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60861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23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简介2(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简 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广德明 Mail: 0451-82456399 13836025297,第一部分 选修课程的思路及 选课的原因 一、选修课程的基本思路 1.体现课程选择性的要求 着眼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 基于学生兴趣、情趣、志趣方面的选择,为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提供机会 把选择性与注重基础、注重综合素质有机结合,发挥教书育人的综合实效,2.选修模块开设的课程意义 既考虑升学后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又考虑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 既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又反映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特有价值 既支持学生发展先进性的需要,又兼顾学生发展广泛性的要求,3.体现必修课程教学

2、的延伸和扩展 采用专题的呈现方式,对应大学学科课程 依赖必修课的模块设计,突显学科“专业拓展”特征,更具“探究”的色彩,科社常识政治理论教育的拓展性课程 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经济学常识必修1经济生活的拓展课程 进一步提供经济学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市场经济方面的相关理论。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政治生活的拓展课程 以国际政治为框架,树立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与哲学的拓展课 着眼于思维的具体过程和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文化生活的拓展课 通过阐述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帮助学习提高道

3、德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提升道德境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法律教育的应用型课程 通过对学生进行公民如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义务、如何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民事纠纷,如婚姻、择业创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增强法制观念。,二、选择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原因 法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育人所需),提高法律素养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客观需求(生活所求)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内容,与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的联系比较密切,基本属于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拓展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纳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利等等,高中必修课的法制教育,是在初中法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法律

4、教育的层次和实效,主要结合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实际,讲述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不断丰富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而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二部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体系简介 1.课程的结构 共分六个专题,第一专题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法?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这一专题,主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主要观点,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第一课“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所要解决的是“法律是什

5、么”、“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问题。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法律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公平和正义,是统治阶级承认的公平和正义。,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法。 我国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法律外表是冷酷的条文,而实质上是人性。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图文框(2页) 在人类社会有永恒不变、对所有人都公平、正义的法律吗? 这个问题在作用有两个,其一是由

6、图文情境导出法律的本质(知识),其二是由公平和正义引出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和应用)。 相关链接(3页)是引用马恩经典名言证明法律的产生及本质。,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我国法律的作用,问题解析: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如何理解法律是一种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 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 (1)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 (2)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 (3)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应承受的结果。法律后果分为两种: 一个是肯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积极的结果,包括国家承认行为合法、有效、应予保护甚至奖励。 另一个是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规定而

8、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消极的结果,包括国家不承认行为合法、行为无效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本质:体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作用: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文本框1(4页) 从典籍文献和经典名言中分析法的特点(规范性、普遍性) 相关链接(4页)是对社会规范的引申说明。 专家点评(4页)是对法律规定的人的行为模式的具体阐释。 文本框2(5页)从案例中归纳法的强制性特征(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名词点击(5页)是对相关概念的诠释。 专家点评(6页)从法律规

9、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解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若干方面,为下一框题作铺垫。,设置本框题的意图在与使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增强法律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这一意义需要提炼和概括,这是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构成,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图文框1(7页)三代领导人的讲话,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程及重要意义。公民应当如何做的问题本末倒置。 图文框2(8页)、3(9页)图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名词点击(9页)解释法律体

10、系。 相关链接(9页)解释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 专家点评(10页)解释教材“法律为主干”中的法律。,名词点击(10页)对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但性条例的说明 图文框3(10页)关于本框题养信鸽的图文框 ,本质上是如何依法办事,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 专家点评(11页)实质上是强调法律的作用,即怎样避免违法或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思考与探究 1.“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与法律没有关系。”这种说法对吗? 2. 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损害,你怎么办?,专题活动建议: 查找资料的目的是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查找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了解立法情况进而提升依法治国的认识。哪些法律与

11、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实质上是重视联系实际。安排活动时,要重实质,讲实效,善于根据学情调整专题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民事权利的 行使与界限 (怎么做),民事法律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在民事法律关系公民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人如何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义务人如果没有履行义务可能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本专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上述规定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由民事权利提升为宪法权利,从而

12、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专门调整人们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目前,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集中体现在民法通则中。,本框题意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及其包含的三个要素,为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提供理论支撑。,图文框1(13页) 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谈谈是否应该向失主收取“感谢费”? 实质上是引言。从失主的角度,既然允诺,就应该兑现诺言。从拾者的角度,是否应该要这500元?收取500元就不是拾金不昧了吗? 问题:道德的层面与本课有联系吗?,相关链接(13页)介绍民法通则及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情况。 名词点击(14页)解释正文

13、中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两个概念。 专家点评(14页)拓展民法的内容,使学生对民法有更多的了解。,图文框2(14页) 杨女士的这一诉讼有什么意义? 假入你碰到类似的事,会怎么处理? 一个案例,两个问题,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创设情境,引入积极维护自己权利的问题,另一个作用是学以致用,明理之后导行。,文本框3(15页) 学校和教师应否支付宇新的医疗费用? 问题1:学生的情书属于隐私权范畴吗? 问题2:要求宇新将信吐出对不对? 问题3:宇新跳楼,教师和学校违反了什么义务?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文本框4(16页) 要求还款是否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说明应当如何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创设应用所学

14、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本框题主要介绍法律对人身权的规定,以及如何维护人身权。 公民的人身权是相对于财产权而言的,又成为人身非财产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肖像权、名誉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法定监护权和法定代理权。针对中学生的实际,主要介绍人格权中的相关内容。,文本框1(17页)第一个作用是导入生命健康权应受到保护;第二个作用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 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未能尽到保障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义务,应负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责任。第二个问题太大,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的内容太多,无法实现本目题的设计意图。,相关链接(1

15、7页)引入2003年北京市中学生行为规范将原来“见义勇为”改为“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我救护”。既体现对青少年生命健康权的保护,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更反映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图文框2(18页)用案例具体说明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一种形式。(冒名顶替) 图文框3(18页)笔名也应受到法律保护。 图文框4(19页) 的设计意图是用具体案例说明侵害肖像权的形式,但问谁是侵权人似过于复杂。 图文框5(19页)用具体案例说明侵害名誉权的一种形式。泄露者负侵权责任。律师和周老师在借用抄写本时不当。,专家点评(19页)对肖像的拓展说明。 图文框6(20页)镜头一说的是否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镜

16、头二说的是未成年人是否有隐私。,本框题介绍物权的主要内容,物权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他物权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本课主要介绍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部分内容。,明确所有权及取得方式,财产共有的两种形式,有利于辨别财产归属(定分);知道了财产归属,就能够依法保护财产权(止争)。,本目题主要介绍国家关于用益物权的规定,公民依法享有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他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用益物权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尤其是土地,目前中国物权法规定的只有土地,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