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4276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社局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一、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制度1、维护内容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主机维护、存储系统维护、系统软件维护、安全系统维护、应用系统维护、软件版本升级。(1)主机维护主要是对小型机、PC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包括硬件外观检查,系统状态指示灯检查,清除灰尘等。(2)存储系统维护主要是对数据备份设备进行维护。包括对双机备份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系统运行日志的监控、服务器系统内存、CPU以及负载检查、服务器系统空间检查、综合调整系统配置使系统性能最优、按照备份管理办法完成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日常备份、完成诸如增加用户、修改系统配置、提供系统咨询、解决系统问题等。(3)系统软件

2、维护主要是对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的维护。对运行数据库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操作、调整数据库配置参数等。(4)安全系统维护主要是对主要对安全保障的平台进行维护。包括安全系统状态、关键安全功能测试和安全日志检查、服务器系统安全检查,检查系统是否有可疑帐户及工作组、系统安全扫描、漏洞扫描等。(5)网络维护主要维护网络设备、链路和相关软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包括网络系统状态与联通性检测、Inter网络联通检测等。(6)应用系统维护主要是对各个应用软件、应用平台进行维护。包括对应用程序执行情况的监控和维护,系统运行日志的监控等。(7)软件版本升级在需要软件升级时,首先应从原厂商那里取得要更

3、新的软件在信息中心模拟环境下首先进行测试,确保正确;并由原厂商提供详细的操作说明,说明可进行软件升级的内容,软件升级、迁移,在原厂商指导下进行;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由原厂商提供远程或现场的指导、支持。2、维护方式及人员安排对以上内容的维护管理一般分为日常性维护、预防性维护与巡检。(1)日常性维护管理维护管理人员应在工作日内每天对各项系统的工作情况按照维护内容进行严格检查。查看各类设备是否清洁,如有粉尘要及时清除。查看各类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故障,有无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股室负责人,由股室负责人视问题性质和轻重程度组织安排人员处理解决,问题严重的需及时报告分管领导。维护管理人员应对每天

4、的检查情况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的,还应详细记录问题描述、问题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等。日常维护管理人员由二名信息中心专职人员组成,其中一人负责主机维护、存储系统维护和安全系统维护,另一人负责系统软件维护、应用系统维护和软件版本升级。(2)预防性维护与巡检预防性维护主要是针对正常运行的设备、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定期进行设备测试检查,找出隐患,尽早排除。对于系统性能问题予以调整,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保养。主要工作方式为巡检,由软件集成商进行现场维护。一般情况下要求一个月一次的定期巡检,如遇突发情况下,要求2小时之内到场。同时,要求做好维护与巡检记录。二、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

5、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介质和资料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备份管理制度、用户权限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制度。1、机房安全管理制度(1)信息中心配备机房安全人员,专门负责机房的防火、防盗,负责机房供电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和日常养护工作,定期检查机房设施情况,做好安全记录,并对机房全体工作人员经常进行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教育,提高安全意识。(2)机房工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消防器具使用培训,做到会使用灭火器具。(3)严禁易燃、易爆、易腐蚀品进入机房。严禁将水洒落在机房设备和地板上。严禁踩踏机房电源插座或网线插座。未经许可,非机房

6、工作人员严禁动用各种电源开关,严禁动用任何线路和设备。(4)机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拆装设备时,不准带电作业;维修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行维修;禁止使用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清洗带电设备。(5)机房必须保持安静、整洁,严禁喧哗、会客、吸烟。机房内实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为45%65%。所有进入机房人员必须换拖鞋。(6)严格执行机房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值班记录应载明机房设备使用登记情况,凡机房的系统、设备及其图纸、随机资料等只限在机房内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带离机房。(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房。机房禁止会客。对外来参观单位,需由信息中心派专人陪同。(8)机房

7、内的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采用实时监控、定期养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9)为保证系统安全,除网络管理员外,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准对机房内网络或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10)机房值班员应认真负责,及时解决问题。当出现突发事故,机房报警时,值班员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11)严禁携带病毒盘和游戏进入机房,严禁在因特网上下载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以防系统被破坏。(12)严格机房钥匙管理。机房钥匙不准转借,若丢失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3)每周由安全负责人对整个安全情况做一次彻底检查,并作好安全检查记录。(14)除工作需要,下班后,任何人不许在机房停留。(15)严格遵守国家及各级有关安全与保

8、密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1)部署防病毒软件,通过服务器设置统一的防毒策略,获取完整的病毒活动报表,实施集中的病毒码和程序更新。(2)部署防火墙,实时监控网络数据包的状态,网络上流量的动态变化,并对非法数据包进行阻断,防范网络上的攻击行为。(3)部署IDS设备,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检测技术IDS可以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监控网络异常通信、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主动发现网络的隐患,帮助防火墙对付网络攻击。(4)部署漏洞扫描系统,通过对网络中的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等各种系统以及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

