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2098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痕迹检验 第四节 工痕检验,第四节 工具痕迹检验,二、工痕的形成与分类,三、工具痕迹的勘验,一、工痕与工痕检验,一、工痕与工痕检验,(一)工痕的概念 (二)现场的破坏方式类型 (三)工痕的特点 (四)工痕检验的概念 (五)工痕检验的作用,(一)工具痕迹概念,案犯持工具破坏或侵害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引起的变形,(二)现场的破坏方式类型,(1)撬门压锁 (2)破窗挖洞 (3)持械破坏 (4)持械行凶 (5)其它,(三)工痕的特点,(1)立体性:属于塑性形变; (2)多变性:痕迹形成受外在因素影响,变化大; (3)稳定性:痕迹形成后较稳定,不易破坏; (4)多发性:在犯罪现场出现率高。 (5)微

2、量物质多:分离物、附着物 (6)其它:易发现提取,利用率低等特点,(四)工痕检验的概念,工具痕迹检验是指刑事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工具痕迹的形成和分类、工具痕迹特征、现场工具痕迹的发现和提取、工具痕迹分析和鉴定的理论和方法,为侦查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一门应用技术。,(五)工痕检验的作用,1、推断工具种类,突出侦查重点 2、分析痕迹形成,确定事件性质 3、根据痕迹反映,揭露伪造现场 4、利用工具痕迹,提供串案依据 5、根据行为技巧,判定犯嫌特点 6、认定作案工具,提供诉讼证据,二、工痕的形成与分类,( 一)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 (二)工具痕迹形成的三要素 (三)作用

3、方式与两类痕迹,(一)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内 力:外力作用于客体,客体形变产生内力. 并随外力的增大而相应增大 弹性形变:外力较小时,客体产生弹性变形,当撤除外力客体能恢复原来状态 塑性形变:外力超过客体屈服极限时,客体产生塑性变形甚至断裂,外力撤除客体继续保持已形成的变形状态 工具痕迹:工具作用在客体上,作用力超过客体极限,使客体产生塑性变形或断裂,(二)工具痕迹形成的三要素,1、工 具:结构痕迹形态;功能破坏方式 2、承受客体:机械性能 反映性 3、作 用 力,1、工 具,工具的机械性能是指工具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刚度、弹性、塑性、脆性等。它是工痕形成的重要指标,

4、对工痕的形成影响很大。,A按用途分: 一般用途工具:生产,生活中常用;如刀斧锤钳子螺丝刀剪刀 专业用途工具:某行业部门特有; 如焊枪,铁路检修锤,切管器,线缆剪 特殊工具:为达到某目的而自制;如拉码器,拐头,涨钳子等 替代工具:指非成型而被用于作案;如砖石,木棒,机器零部件等,拐头扳手,拉码器,涨钳子,(1) 工具的种类,B按取用时间、地点分: 预先备带:犯嫌带进现场并用于作案的工具 就地取材:犯嫌在现场按需取用的工具,(1) 工具的种类,手提电动薄铁开孔器,家用剪刀,C按功能分: 拉压功能、钳剪功能、扭转功能、刺切功能等,(1) 工具的种类,拉压功能,钳剪功能,刺切功能,扭转功能,钢丝钳剪切

5、刃口、 刃侧表面加工纹痕,A工具特征的概念: 指工具外部结构特征,如工具的形状结构加工花纹局部特征等。 B特征来源: 生产加工特征:手加工、机加工 使用特征:磨损、缺口、崩刃等 保管存放特征:氧化腐蚀特征如锈迹等;附着物特征,(2) 工具特征,C特征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重要特征相对不变的性质 影响因素:工具本身条件、工具再使用、工具存放条件 D特征特定性: 工具的某一结构部位反映出的若干特征构成了在千万个同种工具中不会重复出现的单一、独特的品质,(2) 工具特征,2、承痕体,被破坏客体条件:具有稳定结构的固态物质,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其机械性能也是影响工痕的重要因素。

