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1007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案例刑法第10周(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刑法第10周,侵犯财产罪,一、财产罪的保护法益,日本刑法理论中,关于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学说也主要有三种: 一是本权说,又称所有权说,认为财产罪的保护法益是财物的所有权及其他本权。 二是占有说,认为财产罪的保护法益是事实上的占有本身。此处占有既包括合法的占有,也包括非法的占有。 三是中间说,又称修正说,即在本权说或占有说基础上所提出的折衷修正的学说。中间说可谓多种多样,例如:安全占有说、与本权无对抗关系的占有说等。 其中,本权说是二战前日本大审院有关判例所采取的学说,但二战后日本最高裁判所的判例则一直倾向于占有说,二、财产罪的对象,概括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物是否仅限于有体物

2、一是有体性说;二是管理可能性说。 (二)财物是否仅限于动产 (三)财物是否仅限于有价值之物 (四)财物是否包括违禁品 (五)财物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三、财产罪的分类,毁坏型和取得型; 取得中的转移占有和不转移占有; 违反意志和意志存在瑕疵的占有。 从财产是个别还是整体的划分。 暴力、胁迫型;窃取、骗取型;侵占、挪用型;毁坏、破坏型。,16-01强迫他人交出钱财案,被告人:高某,男,岁;蔡某,男,岁;女,岁。 1998年夏天,被告人高某从平顶山市银翔信用社购买摩托车一辆。因手续不全,高某让被告人靳某到银翔信用社找该社主任张某补办摩托车过户证明。张某提出与靳某约会,靳将此事告诉了高某。高想到自己想

3、做生意贷不来款,张某贪恋女色,遂即与被告人蔡某预谋,指使靳某以色相勾引张某,以此为把柄,敲诈、要挟张某为其提供资金。靳某在高某的授意下,先后两次在湛河堤树林内、矿务局安培中心应约与张某幽会。,1998年10月30日下午,靳某按照预谋将张某诱骗到平顶山市铁路工人村号高某的二哥家。高某藏于室内,蔡某与张孝民(在逃)先后对张某进行殴打、威逼,迫使张为他们提供万元贷款。张借故推脱,蔡某继续殴打,此时,高某从室内出来,与蔡某一起对张某软硬兼施进行威逼。张某无奈,便以自己的名义,亲笔写了一张“市行急需二万元现金”的便条,要银翔信用社值班人员支付。蔡某持此便条到银翔信用社取走现金万元。直到晚上,高、蔡才将张

4、某放回。,问题 在本案诉讼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绑架罪;另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根据刑法典的规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何罪?,16-02,被告人,吴某,男,26岁。 1990年3月,被告人吴某从某县离家外出,先后流窜到云南省的昆明市等地,同年4月7日上午窜至大理古城,在“榆城旅社”买好住宿票后即上街游逛。10时许逛到大理中路至小邑庄岔路口时,遇见来华旅游的日本人高杉某挎着照相机朝洱海方向游览观光,吴某随生抢劫歹念,便尾随其后。当行至大理古城东郊即大理中路之小邑庄的途中,被告人吴某见四下无人,便上前与高杉某搭讪说话,乘高杉某不备,拔出匕首朝高杉某的胸

5、部猛刺一刀。,高杉某奋力反抗并呼叫,在与被告人搏斗中跌进蚕豆田里,被告人趁此又朝高杉某的面部、胸部等处乱刺数刀。被告人见被害人反抗强烈,担心有人路过而罪行败露,遂丢下匕首仓皇逃离现场。被害人高杉某被送往医院及时抢救脱险,其伤情被鉴定为重伤。,问题 在本案的审理中,辩护人认为吴某的行为虽已构成抢劫罪,但因其最终未抢到任何财物,属于抢劫未遂,而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979年刑法第20条,现行刑法典第23条);而法院认为这一辩护意见缺乏充分的法理依据而认定吴某的行为构成既遂。那么,吴某暴力抢劫致人重伤却未取得财物的行为属于抢劫既遂还是未遂呢?,在本案中,被告人吴某为劫取被害人的财

