牌,培育提升时尚购物和乡村生态游,以旅带商,以商促旅,加强市场开拓、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联动,形成互动共赢发展格局。着力市镇联动,协同建设现代城市新地标。按照现代化组团城市的总体框架,优化中心城区、濮院副城、高桥新城、崇福小城市以及各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着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现代服务功能,强化人才、金融等资源共享,形成集聚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

14、新地标。(三)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各地要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加强与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立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和服务业集聚区的现状基础,明确建设重点和次序,优先发展特色优势明显、带动效应大的集聚区,带动全市服务业全面突破。立足特色、联动发展。立足块状经济和传统专业市场基础,合理布局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建设需要,明确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做特”的基础上,积极“做精做强”。坚持联动发展,努力承接沪苏杭等地高端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新跨越。集聚集约,紧凑布局。坚持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向现代服

15、务业集聚区倾斜,引导优质服务企业集聚。坚持集约、紧凑原则,充分利用旧厂房、旧民居等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再开发,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坚持资源整合和设施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努力实现高集聚、高产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切实增强政府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服务职能,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考核为督促,又好又快地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积极性,积极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倡导整体连片开发,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有机联合的集聚区建设模式。(四)发展目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总体目标是,到XX年,基本完成“313”建设目标,即五年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培育限上服务业企业

16、100家以上,创造服务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集聚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影响浙北领先,基本建设形成市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现代城市功能综合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区。集聚区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到XX年,力争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个,带动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整体上台阶。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入驻率逐年提高,大部分集聚区入驻率达90%以上,集聚形成一批研发、设计、创意等高端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创业创新活跃的良好集群生态。集聚区结构层次明显优化。集聚区类型更加丰富,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和行业总部基地加快壮大,新型专业市场和文化商旅综合体功能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综合实力加速扩大,争取培育限上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达5个,其中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力争达到3个。集聚区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各地与集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