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BUS协议异构通讯小结

上传人:焦炉****变频... 文档编号:8161714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ODBUS协议异构通讯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MODBUS协议异构通讯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ODBUS协议异构通讯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DBUS协议异构通讯小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ODBUS协议异构通讯一、 关于串行通信1、串行通信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串行方式,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实际上,CPU与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式工作)串行通信指外设和计算机间使用一根数据信号线(另外需要地线,可能还需要控制线),数据在一根数据信号线上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由于CPU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式传输,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接收移位寄存器”(串并)和“发送移位寄存器”(并串)。典型的串行接口的结构如下:能够完成上述“串并”转换功能的电路,通常称为“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Universal Asynch

2、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典型的芯片有:Intel 8250/8251,16550。2、串口通信的奇偶校验串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可能引起信息的出错,例如,传输字符E,其各位为:0100,0101=45HD7 D0由于干扰,可能使位变为1,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出现了“误码”。我们把如何发现传输中的错误,叫“检错”。发现错误后,如何消除错误,叫“纠错”。最简单的检错方法是“奇偶校验”,即在传送字符的各位之外,再传送1位奇/偶校验位。可采用奇校验或偶校验。奇校验:所有传送的数位(含字符的各数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如:1 0110,01010

3、 0110,0001偶校验:所有传送的数位(含字符的各数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如:1 0100,01010 0100,0001奇偶校验能够检测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部分误码(1位误码能检出,2位及2位以上误码不能检出),同时,它不能纠错。在发现错误后,只能要求重发。但由于其实现简单,仍得到了广泛使用。有些检错方法,具有自动纠错能力。如循环冗余码(CRC)检错等。3、口行通信的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

4、。半双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收/发开关实际上是由软件控制的电子开关。目前多数终端和串行接口都为半双工方式提供了换向能力,也为全双工方式提供了两条独立的引脚。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并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既发送又接收。4、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与通信距离在串行通信中,用“波特率”来描述数据的传输速率。所谓波特率,即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其单位为bps(bits per second)。它是衡量串行数据速度快慢的重要指

5、标。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率系列:110、300、600、1200、1800、2400、4800、9600、14.4Kbps、19.2Kbps、28.8Kbps、33.6Kbps、56Kbps。大多数串行接口电路的接收波特率和发送波特率可以分别设置,但接收方的接收波特率必须与发送方的发送波特率相同。通信线上所传输的字符数据(代码)是逐为位传送的,1个字符由若干位组成,因此每秒钟所传输的字符数(字符速率)和波特率是两种概念。在串行通信中,所说的传输速率是指波特率,而不是指字符速率,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假如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传送一个字符,包括12位(其中有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2个停止位),其传

6、输速率是1200b/s,每秒所能传送的字符数是1200/(1+8+1+2)=100个。发送/接收时钟:在串行传输过程中,二进制数据序列是以数字信号波形的形式出现的,如何对这些数字波形定时发送出去或接收进来,以及如何对发收双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同步控制的问题就引出了发送接收时钟的应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器在发送时钟(下降沿)作用下将发送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按串行移位输出;在接收数据时,接收器在接收时钟(上升盐)作用下对来自通信线上串行数据,按位串行移入移位寄存器。可见,发送接收时钟是对数字波形的每一位进行移位操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送接收时钟又可叫做移位始终脉冲。另外,从数据传输过程中,收方

7、进行同步检测的角度来看,接收时钟成为收方保证正确接收数据的重要工具。为此,接收器采用比波特率更高频率的时钟来提高定位采样的分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规定的误码率下,当波特率、信号线、信号的性质及大小一定时,串行通信的传输距离就一定。为了加大传输距离,必须加调制解调器。5、串行通信的调制解调器计算机的通信是要求传送数字信号,而在进行远程数据通信时,通信线路往往是借用现存的公用电话网,但是,电话网是为3003400HZ 之间的音频信号设计的,这对二进制数据的传输不适合。为此,在发送时,需要将二进制信号调制成相应的音频信号,以适合在电话网上传输。在接收后时,需要对音频信号进行调解还原成数字信号。因此,

