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6348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第八章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0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第一节 风险种类 第二节 风险管控的架构和机构设置 第三节 风险管控的技术工具,投资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体系风险等6大类。投资银行健全的风险管控框架体系能从制度上来预防这些风险和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投资银行内部结构的各个层次上建立的管控风险机构是风险管控的组织保障。,第一节 风险种类,一、风险种类,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法律风险; 操作风险; 流动性风险; 体系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一个或多个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波动率、相关性或其他市场因素水平的变化,导致投资银行

2、某一头寸或组合发生损失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美国奥兰治县的破产突出说明了市场风险的危害。该县的司库将“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大量投资于“结构性债券”和“逆浮动利率产品”等衍生证券。由于利率发生上升,奥兰治县所持有的衍生证券的收益和这些证券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奥兰治县的投资组合出现了17亿美元的亏损,不得不于1994年12月向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同样,吉布逊贺卡公司由于预计利率将下降,购买大量利率衍生产品,而随之利率发生上浮,公司也因此损失2000万美元。再如宝洁公司,它参与了与德国和美国利率相连的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当两国利率上升高于合约规定的跨栏利率时,这些杠杆式衍生工具成为公司

3、沉重的负担。在冲抵这些合约后,宝洁公司亏损高达1.57亿美元。,案例:奥兰治县的破产和宝洁公司亏损,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投资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场外交易合同和授权时,将面临信用风险。,20世纪90年代是金融危机多发的年代,继欧洲货币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后,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让大量公司陷于信用风险。例如,由于亚洲金融风暴,JP摩根银行将其约6亿美元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从而导致该银行1997年第四季度的每股盈利只有1.33美元,比上年的2.04美元降低35,也低于当时市场预期的1.57美

4、元每股收益。,案例: JP摩根银行的不良贷款,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来自交易一方不能对另一方履行合约的可能性。引起法律风险,可能是因为合约根本无从执行,或是合约一方超越法定权限作为行为。法律风险包括合约潜在的非法性以及对手无权签订合同的可能性。,英国1991年有个判例,涉讼双方是海泽尔和海默斯密士福海姆,判案结果是,地方政府进行掉期交易属于越权行为,因此,双方所签订的合约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这一判决使银行因掉期合同违约而损失大约10亿美元。而在先前,海泽尔公司的法律顾问团又不断保证,掉期合约是合法的,也是可以执行的。这一事实突出说明了签订合约前寻求法律澄清的必要性。,案例:海泽尔和海默斯密士福海

5、姆的越权行为,另一个案例涉及到美林公司。奥兰治县因为炒作衍生产品破产,事败后奥兰治县对美林公司提出控告,在控告中,奥兰治县指出,美林公司应该知道合约违法了加利福尼亚州宪法的好几项条款。据此,奥兰治县认为,该县签订的衍生工具合约在法律上是无效的,美林公司应该赔偿其越权行为所带给奥兰治县的损失。,案例:美林公司的越权行为,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而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失控所产生的风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失控表现包括:超过风险限额而未察觉、越权交易、交易或后台部门的欺诈(包括账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职员的不熟练以及不稳定、易遭非法侵入

6、的电脑系统等等。,1995年2月,霸菱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管控操作风险的重要性。英国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霸菱银行倒闭的原因是新加坡霸菱期货公司的一名职员尼克利森越权交易,而霸菱管理层对利森隐瞒的衍生工具交易毫无察觉。利森作为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霸菱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的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并最终毁灭了霸菱银行。,案例:霸菱银行的倒闭,霸菱银行倒闭不久,日本大和银行又暴出类似丑闻。1995年,大和银行才发现有一名债券交易员因为能够接触到公司会计账簿而隐瞒了约1亿美元的债券市场亏损。与尼克利森一样,大

7、和的这名交易员也同时负责交易和会计。这两家银行错都错在违背了风险管理中要将交易职能和支持性职能分开的基本准则。,案例:日本大和银行的丑闻,操作风险的另一个案例是美国投资银行基德皮博迪的虚假利润案。1994年春,基德皮博迪确认,公司的一名交易员买卖政府债券所获得的约3.5亿美元利润根本是子虚乌有,该交易员之所以能编造和长时间维持谎言,在于他对公司交易和会计系统的操纵。这一事件迫使基德皮博迪公司将资产售予竞争对手并最终清盘。,案例:基德皮博迪的虚假利润案,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或将某金融工具转手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不能对头寸进行冲抵或套期保值的风险。,

8、流动性风险可以用阿斯金管理公司在1994年3月损失6亿美元的例子加以说明。阿斯金公司擅长投资于按揭保证债务工具,这些工具因为具有很高的信用和利率风险而被华尔街称为“有毒垃圾”。当利率猛升时,这些债务工具的交易停止,因为没有交易对手,阿斯金公司无法以接近当初购买的价格脱手。此外,基德皮博迪公司也因为贷款给阿斯金公司从事上述交易也损失2550万美元。,案例:阿斯金管理公司的损失,6、体系风险,体系风险是指: (1)因单个公司倒闭、单个市场或结算系统混乱而在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的情形; (2)引发整个市场周转困难的投资者“信心危机”。体系风险包括单个公司或市场的崩溃触