9、测试该系统上有没有安全漏洞存在;系统管理员通过了解扫描出来的安全漏洞报告,及时修补漏洞,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有效的阻止入侵事件的发生。(5)部署物理隔离网闸,对来自可信网及不可信网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内容检测、协议分析、访问控制,安全决策、查病毒等一系列安全检测,完全阻断网络间的TCP/IP连接,剥离通用协议,将数据通过专有数据格式由网络的一端发送到另一端,同时集成多种安全技术对进出数据进行安全检测,保证交换信息的安全,并完美的解决了网络间边界防护和安全信息交换的需求。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数据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必需设立设备操作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人员对设备操作情况,包括操作人员、操作开始

10、时间、结束时间、操作命令等记录。(2)数据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必需设立中心所有设备信息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及软件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保存场地、运行及维修情况等。(3)如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机房值班人员应该全程陪同指明须维修的设备,避免误操作。中心设备如需运出中心机房进行维修,维修前业务软件及数据要完全备份并彻底清理。(4)定期清理数据中心设备外壳及工作台,需保持设备所在场所干净卫生,严禁在设备周围放置食物、易燃、易爆、易污染等物品。(5)定期对主机设备进行杀毒、运行状态检查。(6)严禁非专业维修人员拆卸数据中心相关设备,操作时应配带防静电手腕。4、介质、资料安全管理制度(1)介质、资料包

11、括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或业务数据的光盘、磁盘、磁带和硬盘以及所有设备的使用说明、维护手册等。(2)介质、资料入库要登记造册,介质的升级、报废等,由专人负责保管,所有介质、资料应存放在专门的管理柜中。介质、资料的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对特殊要求的介质、资料应放置在规定要求的环境内。(3)运行维护人员因检修设备需要领取介质、资料时,必须先登记。使用归还情况应及时做记录。紧急情况下可口头通知,但事后须及时补填登记。(4)应定期检查介质、资料的可用性,版本不是最新时应尽快通知设备厂商升级。(5)淘汰、损废的磁盘、磁带等重要介质要经中心主任同意后集中销毁。5、数据备份管理制度(1)定期、及时的对

12、数据库数据、日志等进行备份。数据备份实行日备、月备。(3)制作备份的数据要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不得更改。6、用户权限管理制度(1)用户采用分级授权,统一管理方式,即操作员所能进行的业务操作要设定权限级别。(2)权限级别由专人管理,信息中心由系统管理员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各镇(街道)用户和各单位网管员操作帐户管理,并严格按照各镇(街道)以及各业务单位职责分配部门操作权限。部门职责分配按照局相关部门规定执行。若部门职责变动应及时通知信息中心,以便重新分配部门权限。各单位应指派一名网管员,负责本单位内部操作用户的管理,并根据本单位各业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操作权限。(3)用户只

13、能拥有自己业务范围内的操作权限,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网管员不得随意授予与其无关的操作权限;对于随意授权造成的后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账号是计算机鉴定操作员合法身份的依据,凡用合法账号登录所进行的操作均视为账号持有者所为。(5)操作员本人应对密码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外泄。若因密码外泄造成损失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6)为防止弱口令,密码应是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且不能小于6位。(7)各单位,镇(街道)由于人员离职、操作员用户必须予以封存,不允许删除。7、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人员等要重要岗位人员,上岗前要严格进行审查和业务技能考核,择优上岗。(2)运行维护人员应

14、熟悉系统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熟悉系统及运行方式,能熟练地进行正常操作,并能够处理系统异常和故障。(3)定期对各类计算机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培训。(4)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严格按照规定办理调离手续,各种资料的移交,系统密码、操作员密码的更换要在安全管理员监督下完成,并办理接交手续。(5)调离人员离岗后,不得泄漏任何涉及安全保密的信息。8、应急管理制度灾难应急处理流程是对因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涉及全局的一时难以恢复的破坏性事件的处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1)制定应急计划风险评估关键业务影响分析;关键业务持续运行计划;技术恢复流程制定等。2)应急设备的维护提供与设备系统及配置相匹

15、配的备机;7X24小时的监控与维护3)应急恢复流程培训对维护人员进行灾难恢复流程培训使用灾难发生后会涉及的所有设备模仿真正灾难发生后的设备配置和系统加载状况4)应急业务恢复灾难核实及业务恢复方案启动;备用设备在约定时间内到位;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故障设备的维修;业务恢复后,恢复计划的回顾和改进。病毒应急处理流程病毒应急处理包括在病毒爆发前的预防性处理和病毒爆发后的紧急处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病毒处理流程建立预防性病毒警告应急病毒防范与处理机制全网性升级与病毒查杀措施危害降低机制后续报告与补救措施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包括:安全应急流程建立事件识别缩小事件影响范围事件解决后续报告与处理机制补救措施9、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根据上级规定的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将系统的学习纳入培训计划并按期完成。(1)规程学习,根据本单位实际安排有关规程的学习。(2)现场培训项目,按规定进行反事故演习。通过培训使维护人员达到以下标准:1)熟悉系统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熟悉系统连接及运行方式。2)能审核设备维修、检测记录,并能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巡视结果,分析设备健康状况,掌握设备缺陷和薄弱环节,能对设备状态做出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