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3912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见书一、积极拓展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利于市场培育完善的各种障碍,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

2、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2、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高度重视大型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结合我省实际,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的环保、安全、技术、质量标准,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投资调控政策、投资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浪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

3、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眼于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政策和促进产业集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集聚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业性投入资金,集中扶持产业发展的关键项目。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促进产业集聚。3、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

4、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

5、“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各地应根据财力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企业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共创区域品牌。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共享营销资源。整合和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创立会展品牌,鼓励行业协会统一有序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积极推行现代营销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闽货的市场占有率。推动跨国公司采购本地化,鼓励国内外大公司在闽设立商品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分销中心。、提升工

6、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做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功能区分,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园区的定位,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之成为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推动园区建设投融资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飞地政策”或采取“保存量、分增量”的分配办法,鼓励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工业园区集中,鼓励县乡到市县工业园区开发项目。建立

7、项目投资密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面积)和用地控制指标、土地出让价挂钩制度,按照产业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用地控制指标和土地最低出让价。9、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进一步打破所有制限制,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推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区域协调,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产业链招商,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著名企业,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8、我省。继续办好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批重大经贸活动,引导采用股权并购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集聚。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促进资源消耗小、经济效益高的高新企业实现规模化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产业,促进清洁生产。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建立污染集中控制区,倡导以多家联合、共同投资方式,建设污染设施,完善治污价格机制。建设行业性清洁生产示范基地,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节约利用,实现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9、,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中油、煤、气比重。促进企业开展14000环境标志认证,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能耗产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二、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11、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要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增强集聚能力,着力发展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软件、数字视听及家用电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及配件、显示器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集群,把我省沿海建设成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机械制造业要不断提高产业信息技术、光机电

10、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重点发展福州轿车轻型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客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船舶修造、输变电设备、福安电机电器等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智能化仪器和自动化仪器仪表、厦门航空工业和飞机维修产业集群,加快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建材设备、食品与包装机械、纺织机械、石化项目配套设备等装备工业发展,把我省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工业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业要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湄洲湾和海沧石化工业基地。要以泉港石化基地为先导,加快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后加工项目的建设,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形

11、成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要以涤纶纤维、精对苯二甲酸(PTA)为基础,不断向对二甲苯(PX)等上游原料延伸,扩展现有产业链,发展省内外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形成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推进福州江阴精细化工园区建设,使其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12、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鞋业及其它轻工业、建材和林产等传统产业,发挥我省民营经济优势,突出抓好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纺织服装业要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服装、家用纺织、工业纺织用布产品,以面料研发为中心,建立跟踪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检测

12、中心和研究开发机构,发展泉州、厦门、福州及辐射闽西北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鞋业要加快建立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国际性鞋业市场交易中心,强化技工培训,加大品牌创新,做大做强晋江及辐射莆田、福州等地的鞋业产业集群。轻工业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品牌经营,着重发展休闲食品、德化工艺陶瓷、福州及安溪藤铁工艺、泉州树脂工艺、漳州家具等产业集群,培育福清塑料管材产业集群。建材业要发展以龙岩、三明、南平一线的水泥产业集群;以南安、晋江、惠安为龙头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和以罗源、福鼎、古田为主的闽东石材产业集群;以泉州、闽清为主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和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林产工业要发展闽北林纸板一体化

13、及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通过着力在沿海引进大型造纸制浆企业,进一步提升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纸制品印刷包装产业集群。钢铁产业要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深水良港多、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具备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大型钢铁项目的推进工作,推动我省钢铁工业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和现有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下游相关产业向集群化发展。1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围绕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依托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的建设,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医药、新

14、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医药产业要突出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和药物新剂型,加快中药GAP基地建设,培育形成医药产业集群。环保产业要充分发挥烟气除尘、脱硫、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环保技术优势,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先进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形成环保设备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要注重发挥我省人工晶体材料、半导体照明、以铝、钨等为主的金属及其合金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的研发及生产优势,培育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旅游业要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扩大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湄洲妈祖文

15、化、泉州海丝文化、福建土楼、上杭古田会址红色之旅、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和船政文化、宁德白水洋、泰宁大金湖、漳州火山地质公园等品牌的影响,抓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规范旅游服务,不断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拓展旅游产业空间,促进我省旅游业走集群化道路。1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闽台农业合作优势,建立标准化的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形成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一体化。强化食品工业科技开发,加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食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积极应对绿色壁垒。在

16、积极发展“公司+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着重提高深加工水平,降低药物残留,更新品种,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加强合作,开拓市场,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品牌,发展食用菌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集聚广大农户,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挥我省茶叶生产量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的优势,发展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四、全面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15、强化规划引导。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我省实际,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工作切入点,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在全省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沿海一线要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港口、中心城市、沿海交通大干线及对外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