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4438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重点领域整改规划为创造更加良好的体制环境,保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改革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改革的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1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完成了97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国有经济基本从一

2、般竞争性领域和非公共领域退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建立健全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改革措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通过银企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努力破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非公有制经济综合实力有了很大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发展空间更为广阔。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加强和规范

3、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了“一日备案”制度,权限得到规范、程序得到简化、管理机制日趋健全完善。网上审批制度建设顺利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控系统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精简审批事项,行政许可项目减少到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到103项,走在了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前列。4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5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市内五区及高新区实行了“增收分

4、档激励”政策,调整优化了分享收入和分享比例;改革了市对县(市)及矿区财政体制,调整了市与县(市)和矿区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享比例,初步构建了相对规范、统一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探索建立了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并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司实体、实施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深化财富积累机制的工作。6金融服务体系日渐完善。银行、证券、保险和其它金融机构快速增加,服务体系日渐完善。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有效破解了城市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瓶颈。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显著,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7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新

5、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推进,基本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参合农民大额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全市参合率达到9612%,五保户、贫困户参合率达到100%。在市内五区和高新区、等12个县(市)区启动了综合医改试点,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预付费制度改革和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以公立机构为主体、多元化投资、有序竞争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形

6、成;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有待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待提高,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发展有待完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与利益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上述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予以重视和有效解决。(二)“十二五”改革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应对国际、国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任务艰巨,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一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01亿元

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879亿元。二是广大群众从改革中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到“十一五”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2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77元。群众拥护改革、支持改革、要求改革的呼声较高,为我市深化改革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三是积累了很多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抓住关键环节和领域,理顺发展关系,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不利因素。一是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矛盾突出、牵涉面广、敏感性强且带有综合性、深层次的领域和环节成为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加大。二是改革成本进一步增加,利益增进空间缩小。随着时间推

8、移、消费水平提高及历史包袱的增加,推进各项改革必须支付的成本明显增加,而改革利益增进的程度逐渐降低。三是改革必将触动某些群体利益,其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自觉性对改革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改革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制度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政府发展转型的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以创造更加良好的体制环境为目标,积

9、极实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争取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及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二)基本原则1稳定发展,关注民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时机和节奏,用最小波动换取改革推进和社会稳定。坚持把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关系民生、涉及民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充分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视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是一项系

10、统工程,各领域改革要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改革有序进行。正确处理综合配套改革与专项改革的关系,加强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重视建立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机制,重视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和部门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示范引导,讲求实效,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工作。3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市场繁荣活跃的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发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各市场经济主

11、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政府主导调控的前提下推动各领域改革顺利进行,成为各领域改革有力的推进器。(三)改革目标1公平、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有效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2创新、繁荣、多元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更加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评价和激

12、励机制逐步完善。3绿色、文明、和谐的生态建设机制基本建立。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确立,人与自然更加和谐。4普惠、统筹、有力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全覆盖、可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教育、医疗城乡均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5高效、廉洁、务实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政府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三、重点任务(一)经济领域体制改革1、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健

13、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集体企业、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力争“十二五”末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完成集体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和市区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对尚未完成改制的25家市属国有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对已完成改制的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委托代理关系,改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全市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转移,重点推进北人集团等具备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跨地

14、域、跨所有制的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供暖、供水、供气、供电、公交等公共领域,提高政府监控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补偿机制,确保企业基本利益,促进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更趋合理,提高供给效率,提高服务质量。(2)加快推进集体企业和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对未完成改制的23家市属集体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寻求解决资产、债务制约改制工作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末全部完成改制工作。对未改制的86个城中村,结合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五年内全部完成改制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产权制度。(3)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探索事业单位转

15、制过程中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新办法,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重点推进市政府确定的76家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企业及保留公益事业序列的改革工作。2、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推进民营经济拓展领域、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均对民营资本开放;凡国家没有明令限制的经营范

16、围,均允许民营企业经营。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进入上述重点领域。(2)完善和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多方投资等方式,利用各类产业园区、闲置场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完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和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为民营企业提供直接担保和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提高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拍卖等融资服务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短期债券融资,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