9、发连片或整个市场崩溃的风险。,二、风险案例,1、百富勤破产案,百富勤以快速发展而著称。1988年6月,作为香港本土投资银行,百富勤在香港股市低迷之际创立,资本金仅为4000万美元。1989年,透过旗下的百富勤投资公司上市。1995年,整个百富勤公司营业额为108亿美元,税前溢利1.4亿美元。1996年4月,公司净资产增加18倍达到7.5亿美元,仅这一年,它就为红筹股、H股和B股筹资73亿港元。到1997年,百富勤不但在香港投资银行界建立领导地位,过去5年交易量连续居前5名(1997年为全港第一),而且成为日本之外亚洲市场最大的独立投资银行,跻身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之列(1998年全球仅有3家美

10、国券商入主全球500强)。,百富勤为何在骤升之后骤落?亚洲金融危机是直接导火线,但百富勤的高风险高收益战略则是祸端的根本。从事件来看,引发百富勤倒闭的有两个因素:,其业务遍及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广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各个领域,在亚洲资本市场的多项业务中排名前列,事实上是唯一能与欧美同业一争高低的地区级投资银行。,(1)定息债券部门和其他与东南亚业务有关的部门出现巨额呆帐和坏帐。自1993年来,亚洲区债券市场急速扩张。印尼、马来西亚、韩国发行的国际债券增幅最高。百富勤1994年成立定息债券部门,1996年加速前进,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债券商,1997年上半年债券部营业额达1

11、66亿美元,比上一年全年只少20亿美元。为扩大业务,百富勤也付出更高的成本,一方面,边际利润低至不足1,另一方面,为了承担做市义务,债券存货大幅度增加。,(2)证券交易和衍生工具业务部门在港股1997年10月下旬暴跌中形成亏损。截止倒闭前,由百富勤发行、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备兑证有15种,大部分在1998年3至7月份到期。在港股8月上涨行情中,百富勤被迫不断增持股票以备到时客户兑现备兑证所需。但10月港股急转直下,最后一周港股每天开始都会比上日收市下挫500点以上,导致公司原有的DELTA对冲程式无法实施,该部分未对冲的股票均大幅跌破备兑证行使价,形成巨额亏损。,1998年1月12日百富勤正式

12、申请破产清盘,3月5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批准法国巴黎国家银行(BNP)收购原百富勤融资和证券业务,百富勤更名为BNP百富勤,原百富勤创始人之一、董事总经理梁伯韬出任BNP百富勤执行董事长和总经理。,2、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震荡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主持人马利威泽为所罗门公司的前明星经理,管理层还包括前美国联储副主席穆林思、斯坦福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斯科尔(因期权定价模型获奖)和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 该对冲基金专门从事债券套利,在各类债券息差上投入巨注。它的核心投资是组合交易,博美国、日本和其他较大的欧洲债券市场的利率差异会缩小。该对冲基金的杠杆比率极高,它在

13、8月下旬拥有资产1250亿美元,是其23亿美元自有资本的54倍,而在其陷入困境之前,举债比率更高。,俄罗斯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逃向无风险债券,风险溢价急剧提高,导致风险较高债券和风险较低债券之间的内在收益率迅速扩大,导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8月亏损44,资本金降至23亿美元,全年亏损52。巨亏发生后,该公司多方寻求资金,但向股东要求增资和请求索罗斯、巴菲特入股或购买它所持有的部分头寸均无结果。公司虽然迫于债主压力出售部分头寸套现,但仍不能满足债主希望追加保证金和提供更充足的抵押品的要求。如果不能获得及时的救助,公司在9月24日就不能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几乎华尔街所有大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及其

14、欧洲同行都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提供贷款,而且,它们均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交易对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若宣布破产清理,这些贷款将构成坏帐,对债主们的财务造成沉重打击,同时,其交易对手因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不能履行合约亦将蒙受损失。而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旦破产,其所持的巨额头寸缺少接盘,将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庞大的压力。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头寸遍及全球,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通过这些纽带加强了联动。仅举几例,可见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的杀伤力: (1)瑞士联合银行第三季度损失7.18亿美元,相当一部分就源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坏帐; (2)美林和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98年股价低点比高点跌去50有余; (3)原拟98年

15、上市的高盛公司推迟上市计划; (4)9月24日道琼斯指数跌1.87,那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27,次日开盘的日经指数跌3.39,恒生指数跌2.12,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2.05。,考虑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将带来的市场崩溃和全球金融机构大震荡,在美林公司总裁提议下,美联储、华尔街各巨头和其他全球大型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施救。到9月23日,16家金融机构在纽约联储总部达成协议,联合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入35亿美元以上巨资,换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90的股权。其中,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添惠、所罗门斯密士巴尼、CS第一波士顿、JP摩根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大通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

16、、巴克莱银行这11家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各出资3亿美元,法国兴业高诚出资1.25亿美元,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巴黎巴银行、雷曼兄弟各出资1亿美元。此外,协议还规定,将由其中5家公司组成一个委员会,来监管该对冲基金的总体操作策略、程序、风险控制甚至补偿计划,而且,它们还有权以1美元的代价来购买这家资本管理公司50的股权。,第二节 风险管控的架构 和机构设置,一、风险管控的架构,具备效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一般要建立体系完善的风险管控架构,具备全面的风险管控战略,包括:,建立内部控制机构 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和程序 风险计量和控制的方法 对执行情况的监控和报告 对战略、政策和程序有效性的不断评估,1、明确风险管控的责权机构,2、建立风险管控战略,3、实施风险管控政策和程序,4、采用风险计量和控制的办法,5、检验和评估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机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种管制委员会或部门组成,其职能分别如下:,二、风险管控的机构设置,(1)审计委员会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