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秦淮》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7217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雨秦淮》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烟雨秦淮》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烟雨秦淮》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烟雨秦淮》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烟雨秦淮》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雨秦淮》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雨秦淮》ppt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雨秦淮,哀江南,孔尚任,授课教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 张小梅,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 ,后 纳 捐为国子监生 。康 熙 二十三 年(1684),康熙帝南巡返经曲阜 ,孔尚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次年入京为国子监博士。二十五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 。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三十八年六月,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次年即遭罢官。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有人认为被

2、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之外,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描写唐代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权奸,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主题思想与桃花扇一脉相承。孔尚任还著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人瑞录等。今人汪蔚林辑有孔尚任诗文集。,桃花扇是写南明亡国惨痛的历史剧,共44出。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魏忠贤的干儿子阮大铖想笼络复社首领侯方域,暗中出钱资助侯与秦淮名妓李君结婚。李、侯知道后,退掉了所有妆奁。阮便诬指侯与左良玉勾结有谋反野心,要逮捕侯。侯逃到扬州史可法处。马士英、阮大铖等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

3、廷,只知腐化享乐、迫害政敌。抚臣田仰要强娶香君。香君撞破头表示拒绝,接着又选入宫中唱戏。香君借机痛骂了马、阮等误国奸臣。不久清兵南下,史可法孤奋战,壮烈殉国。侯回到南京寻香君不遇,被阮逮捕。南京城破,南明朝廷溃散。侯逃出,在白云庵会见了香君,一齐出家,隐居山林。,桃花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收获之一。它把普通人的爱情遭遇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颂扬了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它写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7世纪末我国城市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自由思想。在作品中妇女的地位受到了尊重。它在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中,揭示了腐朽政权必然灭亡原因。全剧结构紧凑,富于悬念,波澜起伏,前呼后应,曲辞优美,感染力强。

4、因此,几百年来在舞台上一直有很强的生命力。上演后,名动京城,与洪昇并称“南洪北孔”。哀江南出自桃花扇最后一出的“余韵”(又名渔樵话兴亡);其主要内容是:南明亡国以后,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在南京的龙潭江畔相遇,恰巧又遇上相识的老赞礼(祭祝时候司仪的官),三人,凑拢饮酒叙旧,各自说、唱。抒发亡国隐痛。老赞礼唱的是神弦歌问苍天,柳唱弹词秣陵秋,苏唱的就是本课文的一套北曲哀江南。,清代戏曲“双璧”: 孔子64代孙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是清代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与洪升著的长生殿并称清代戏曲“双璧“。,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

5、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字词,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秣陵(m)窗棂(nng)刍牧(ch) 诌一曲(zhu) B.长楸(qi)蒿莱(ho)瓦砾(l)鸽翎(lng) C.饿莩(f)窗寮(lio)弋阳(y) 恸哭 (tng) D.丹墀(c)樵夫(qio)水榭(xi) 沽酒(g),B,朗读课文哀江南,找出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整体悟读,直抒胸臆,离亭宴带歇拍煞sh,此曲为尾声,以今

6、昔对比和饱蘸血泪的笔,直写胸臆,抒发国破家亡之恸、燕去楼空之慨,总结五十年来看到的南京的盛衰兴亡,启示人们去思索南明灭亡的根源。“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放悲声唱到老”等句子点明全篇主旨。,千古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直接抒发兴亡之感,目睹了当日繁华在一夜之间“冰消”,面对眼前的残山剩水,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陡然而生,此时此刻,谁人能不悲从中来?,“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直抒胸臆,第七曲离亭宴带歇拍煞sh,写景,第一曲北新水令 南京城郊,第二曲驻马听明孝陵

7、(明太祖朱元璋陵),第三曲沉醉东风明故宫,第四曲折桂令 秦淮,第五曲沽美酒 长桥,第六曲太平令 旧院,(言情),前明皇权象征,昔日南京繁华的象征之地,总起,孝陵、皇宫代表着明朝的尊严和威权,秦淮代表着南京的富庶和繁华,三者的兴衰变化最能反映南明覆灭的荒凉破败,更能抒发亡国之痛。而且秦淮旧院为唱曲人听曲人所熟悉,更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唱词选择孝陵、皇宫、秦淮旧院来描绘对表现主旨有何作用?,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

8、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情节结构,引子:定沉郁悲怆的基调 城郊、孝陵 故宫、秦淮 板桥、旧院 尾声:吊南京 直抒胸臆、慷慨悲歌,套曲结构,由远而近,铺设景物,寓情于景,(强烈的画面感),严谨,话兴亡之恨 抒亡国之痛,无景不见情 无情不是哀,哀痛而不见愤怒,叹息中没有反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

