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1570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继承0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科举制属于传统文化吗?,现代舞属于传统文化吗?,针灸呢?,针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京剧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形成: 文化具有继承性 A、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

2、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你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中秋的月饼里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

3、游子思乡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美如昔?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弯浅浅的海水,诉说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清明扫墓祭祖 中秋阖家团圆 重阳登高敬老 端午悼念屈原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保留至今呢?,议一议:,2、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式之一。,北京四合院,布达拉宫,故宫,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

4、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明清楼台,山西平遥古城,客家围拢屋,现代建筑,永定土楼位于龙岩地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苏 州 园 林,2)、传统建筑的继承: A、建筑凝固的艺术 B、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以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C、中国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清明

5、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落水流花春去也,京剧,闽剧,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变 脸,京剧脸谱,3)、传统文艺的继承 A、文学艺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学说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比较系统地描述大同社会的是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礼远是这样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6、,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孙中山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认为,人类进化之最终目的也是在实现大同主义。“人类进化之目的为何?那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营,幼者有所教”。并说:“倘进化前途无所障碍,只有进而无退,则世界大同,可指日而待” 。,4)、传统思想的继承

7、A、传统思想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B .地位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C .作用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探究,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山东孔庙,台北孔庙,传统文化具有

8、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延续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何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可见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这几幅图反映一个什么问题? 这符合人们清明祭奠活动的初衷么?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是重家祭轻公祭。家祭体现着亲情,

9、自然无可厚非。可我们在重视家祭的同时,对历史上志士仁人的公祭却越来越趋向冷清。 二是重传统轻创新。各地最传统、最典型的祭祀风俗都是以烧纸为主。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虽然祭祀风俗总被掺杂进新的内容,但堪称文明创新的却鲜见寡闻。 三是重物质轻精神。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祭祀的本质在于精神。,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两幅图谈谈你的看法,思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 对待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注意,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移风易俗,三、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你认为,传统文化

10、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来说明你的观点吗?,探究四:,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原因:,A、谁也不能摆脱传统文化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 B、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策,A、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移风易俗” C.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小结,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11、,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 民族性,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国家 对个人,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五四”前后,有主张复古也有主张革新的。当时有人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确实在近百年中起了个坏头,到“文化大革命”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传统文化被否定,孔子成了“孔老二”,知识分子都被穿了小鞋戴了黑帽,一些家谱、文物等以“破四旧”的名义破坏,损失惨重。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 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千上万的家谱毁于文革,不计其数的文

12、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人为的“大出血”,文化遭受重创。中华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历经磨难,内战、外侮,改朝换代,仍然没有被摧毁。而在“文革”中,中华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中国家谱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传家宝”当成“下脚料”,许多家谱、祖宗画像、祠堂等文物被红卫兵烧的烧,砸的砸,不少地方荡然无存,不少百姓已经寻根无门。,.,她们是来自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 她们能演奏多种中国民乐; 她们着装性感时尚、站立表演,将拉丁、爵士和摇滚融入古典之中; 她们在国外获得空前成功,在国内却遭到骂声一片。 2001年6月,13名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

13、院等著名艺术院校的女孩组成了女子十二乐坊。她们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线琴等中国乐器。 直到2003年,制作人王晓京带领“乐坊”转战日本市场,经过成功包装一举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随后在美国的演出和唱片发售也获得空前成功。 然而这一切却不足以让女子十二乐坊“享誉”内地,有关争议依然堆街填巷。,从女子十二乐坊说起,重温旧课,(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结合漫画和材料,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

14、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正确态度,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区别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你如何看

15、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和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片面。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借鉴吸收,不能全抛弃。,片面。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正确的做法是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外部因素,自身因素,自身因素,理论: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理论: 科学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理论: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自身因素,理论: 教育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