8、在发送端使用调制器(Modulator)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携带了数据信号,称为载波信号),模拟信号经通信线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再以解调器(Demodulator),把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大多数情况下,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个装置中,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在通信中,Modem起着传输信号的作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简称DCE或称数传机(Dataset),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简称DTE。加入Modem后,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6、串行通信的同

9、步通信及异步通信方式起止式异步通信的特点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传输,每个字符一位一位地传输,并且传输一个字符时,总是以“起始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要求。每一个字符的前面都有一位起始位(低电平,逻辑值),字符本身由5-7位数据位组成,接着字符后面是一位校验位(也可以没有校验位),最后是一位或一位半或二位停止位,停止位后面是不定长的空闲位。停止位和空闲位都规定为高电平(逻辑值),这样就保证起始位开始处一定有一个下跳沿。 从图中可看出,这种格式是靠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实现字符的界定或同步的,故称为起止式协议。采用同步通信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

10、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58位。当然,对同一个传输过程,所有字符对应同样的数位,比如说n位。这样,传输时,按每n位划分为一个时间片,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片中发送一个字符,接收端则在一个时间片中接收一个字符。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发送端的发送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接收端当然是应该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数位和同步字符相匹配时,就认为开始一个信息帧,

11、于是,把此后的数位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比较:(1)异步通信简单,双方时钟可允许一定误差。同步通信较复杂,双方时钟的允许误差较小。(2)异步通信只适用于点 点,同步通信可用于点 多。(3)通信效率:异步通信低,同步通信高。7、网络通信的数据包(帧)在网络通信中,“包”(Packet)和 “帧”(Frame)的概念相同,均指通信中的一个数据块。对于具体某种通信网络,一般使用术语“帧”。一种网络的帧格式可能与另一种网络不同,通常使用术语“包”来指一般意义的帧。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有面向字符型的数据格式,如单同步、双同步、外同步;也有面向比特型的数据格式,这以帧为单位传输,每帧由

12、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标志区、地址区、控制区、信息区、帧校验区和标志区。 8、串行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因此,也叫做通信控制规程,或称传输控制规程,它属于ISOS 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目前,采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类: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字节计数三种。其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9、串行通信的物理标准为使计算机、电话以及其他通信设备互相沟通,现在,已经对串行通信建立了几个一致的概念

13、和标准,这些概念和标准属于三个方面:传输率,电特性,信号名称和接口标准。传输率即波物率。RS-232-C标准:RS-232-C标准对两个方面作了规定,即信号电平标准和控制信号线的定义。RS-232C采用负逻辑规定逻辑电平,信号电平与通常的TTL电平也不兼容,RS-232-C将-5V-15V规定为“1”,+5V+15V规定为“0”。图1是TTL标准和RS-232-C标准之间的电平转换。二、RS-232、RS-422与RS-485标准及应用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作为工业标准。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它

14、是为弥补RS-232之不足而提出的。 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由于EIA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所以在通讯工业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RS作前缀称谓。1、 RS-232串行接口标准RS-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收、发端的数

15、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如从DTE设备发出的数据在使用DB25连接器时是2脚相对7脚(信号地)的电平,DB25各引脚定义参见图1。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TTL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与-3-12V。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s。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

16、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2、 RS-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将其中一线定义为A,另一线定义为B,如图2。 图2 通常情况下,发送驱动器A、B之间的正电平在+2+6V,是一个逻辑状态,负电平在-26V,是另一个逻辑状态。另有一个信号地C,在RS-485中还有一“使能”端,而在RS-422中这是可用可不用的。“使能”端是用于控制发送驱动器与传输线的切断与连接。当“使能”端起作用时,发送驱动器处于高阻状态,称作“第三态”,即它是有别于逻辑“1”与“0”的第三态。接收器也作与发送端相对的规定,收、发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