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3025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批判性思维,及其与非形式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关系,Critical Thinking Informal Logic and Legal Logic,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延安大学 武宏志 2006-07-19,一 批判性思维,法律逻辑的一般教学目标,1.1 批判性思维的二元构成,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气质,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 skills,CT dispositions,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分 析,解 释,评 估,推 论,说 明,自 校 准,澄清意义 理解重要性 归类,分析论证 识别论证 审查观念,评价论证 评价主张,得出结论 推测不同可能 质疑证据

2、,表达论证 证明程序的正当性 陈述结果,自我校正 自我审查,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思想 开放,求 真,分 析 性,系 统 性,自 信,好 奇 性,诚实客观地探究 勇于提问 渴望探求真理,重视运用理由和证据 对后果的预见 对潜在问题的机敏,消息灵通 广泛的好奇心,明 智,考虑自己可能有偏见 理解他人的见解 容忍不同意见,注意力聚于眼下问题 勤于寻找相关信息 有序处理复杂问题,的自信 对自己推理能力,达到允许的精确性 改变判断的审慎性 评价推理的公正性,1.2 作为教育目标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是生活的要求。 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培养好公民的教育。 为了有效地使用信息,信息时代的决

3、策者需要批判 性地阅读、聆听、观察、演讲和写作的技能。 “合理的”意味着能够进行给出和接受理由的活动。 知识的真理性特质只有通过外在化的批判性检验才 能获得。 批判性思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1.3 大学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三种课程和大学类型比较表(百分数表示该类学校总数中某类课程开设的比例) 课 程 NU NC RU RC TC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小 计 1. 形式化逻辑 100% 84% 64% 33% 14% 85% 100% 83% 74% 2. 论证逻辑 31% 16% 44% 47% 57% 62% 100% 50% 42% 3. 导论性逻辑 31% 47% 44% 8

4、0% 43% 23% 0 67% 43%,批判推理、批判性思维、非形式推理、非形式逻辑、理由与论证、实用推理、实用逻辑、论辩、逻辑与辩证法等。,7类批判性思维教科书 1、以基础思维能力为核心。2、以论证逻辑为主体。3、与导论逻辑组合。4、谬误分析。5、“批判提问”策略训练。6、“批判性论辩规则”。7、紧密结合写作特别是论辩性论文写作。,1.4 法律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美国的法律教育模式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探究。 LSAT考察的也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Laws of Evidence(Thomas Buckles.Thomson,2003) 教科书配合的思考题是“批判性思维问题”。 法律活动的

5、合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 法律逻辑教学的一般目标是批判性思维培养。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获得批判地和有见识地阅 读和分析法律材料的能力。,更经常地,为通过考试,学生仅仅达到理解案例的肤浅程度。然而存在多得多的东西。比如,当事人做出的论证,针对其他可能性来检验陈述,问如果事实改变的话会发生什么,尝试寻找应被说却没有说的东西。在阅读案例之后,学生应能够说明当事人如何建立了他的论证,说明证据如何被使用,反论证被如何对付。而且,他们应该能够清晰地说出,为什么法庭的裁定是令人信服或不令人信服的;使他们自己意见背后的假设明确化,并证明这些假设,得出关于他们的立场的可能的后果或含意的结论。这就是说,学

6、生们必须变成批判性思维者 。,南非学者John Montgomery关于法律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研究报告(2002)节录,二 批判性思维与 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逻辑主义,2.1 CT与IL:目标手段,教学模式: 学科特殊性、普遍技能独立课程和混合模式,逻辑主义:CT的核心是逻辑思维 杜威,格拉泽,恩尼斯,CCTST,Paul,Fisher等逻辑取向定义。 “理性的”意味着依据逻辑规范给出和接受理由。 逻辑分析能力是成功地学习各种课程的必要条件;由那些经受过严格和系统的逻辑专业训练的哲学家教授;标准教科书大多数作者也是哲学家;教学一直也是哲学系的任务;设计基于思维的虚构的或语境(等等)方

7、式的课堂讲义和策略远比只是围绕教授直接的逻辑技术的课程要困难。,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 把思维刻画为批判的,就要判断它满足可接受性的相关标准或规范,由此恰当地认为思维是好的。恰当的理由是由逻辑分析的原则和规范决定的。 逻辑被理解为论辩或论证的理论,或者至少是其规范部分。批判性思维、合理性、论辩和逻辑密不可分。 非形式逻辑原则、概念和技能的某些应用,体现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态度或智力德性。 形式演绎逻辑的相对局限性 不以论辩或论证为对象 蕴涵逻辑 有效性是一个太严格的一元评价标准 疏远自然语言中的批判性词汇,2.2 非形式逻辑:论证理论,语用论证理论(Ralph H.Johnson. 2000),论

8、证理论,分析理论,评价理论,定义,批评理论,分类,结构,解释,评估理论,新辩证法(Douglas Walton. 1998,2005),对话语境下的论证理论,三 非形式逻辑与 法律逻辑,非形式逻辑框架下的法律逻辑,3.1 IL与LL之关系:法学模式,逻辑学科的法学范例 R.Schmidt.2003. 图尔敏模式,D So , Q, C,Since W,On account of B,Unless R,Data 法律事实 Claim 法律主张 Warrant 正当理由法律规则 Backing 支援法律条文,渊源 Rebuttal 反驳,规则的例外 Qualifiers 限定词很可能,可能,法律推

9、理为亚里士多德思考一般逻辑推理提供了基础范例和参照点;法律范例在后来逻辑发展的关键时刻以同样基本的方式显示了自己的范例作用;当代逻辑从它在把逻辑推理应用于法律案件时所形成的活生生的独特问题获益。,3.2 IL方法与LL方法,图解方法和证据群分析 论证型式和法律解释、事实证明,新论证图解技术:论证和反论证同时表达在一个图解中;论证型式添加为推论规则或正当理由;图解论证的软件用于辅助生成论证结构图。Reason!Able(2000)、Araucaria(2001)和ClaiMaker(2002),法律解释:依据融贯性、根据一致性、诉诸后果、起源论证、历史论证、语言学论证、心理学论证、系统论证、目的

10、论论证、相似论证(argumentum a simili)和相异论证(argumentum a contrario)、根据更强者的论证(argumentum a fortiori)、典型论证 。证明法律事实:根据迹象、证人证言、诉诸专家和针对人的论证等 。,3.3 “AI&Law”中的法律逻辑,论证为核心 辩证性:对话;赞成和反对 可废止性,论证是法律活动的中心。法律逻辑的核心是法律证明:律师的论证、法官证明判决的合理性。,法律论辩主要是说服性对话;是为消除意见分歧的批判性讨论。裁决基于对赞成和反对理由的分量的权衡。,法律论证的显著特性,这个特性突出表现在使用各种各样的论证型式。规则的例外和冲

11、突的规则。概括有三种类型:绝对概括,归纳概括和可废止概括。,3.4 法律逻辑的基本问题,法律论证 对话背景,正反论证,可废止性 论证结构 复杂论证,四类结构 论证形式 三类形式,三类概括,批判性问题 论证构造方法 直接、间接论证 论证评价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证据优势 论证批评 三种击败:前提,规则例外,反论证 理论建构 据现有证据提出假说,修改,完善,3.5 新逻辑教科书的一般框架,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 批判性论辩原理(Walton. 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1),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态度(气质)为目标 对话(说服性对话)为背景 论证为核心(论证的多元论) 论证辨识、分析和评估(ARG标准)为基本内容 实例分析为基本方法,请批评指正,延安大学 武宏志,,2006.07,杭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