6、物,实施了严重暴力行为,致被害人重伤,符合抢劫罪的加重犯的情形,即第263条第5项规定的“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尽管被告人吴某因担心罪行败露而放弃继续劫取财物,但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的加重犯,应当以既遂论处。,16-03抢回欠款凭证案,案情介绍 被告人戚某、男,50岁;王某,男,30岁;张某,男,35岁;沈某,男,43岁;张水某,男,40岁;沈永某,男,40岁。 被告人施某系上海金山万安建筑装潢工程公司经理。1995年10月,被告人戚某承包的上海金山万安建筑装潢工程公司与江苏省南通市工程承包人施某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合同签订当日,施某与被害人倪某各出资人民币5万元,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

7、交付给戚某。后因工程未能如期施工,倪某多次向戚某索要保证金未果。戚某因无力偿还,遂找到被告人张某商量对策。张某提出其认识安徽来沪人员王某,叫王某带人将事情“搞定”。戚某表示同意。,1997年9月4日,被告人戚某、王某、张某、沈某、张水某合谋以戚某还款为由,将被害人倪某骗至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某小学内戚某所在的公司,然后由王某等人以强制手段向倪某索要欠款凭证,以达到消灭债务的目的。戚某许诺事成之后,付给王某等人酬金人民币2万元。次日,被告人戚某、张某、沈某、张水某、沈永某五人,携带人民币2万元等候在某小学。当晚7时许,被告人王某纠集周某(在逃)等多人携带木棍、铁管赶至。晚8时许,被害人倪某乘出租汽车

8、赶至某小学,即被王某等人强制隔离。王某等人将倪某带至戚某的办公室,令倪某交出欠款凭证,倪某不从。,王某等人用玻璃杯敲击戚某的脸部,致倪某面部2处皮肤裂伤。倪某被迫将欠款凭证交出并在由戚某起草的收到10万元收条上签字。嗣后,王某和周某等人用车将倪某等人送到野外。倪某因治疗花去医疗费1483元,交通费1118.50元,误工损失费1000元,营养费140元,鉴定费300元,合计经济损失人民币4041.50元。 问题 被告人戚某等抢回欠款凭证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欠条的性质,在民法意义上是债权证明凭证,并非财物本身,但是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和独一无二性,其本身即代表或者象征了相应的财产请求权,从实质上说

9、,也就代表了一定的价值。将欠条抢回,即损害了债权人的财产请求权,进而就妨碍了其基于该请求权而实现财产权利的可能。在本案中,戚某在实施抢劫行为前即已占有了10万元,其抢回欠条即意图永久性地占有这10万元,使被害人倪某丧失请求返还欠款的机会,因此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据此,应当认为被告人戚某等抢回欠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16-04卢某以试车开走摩托车案,案情介绍 被告人卢某,男,29岁。 被告人卢某从龚某处得知有一辆雅马哈400太子二轮摩托车要出售,即谎称自己是浦江人,以购车为名跟随龚某找到黄某看车、谈价格。后卢某与黄某、龚某分乘两辆摩托车,将雅马哈400太子摩托车开到某电话亭边,卢某进亭去

10、打电话,谎称过半个小时其阿姨会来付款买车,并以“试车”为名向黄某要了摩托车钥匙。卢某先在电话亭旁进行试车.,数分钟后,见黄某、龚某也进电话亭内打电话,乘机加速,驾驶摩托车向东阳方向行驶,大约开了2.5公里左右,因故车翻人伤,被追来的黄某、龚某发现,并送义乌市人民医院抢救。由于摩托车受到损坏,黄某与卢某就赔偿经济损失未达成协议,即将卢某扭送派出所。经鉴定,该摩托车价值人民币14000元。,问题 在本案的诉讼过程中,对卢某的行为定性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卢某趁黄、龚进电话亭打电话之机驾车逃离现场,其行为是采用秘密手段窃取摩托车,因而应定盗窃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其行为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应

11、定抢夺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四种观点认为,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那么,对于被告人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呢?,16-05邹甲、邹乙盗窃后使用暴力案,被告人:邹甲,男,26岁;邹乙,男,29岁。 1998年4月4日下午,被告人邹甲、邹乙两兄弟与本村村民徐某、章甲、章乙、章丙、颜某共7人,分乘3辆手扶拖拉机去本乡邵里坞村运输氟石,因故未运成。归途路经本乡麻利版村时,被告人邹甲见该村口公路旁堆有氟石,即示意停车,提出“不能空手开回去,这里的矿石运点回去”,得到被告人邹乙等人的同意并即一同盗装氟石2.3吨,计价值1500元。,当被告人一伙将氟石运至本县杨家萤石矿地段时,被麻利版村民李