6、被破坏客体分类: (1)金属客体,如锁、铁门、铁窗、保险柜等; (2)木制客体,如木桌、木门、木柜等; (3)人体组织,人体遭工具伤害时,躯体、骨骼、软组织等; (4)土质客体,如土墙、土地等; (5)其他客体,如玻璃、橡胶、塑料、纺织物等。,(1)金属客体、如锁铁门铁窗保险柜电缆等,(2)木制客体、如木桌、木门、木柜等;,(3)人体组织、,客体机械性能对工痕的影响,影响工具痕迹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承痕体的塑性、硬度、弹性、脆性等。 通常客体体的塑性越好,形成的工具痕迹质量越高。 客体硬度小于工具硬度,在客体上形成工具痕迹;两者硬度相当则互为造痕体和承痕体; 弹性大的客体上,不易形成工具痕迹。 脆

7、性大的客体被作用时,容易造成断裂。,3、作用力,(1)作用力的大小与工具痕迹的形态、大小、深浅等有密切关系。 (2)力的方向和角度决定着承痕体产生变形的方向和趋势, 因此也影响着工具痕迹的形态和特征。 (3)力的作用点是工具与承痕体接触的部位。力的作用点影响着工具痕迹出现的位置和痕迹的总体形状。,(三)作用方式与两类痕迹,1静态接触凹陷状痕迹 静态接触:指工具与客体在接触面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接触状态,也称为印压接触. 凹陷状痕迹:承痕体在工具法向力作用下,在接触部位形成的凹陷变形痕迹,又称静态痕迹。撬压痕迹和打击痕迹均属于凹陷状痕迹,(三)作用方式与两类痕迹,动态接触线条状痕迹 动态接触:指工具

8、与客体的接触部位发生相对位移滑动的接触状态. 线条状痕迹:承痕体在工具切向力作用下,在接触部位形成的切划痕迹,其形态为一组凸凹线条,又称动态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迹、割削痕迹均属于线条状痕迹。,木质客体上的撬压痕迹,凹陷状痕迹,A、撬压痕迹:撬压痕迹是指作案人持工具,以杠杆作用方式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B、打击痕迹:工具与客体发生碰撞作用,在客体的接触部位产生的塑性变形或破坏而形成的痕迹,称为打击痕迹。工具施加冲击载荷于客体之上,工具与客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痕迹。,棒打中空,线条状痕迹,A、擦划痕迹:工具通过压划作用,在承痕体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B、剪切痕迹:工具通过剪

9、切作用,在客体上留下的痕迹。 C、刺切痕迹:工具发挥劈的作用在客体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D、割削痕迹:工具对客体层次切削或割离破坏形成的痕迹。,三、工具痕迹的勘验,(一)工具痕迹的寻找 (二)确定工具痕迹 (三)分析利用工具痕迹 (四)、现场工具痕迹的采取,(一)工具痕迹的寻找,1被破坏客体或者被侵害客体上寻找 2可能接触的封闭设置上寻找 3中心现场及其周围寻找 4逃跑路线上寻找被破坏客体及部件或者嫌疑工具 5嫌疑人居住活动场所及附近寻找作案工具,遗留样本等 依法对嫌疑人家中,工作单位,可能藏匿与犯罪有关物证的地方进行秘密或公开搜查,(二)确定工具痕迹,1、 区别动物留痕 2、区别自然留痕:指

10、因气候环境、物理化学等因素使客体产生的变形。 3、区别案前留痕:指发案前因某种原因而在客体上引起的变形。如修理、使用、装配等。 4、区别案后留痕:指案发后对现场或痕迹保护不当等原因而引起的变形。,(三)分析利用工具痕迹,1、利用工痕揭露伪造现场:形痕先后顺序矛盾、工痕有与无的矛盾、出入口矛盾、破坏施力轻与重的矛盾 2、利用工痕串并案件:工具的同一、手段与习惯的同一(动力定型的同一) 3、利用工痕分析案犯行为特点:分析案犯职业特点、分析人身行为特点,(四)、现场工具痕迹的采取,1、工具痕迹的提取: 照相、摄像固定法; 实物提取; 制模提取 2、记录工具痕迹 工痕所在的位置(整体); 工痕的形象反映(局部细目); 工痕提取情况;,(四)、现场工具痕迹的采取,1、工具痕迹的提取: 照相、摄像固定法;实物提取;制模提取 2、记录工具痕迹 工痕所在的位置(整体);工痕的形象反映(局部细目);工痕提取情况; 3、工痕的包装及送检 包装要求:不破坏原有痕迹特征,不产生新特征;外包装上注明何现场、何处提取的何物;提取时间、方法等。 送检:过程中要求避免工具、痕迹摩擦、碰撞等可能产生、破坏痕迹特征的情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