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1408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第12章企业业绩评价(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 企业业绩评价,学习目标: 1.了解欧美国家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演进的历程; 2.了解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演进的历程; 3.掌握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4.理解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和步骤; 5.理解经济增加值的内容和优缺点; 6.掌握市场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 7.了解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第一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演进,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水平、投资报酬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统一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

2、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一、西方国家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进 (一)成本绩效评价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二)财务绩效评价时期(约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进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9年) (二)改革开放初期(19801990年)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期(19911999年) (四)新世纪的变革时期(1999年至今),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其确定方法,一、绩效评价指标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1指标的选择必须能够促使企

3、业的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目标,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2指标的选择必须容易从企业的公开资料中获得; 3指标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各指标之间在涵盖的经济内容上不能重复,在解释功能上要互相配合; 4指标的选择必须简便易行,指标的数量不能太多,指标的含义要准确。,(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比较 1单指标和多指标 2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3.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二、绩效评价标准 1.历史标准 2.预算标准 3.公认标准 4.行业标准,三、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 1标杆瞄准 (1)了解掌握本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和癌骤,建立绩效度量指标; (2)调查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

4、竞争企业的绩效水平,掌握他们的优势所在; (3)调查这些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即了解掌握领先企业获得优秀绩效的原因,进而树立目标,综合评判,努力仿效最佳者并超越它们。 2绩效标准矩阵,第三节 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一、平衡记分卡 (一)平衡记分卡的概念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工具,分析哪些是完成企业使命的关键成功因素以及评价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项目,并不断检查审核这一过程,以把握绩效评价促使企业完成目标。,(二)平衡记分卡的内容 财务方面:常见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等。 客户方面:客户的满意程度、对客户的挽留、

5、获取新的客户、获利能力和在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内部经营过程衡量方法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 学习和成长方面:人才、系统和组织程序。,(三)平衡记分卡中的因果关系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成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造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者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四)建立平衡记分卡的步骤 (1)为平衡记分卡计划确定目标 (2)选择适当的企业部门设计人员 (3)就该部门

6、的战略目标达成共识 (4)选择和设计评估手段 (5)制订实施计划以实施 (6)通过最终的实施计划,把平衡记分卡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发挥作用,二、EVA体系 (一)EVA体系简介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是现代公司财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与投入资本(债务和股本)成本的差额,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的利润。 EVA=(企业实际收益率-资本加权平均成本率)平均投入资本,(二)4M理论 (1)评价指标 (2)管理体制 (3)激励制度 (4)理念体系,(三)EVA的实施 首先必须同

7、企业战略相结合,以市场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顾客导向和市场形态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然后以战略目标统领企业运作,将战略目标具体化,制定企业具体运营目标,将其细化与量化,以体现出企业多方面的动因要素;同时,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等基本要素并加以量化;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制定企业全面计划,经过上下员工的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确定目标,并努力完成。,(四)EVA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彻底的授权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模拟”的权益所有者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企业的战略业绩评价问题。,三、市场增加值 市场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MVA)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与

8、这家公司的股票与债务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一)市场增加值的计算 市场增加值=公司市值-累计资本投入 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增加值越高越好。,(二)市场增加值的优点 从理论上看,市场增加值是评价公司创造财富的准确方法。 市场增加值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反映公司的风险。 市场增加值等价于金融市场对一家公司净现值的估计,便于人们普遍接受。,(三)市场增加值的局限性 首先,股票市场是否能真正评价企业的价值,一直是一个令人怀疑的问题。 其次,从短期来看,股市总水平的变化可以“淹没”管理者的作为。 再次,只有公司上市之后才会有比较公平的市场价格,才能计算它的市场增加值。 最后,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只能计算它

9、的整体经济增加值,对于下属部门和内部单位无法计算其经济增加值,也就不能用于内部业绩评价。,(四)经济增加值和市场增加值的直接联系 市场增加值=未来经济增加值的折现值 市场增加值=公司市值-公司账面资本值,四、企业业绩评价中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评价 (一)财务指标评价系统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过分将重点放在取得和维护短期财务结果上,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 2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用其来指导和评价信息时代的企业就显得捉襟见肘; 3财务指标评价系统在评价使未来增长得以实现的无形资产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4过分注重企业业绩的财务指标评价和评价指标的价

10、值方面,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非价值评估。,(二)非财务指标评价系统的优缺点 1非财务指标评价系统的优点 (1)与公司的长期战略有着更密切的联系。 (2)在许多行业中促进成功的因素是智力资金和顾客对公司的感情等“无形资产”,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上所表现出来的“硬件资产”。 (3)非财务指标评价标准可以成为更好衡量未来财务业绩的指标。 (4)对评价标准的选择应以提供管理活动和评价标准中“干扰”水平的信息为基础。,2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指标的缺点 (1)推行财务和非财务综合评价标准所用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2)非财务数据是以多种方式衡量的,缺乏共同的尺度。 (3)缺乏因果关系的环节。 (4)缺乏统计上的可靠性。,(三)建立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理想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应考虑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系统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