12、某、张某、叶某等闻寻发现而追截拦阻。李某等人要被告人一伙将所盗氟石运回。两被告人非但置之不理,而且竟用拳头、三角耙、木棒、拖拉机手摇柄等工具,对李某、张某、叶某进行殴打,致李某颈部、腰部,张某头部、脚部多处损伤,叶某鼻梁骨折。然后,被告人一伙强行运走氟石。案发后,赃物被发还失主。,问题 被告人邹甲、邹乙的行为构成何罪?请说明理由。 评论 该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犯罪性质由盗窃转化为抢劫的刑事案件。根据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依抢劫罪定罪处罚。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准抢劫罪或转化型抢劫罪。认定准抢劫罪,应当把握三个构成

13、条件:其一,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这是准抢劫罪的前提条件。其二,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准抢劫罪的客观条件。“当场”是指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现场,或者刚一逃离现场即被人发现和追捕的过程中,可以视为现场的延伸。其三,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目的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在该案中,被告人邹甲、邹乙两被告人伙同他人意图盗窃氟石2.3吨,当将氟石运回时,遭到村民拦截,两被告人遂村民施以暴力强行运走氟石。两被告人先行实施了盗窃行为,窃取了2.3吨氟石,价值1500元,符合准抢劫罪的前提条件;两被告人在运回途中对被害人施以暴力,其意图在于运走氟石和抗拒其拦阻,虽然

14、两被告人实施暴力行为时并非在盗窃现场,但其运输途中是该现场的延伸,因此符合准抢劫罪的主观、客观条件。据此,被告人邹甲、邹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有关争议案例,16-06:甲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乙后,又从乙处偷回来,并接受乙的“赔偿”。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16-07:乙经常邀约甲的妻子打麻将,为此导致甲夫妻不和。某日乙又将甲妻邀至乙家打麻将,甲得知后来到乙的住处,掀翻麻将桌,打了乙几耳光,并对乙说:“你破坏了我的家庭,必须赔偿元。” 甲的行为涉嫌抢劫还是敲诈勒索?,16-08:对实施暴力,迫使交付财物,但身无分文,令立即从家中取来财物,或者一道前往家取得财物的。如何认定? 如果行为人实施暴力后,发现

15、被害人身无分文,然后令被害人日后交付财物,原则上应如何认定?,16-09:某甲在村口遇本村个岁至岁的小孩玩耍,遂向前找他们要钱,个小孩说没钱。甲揪出其中一小孩乙,将其捆绑、倒吊、用鞭子抽打,并用烟头烫,造成轻伤。然后告诉乙和其他个小孩第二天到指定地点交钱,否则后果会比乙更严重。次日,每个孩子向甲交元、元不等。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吗 ?,16-10:甲深夜潜入乙家中行窃,甲从窗户翻入厨房后进入客厅里,被乙发现。乙抓捕甲时,甲为了拒绝抓捕而对乙实施暴力,导致乙轻伤。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16-11:打电话欺骗在家休息的老人:“您的女儿在前面马路上出车祸了,您赶快去。”连门也没有锁便急忙赶到马路边

16、,趁机取走了的财物(以下简称电话案)。,16-12:洗衣店经理发现家的走廊上晒着西服,便欺骗本店临时工说:“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你到家去将走廊上晒的西服取来。”信以为真,取来西服交给,将西服据为己有(以下简称西服案)。 16-13:假装在商品购买西服,售货员让其试穿西服,穿上西服后声称去照镜子,待接待其他顾客时,趁机溜走。,倘若装上西服后,向说:“我买西服需征得妻子的同意,我将身份证押在这里,如妻子同意,我明天来交钱;如妻子不同意,我明天还回西服。”同意将西服穿回家,但使用的是假身份证,次日根本没有送钱或西服给。,16-14:甲与乙通过网上聊天后,约在某咖啡厅见面。见面聊了几句后,甲的机响了,同时声称忘了带手机,于是借乙的手机打电话。甲接过手机后(有时被害人的手机可能就放在桌上)装着打电话的模样,接着声称信号不好而走出门外,趁机逃走。,16-15:进入地铁车厢后,发现自己的座位边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