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7984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 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enting style, gender role typ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Institutions,一、本课题的相关研究,(一)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多的研究。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两个方面: 1、大学生

2、人际关系的现状研究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国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开始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 随着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在国内的修订与使用,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多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性别和父母文化水平等人口学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与自我概念、自我和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三)性别角色类型的相关研究,自从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性别角色的研究就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 与西方的大量研究相比,我国在性别角色特征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萌芽状态。 在国内研究的大

3、部分是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1、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别角色类型的关系研究 这两个方面在国内外都有相关的研究。 2、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较为少见。在国内与此相似的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上,1990-2009年间搜索就只有一篇:张 赫,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 3、关于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三者之间的研究在目前国内的文献和优秀硕士论文当中未发现。,二、研究的意义,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4、探索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因素,引导大学生通过积极的社会交往得到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更有助于在实际生活中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指引思路。 关注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和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均不多见,这更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作用。,三、研究的基本内容,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和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现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的状况和性别角色类型的特点 试图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性

5、别角色类型的内部人格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并研究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作用,,四、研究框架,第一部分:研究综述 1.1人际关系的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2父母教养方式的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3性别角色类型的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4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1.5本论文课题的理论 1.6问题的提出 1.7研究假设 1.8实际应用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程序 2.1研究工具 2.2研究对象 2.3实测过程 2.4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统计分析 3.2父母教养方式的统计分析 3.3大学生

6、性别角色类型的统计分析 3.4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结论,五、研究方法与程序,(一)研究工具 人际关系的测评工具 郑日昌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评工具 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性别角色类型的测评工具 钱铭怡制定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二)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采取整群的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南华工商学院、私立华联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等五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共466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58份。,(三)实施的过程,本

7、研究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年12月。采用分班施测的方式,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等学生答题完毕,现场收回问卷。 (四)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采用 SPSS14.0 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六、数据的统计分析,(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状况,(P18表2)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不太理想,人际关系严重困扰具体表现为交际与交友、异性交往,他们所占的比例较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性别的显著差异,在待人接物和人际交往总分方面,男生存在的困扰显著高于女生(P19表3); 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人际交往各因子和人际总分上,是不存在显

8、著性差异的。(P19表4) 存在着生源地的显著差异,在异性交往和人际交往总分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到的困扰要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受到的困扰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P19表5); 存在着专业的显著差异,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理科大学生困扰程度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P20表6); 存在着年级的显著差异,交谈、交际与交友、与异性交往和人际交往总分方面,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困扰要显著大于大三年级(P20表8)。,(二)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性别的显著差异。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和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f5)上,男生的

9、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21表9) 不同文化水平的父母其教养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22表10、表11),(三)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基本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中,双性化和未分化类型的分布比例大于男性化和女性化,双性化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未分化类型。( P23表13)性别角色非典型化者所占的比例大于性别角色典型化者。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中,双性化和未分化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超过了典型的性别角色类型。男生中的女性化和女生中的男性化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小的。符合实际情况。( P23表14),(四)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统计方法: 大学生父

10、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人际关系各维度之间的积差相关分析(P24表1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对人际关系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P24表16 、P25图2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f5)、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Mf2)、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Mf3) 、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Mf4)上与大学生的人际困扰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Mf1)上与大学生的人际困扰呈显著负相关。(P24表15) 从数据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入选回归方程的各维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预测解释力是很高的,都在5

11、0%以上。可见父母不同教养方式能不同程度地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 (P24表16、P25图2),(五)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统计方法: 以人际关系各因子作为因变量,性别角色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26表17),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各维度上,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最小。在交谈能力、待人接物方面,未分化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最大;在交际与交友、异性交往、人际交往总分方面,女性化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最大。 (P26表17),(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别角色类型的关系分析,统计方法: 以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

12、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27表18),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更趋向于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方向发展。而在父母偏爱被试、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更趋向于男性化或者未分化方向发展。(P27表18),七、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特点(P33),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得知, 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更强,人际困扰相对更少。而在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过分干涉的消极教养方式成长的大学生人际

13、困扰更多。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预测作用。 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更强,人际关系困扰更少。 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更趋向于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方向发展。 结合以上三点的讨论分析,本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能通过影响性别角色类型的发展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既能直接又能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既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八、本研究的不足(P33),本研究一共有三份量表,量表的题量也较大,可能会使被试产生疲劳效应,影响作答的真实情况反映。 本研究只在广州地区取样,取样的范围不够大,且涉

14、及地区少,其样本的代表性受到限制,从而使结论的可推广性受到限制。 本研究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搜集,缺乏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九、检验研究假设,本研究有两点是没有达到研究假设的: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四个维度和人际总分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该结论与本研究假设不符。(P19表4) 根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人数上的差距较大,在本研究测试中,非独生子女的人数约是独生子女人数的六倍,独生子女的人数偏少样本小,代表性不够,因此对研究的结果产生了影响;第二,本研究的问卷题量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影响作答的真实性。,从本研究的测试结果看来,不同文化水

15、平的父母其教养方式无显著性差异。该结论与本研究假设不符。(P22表10、表11) 根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对父母文化水平这一栏的填写不够重视,甚至是随意选择。这点也体现了在测试之前的指导语不够侧重地强调父母文化水平填写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资料的真实性,导致了测试结果与假设不符合。这是以后的研究中需多加注意的。,十、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课题,大学生人际交往分为同性交往、异性交往和师生交往,可以从人际交往的不同对象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父母教养方式问题上,还可以从不同家庭类型方面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家庭类型包括: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等。 除了从外显方面进行研究以外,还可以用IAT内隐联结测验对该课题进行内隐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只把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还可以增加本科院校大学生被试,以把两组被试的测试结果加以比较,更能更好地看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本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可以增加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加以补充。,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