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162413 上传时间:2017-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作者:韦晓华,马迎教,周柳芳,黄丕伟,阳金桐【摘要】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为更有效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490 名民族地区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同校、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 490 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新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上低于高年级学生;与非传播途径答对率相比,新生对主要传播途径答对率较高,但仍较高年级学生低(P0.05 或 P0.01);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答对率较高;仅有 15.49%的新生表示“愿意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 。结论 民族地区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

2、一定认识,但不够全面,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关键词】 民族;新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目前根据卫生部门的检测统计和相关人员实地调查结果显示1,艾滋病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云南、广西、新疆、四川等省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成为艾滋病高发区。多数民族地区学校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学生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且 2005 年 7 月卫生部已正式将其列入艾滋病高危人群2。广西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为滇、黔、桂三省区的结合部,是“金三角”毒品流向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重要集散地,是艾滋病流行的高危地区。为掌握该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就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尽快地有针对性

3、地干预,笔者对该地区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百色市 2 所高等院校 490 名新生,同时为进行对照研究在与新生同校、同专业的在校生中随机抽取 490 名高年级学生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调查问卷参考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 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年)中期评估调查问卷并结合该地区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以无记名、独立填写方式完成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1.3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用

4、 Epidata 3. 1 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11.5 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为 =0.05。2 结果2.1 一般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 98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87 份,有效率为90.51%。其中新生 484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54.57%,高年级学生 403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45.43%;男生 365 人,占 41.15%;女生 522 人,占 58.85%;被调查学2生年龄为 1525 岁,平均为 19.0 岁。2.2 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认知情况 被调查者中听说过艾滋病的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分别占 76.65%、83.87%,新生的知晓率较高年级低,两者比较差

5、异有显著性。对艾滋病一般知识了解情况比较,除“从症状不可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之外,总体上表现为高年级学生答对率高于新生(P0.05),见表 1。表 1 不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的比较2.3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情况 与非传播途径答对率相比,新生对输血、性接触、共用注射器吸毒 3 个传播途径答对率较高,但仍较高年级学生低(P0.05 或 P0.05)。但新生对乙肝消毒药可消毒艾滋病病毒的答对率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见表 3。表 3 不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正确认知情况的比较2.5 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回答“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交往”的正向率较低,新生(52.89%

6、)和高年级学生(55.34%),差异无显著性(2=0.528,P=0.467)。而新生回答“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的正向率(15.49%)远低于高年级学生(59.8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2=188.221,P=0.000)。2.6 艾滋病的知识来源 被调查者中通过大众亲朋好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社区宣传咨询活动、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医生等这些途径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新生分别为 83.31%,70.12%,65.47%,62.68%,59.87%,22.87%;高年级学生分别为 86.90%,75.10%,70.23%,67.32%,70.10%,21.54%。除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新生与

7、高年级学生有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新生与高年级学生差异均无显著性。3 讨论艾滋病一般知识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大学新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新生(23.35%)从没听说过艾滋病。这可能与受教育环境、生活居住地偏远、通讯不发达有关3。而新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了解总体上低于高年级学生。此外,从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看,大部分新生与高年级学生是通过大众亲朋好友、媒体、社区及学校途径了解艾滋病。这提示学校对新生应加强艾滋病一般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应只依赖学校,应综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相互合作,广泛利用多渠道4,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遏制艾滋病传

8、播,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调查显示, 新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了解程度较高,如输血、性接触、共用注射器吸毒。但对一些非传播途径如蚊子叮咬、礼节接吻、共用劳动工具或办公用品等认识不清或误解, 这与梁淑英等人以往对学3生的一些调查结果相似5。此外,高年级学生的答对率虽高于新生,但对非传播途径的了解也明显低于主要传播途径。提示学校对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式及效果有待于改善和提高。在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宣传教育中应注意细节和方式,特别是对于新生,采用同伴教育等多种方式,多方面反复耐心宣传教育,以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此外,还应对民族地区授课教师进行相关艾滋病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不足

9、,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以提高宣传效果。艾滋病预防措施调查表明,新生对艾滋病的一些主要预防措施掌握得较好,但在乙肝消毒药可消毒艾滋病病毒这项预防措施方面掌握得稍差一些,这可能与新生刚入学,接受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还不多,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充分有关。调查显示新生与高年级学生希望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回答正向率高达97.10%、95.55%,这提示不管是新入学还是准备毕业离校的学生,都渴望多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新生及高年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的正向率均较低,尤其是新生在“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的正向率仅为 15.49%。说明仍有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对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持有

10、消极的态度。学生对艾滋病患者产生过分恐惧和排斥、冷漠心理,这提示我们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有待改进和全面深入,不能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端正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不断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6。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有较好的方面,但在非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新生更为突出。学校应尽快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关于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政策,尽快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全面展开, 通过科学、准确、全面地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还可以消除因过分恐惧而产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误解和歧视态度。在此

11、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干预高危行为的有效措施, 使学生远离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参考文献】1 侯远高.西部民族地区艾滋病疫情及防治策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1):74-77.2 漆光紫,李阳.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8(2):159-159.3 丁继侠,张凤琴.河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对艾滋病认识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前沿医学,2007,2(17):144.4 赵伟明,崔美欣,徐文静.医学中专生 AIDS 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4,10(3):375-376.5 梁淑英,张合喜,王桂霞,等.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76-1878.46 冯福,林志文,朱庆.海口市青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