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161686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知识链接】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

2、,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的特点。走进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相关资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积累运用】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簌簌匿迹农谚翩然yn育ng发rng化海tng解释词语:翩然

3、:孕育:销声匿迹:载途: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的物候知识。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避免。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物候学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养育丰盈可以要求记录、培育丰厚可能适宜记载、生长许多能够影响记载、孕育丰富可能适应记录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问题探究】速读课文,然后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

4、整体把握文意。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列问题: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通读课文,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首先介绍,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说明,最后说明。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顺序、顺序、顺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后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说说它们的作用。比较阅读,将1、2两段与下面的文字作比较,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具体说说1

5、、2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主题阅读】北极昆虫的绝技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

6、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

7、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

8、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

9、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0.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_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_1.第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_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_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说明方法:_例子:_3.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_【教后记】参考答案:snynpin孕萌融棠载记载装载翘翘望翘尾巴动作轻快的样子。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满路,有遍地的意思。拟人比喻拟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

10、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因为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

11、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有的从说明事理的需要来举例,如为了说明物候现象而举出的丰富多彩的四季变换情况;有的例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说明物候的作用,作者举出北京

12、地区在1962年因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花期推迟而使农业受到损害的例子。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举了两个例子。为什么这一处举两个例子呢?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只举一个,具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出内陆要迟若干天。作者运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把抽象的事物

13、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把不容易说清楚的道理说得明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苏醒”一词,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