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7098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纲要课件--专题八(改)(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的出现 剩余价值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流通公式: GWG. 两者的区别是: 第一,流通的动机和目的不同。 第二,流通的内容不同 。资本总公式:GWG,(G=G+ G) 第三,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与价值规律的冲突?,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W-G,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需要确定的两点: 流通领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必须以流通流域为媒介。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二)劳动力商

2、品,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须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 ,价值也 ;,布,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

3、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进行劳动,他们的劳动归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

4、有。,商品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 造,使用价值,转移,旧 价 值,形成,价 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了生产资料的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 资本家会想各种办法使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超过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这样,资本就出现了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工人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工人的劳动时间,劳动的价值,商品的价值=C+V+M (V是劳动力价值,C是物化在产品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M是剩余价值。) 预付资本=C+V 工人创造的

5、新价值=V+M,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 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因此, 要分析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必须从分析 价值形成过程开始。,例:,假定某纱厂的资本家雇用纺纱工人,支付劳动力日价值为10元,等于纺纱工人6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又假定工人劳动6小时消耗10公斤棉花,10公斤棉花价值为80元,还消耗纱锭等劳动资料,价值5元,最终生产出10公斤棉纱(假定棉花的损耗不计)。分析10公斤棉纱的价值形成过程。,2、资本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抓住这些经济生活中的表面现象,

6、断言资本仅仅是物,是“手段与工具”,甚至把原始人手中的石块、木棒等最简陋的原始工具也说成是资本,其目的在于否定资本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其实,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无论是货币,还是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其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们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是个历史范畴。,“资本不是任何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品上,给这个物品一种独特的社会性质。”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马克思,3、不变资本与

7、可变资本,资本家使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时,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用c和v表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原有价值 ,价值量 k,使原有价值 , 产生,增殖,,剩余价值,转移,没有变化,划分意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公式:,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或: 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

8、劳动时间,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生理因素,0,24,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吃饭、睡觉、休息时间,社会道德因素,0,4,8,必要劳动时间3,剩余劳动时间5,3,工作日(8小时),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9、,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谋求竞争中取胜 追求更多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全社会资本家,当代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生产,机器再先进依然是生产工具,它不能创造新价值 自动化体系的出现不能改

10、变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范围扩大了 个别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装置,获得了更多的超额利润;同时由于整个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劳动力价值,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资本积累含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积累的实质,3、进行积累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压力,(三)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由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构成,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资本的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11、: V,追求剩余价值,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四)资本的流通过程,销售 阶段,准备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剩余 价值,实现剩余 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 阶段,生产 阶段,G,W,Pm,A,P,W,G,1、产业资本循环:,字母或符号的含义:,G:货币(资本) W:进行生产所必须的商品 A:劳动力 Pm:生产资料 W:代表生产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商品(资本) G :代表由商品(资本)转化成的货币(资本) 虚线:表示流通的中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

12、发点,购买-生产-销售,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GWPWG GWPW G,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2、资本的周转,资本价值要不断增值,就必须周而复始地反复循环。当资本运动不是当作孤立的一次行为,而是当作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地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利润已定,则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利润总量就越多。,周转次数(n) =,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一年的时间(

13、U),周转时间(u),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周转时间周转次数,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利润量节省预付资本,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一定形式的预付资本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增殖的价值返回原来形式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生产资本的类型,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类型。 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周转越慢,反之,资本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有重大影响:,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而遭受的价值上的损失。 加速资本周转速度

14、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价值补偿,实物替换,如何用货币形式购买到再生产消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的回来),社会总产品的各个实物部分如何通过商品形式出售实现货币价值(卖的出去),社会总产品是国家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总和,价值为社会总产值,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构成,c+v+m,实物构成,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三个

15、部分,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即社会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都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否则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会产生。,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是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而且也是资本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追加生产,使再生产在扩大基础上进行。,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累率50%,一 100 80C+20V+20m=120,二 110 88C+22V+22m=132,三 121 96.8C+24.2V+24.2m=145.2,10,10,8c,2v,11,11,8.8c,2.2v,20m,22m,24.2m,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追加资本来购买A,实际上是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m的一部分,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活劳动,以便榨取更多m,(五)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与转型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却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