9、条,城对着夕阳道。,本首曲是楔子,是套曲的引子。写南京城郊战痕累累,村郭萧条。为全曲定下沉郁悲凉的基调。“城对着夕阳道”,初看极为平常,城池、大道,还是三年前的旧貌,夕阳更是万古如斯,和改朝换代前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又分明感觉到城门之下、大道之上,没有了那频繁来往的车马、进出拥挤的行人,没有了那喧阗、扰攘、流动的生机,只留下夕阳笼罩的大道,投射出城墙的暗影,空落、死寂,仿佛静止一般。这句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脱胎,却毫无斧凿痕迹,一昼一夜,一静一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曲文欣赏,品昧语言,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这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

10、),答 提起全篇,引出下文。“猛抬头”三个字,即把肩挑一担柴草,怀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信步走来的樵夫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秣陵重到”的“重”,不仅形容了樵夫感情的突然变化,又领起了全篇。,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加横线的词有什么修饰作用?),答 “残”“废”“瘦”“空”四个形容词,分别修饰“军队“堡垒“马“战壕”,一词一图,再现了南明都城战后的凄惨景象。,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翠窗棂少,舞丹墀ch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

11、莩。,这两首曲子写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和明故宫的残破:“山羊群跑”“鸽翎蝠粪满堂抛”,“牧儿打碎龙碑帽”;皇宫柱倒墙塌,满路葛草,展示了政治斗争所在地的遗迹。,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以上三个曲子,分写了秦淮、长桥和旧院,昔日笙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没有一个人影。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下一堆瓦砾,那爱情故事发生地呈现一派凄清景象。 到这里,套曲从城外写到城内,从墓陵写到旧院,满目荒凉,显示今昔巨变,流露出怀念故国的哀思。这三支曲子写秦淮两岸旧物,只是角度有异。作为一整体,它们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依次对秦淮两岸作了细致的勾画。,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折桂令” “沽美酒” “太平令”,写秦淮旧院的周

12、围环境。尽管潮声依旧,白鸟绿水依旧,黄花红叶依旧,但没有了水边丽人,没有悠扬乐声,没有了热闹 的灯船节,没有了醉人的菊花酒,还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这一切只能让故地重游的人黯然销魂了。,写了通往秦淮的青溪红桥。往日红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现在却是红板全无,行人稀少,与秋水长天、落日余辉相伴的只有桥边的一树孤柳了。,写秦淮旧院内部情景。枯干的水井,颓弃的鸟巢,砖上的青苔,阶前的杂草,亲手种的花被人采摘,亲手裁的树被人砍掉,这一切让院中昔日的常客怎会不伤痛不已呢?,明故宫,明孝陵,秦淮旧院,烟雨秦淮,秦淮河畔香君旧居媚香楼,秦淮新貌,3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想像这幅画面,将“剩”改为

13、“留”或“见”好不好,为什么?),解不好。本曲是在写南明都城战后凄惨荒凉的景象。着“剩”字,意味深长,使人联想到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事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剩”与“城对着夕阳道”同为神来之笔。“剩”,被动,且残余残存。而“留”被动主动均可。“见就眼前而言,没有今昔对比意思。“留”“见”二字在此便逊色多了。,离亭宴带歇指煞全段运用了哪些对偶句、排比句? 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全段的对偶句是“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树花开早!”“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全段的排比句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里所运用的对偶句和

14、排比句突出了今昔对比,展示出所看到的南京盛衰兴亡,将国破家亡之恸、燕去楼空之慨抒发得更感人心,使人对景神伤,自然产生怀念故国的悲痛。,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王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哀江南由七支曲组成,借一位教曲的艺人重游南京城所见所感为线索,写南明亡国后城郊、陵墓、宫阙和往日繁华地区残破荒凉景象,话兴亡之恨,抒亡国之痛。全篇寓情于景,通篇没有一个带感情色彩的字眼,但陵荒殿圮

15、、旧院等处的片瓦砾的记录,整个南京城伤心惨目局面的如实写照,却无处不倾注着浓郁的感情,使人为那悲凉的气氛所触动、所感染。桃花扇全剧曲文精雅工丽,颇多用典,而这套曲子却全用白描,曲词语句形象,色彩凄迷,音节哀切,一字一泪,十分动人,不愧为是全剧的压轴套曲。,练习四: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与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 哀与乌两者都描写了现在的凄凉景象,但哀比乌的今昔对比更显露,更鲜明。哀在主要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俺曾见金陵玉

16、阶莺啼晓,秦淮水撤花开早”“眼见他起朱楼;乌只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对过去的繁华景象仅以“旧时”二字略加暗示抒情也不一样。 哀伤古怀旧,悲叹南明王朝的衰亡,抒发亲身遭受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乌咏史怀古,以显赫世族的没落表现六朝的兴亡,抒发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寓寄了应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的深意。 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予景物描写之中。,拓展延伸,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