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6174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杂病论,作者与成书, 作者简介, 成书过程,作者简介,张仲景,别名张机,东汉末年著名的临证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因此有“张长沙”之称,他的书方亦被称为“长沙方”。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书P28 第一段),成书过程,他所处的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不到十年间,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占十分之七。,张仲景目睹这种人间惨剧,心中悲痛欲绝,决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2、”,深入研究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伤寒杂病论这部临证医学名著。,(书P28 第二段),主要内容和成就,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出独创的见解,对40多种杂病的防治做了系统阐述。由于原书散乱于世,其中伤寒部分由西晋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成为伤寒论。杂病部分由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发现蠹简 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林亿等人据此,删去伤寒内容,保留杂病和妇科病,并把方剂分列个证之下,整理编成金匮要略方论3卷,简称金匮要略。 现今流传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实际上是伤寒杂病论原著基础上分而编就。,伤寒杂病论确立辩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对方

3、剂学的贡献,1.1伤寒论确立六经辩证论治原则,1.2金匮要略确立脏腑辩证论治原则,2.1 组方严谨灵活,2.2 剂型种类繁多,2.3 方剂疗效可靠,六经辩证,实质是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张仲景的六经辩证强调脉证合参,在证候变化方面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又以阴阳为总纲,三阴多属于虚证、寒证,三阳多属于热证、实证。 在治法上采用八法治疗原则(除把“消”称为“利”外,其他如汗、吐、下、和、温、清、补七法都已明确提出),从而奠定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伤寒论除介绍各种病证的特点和相应治法外,还说明各经病证的传变、合病、并病以及因治疗不当引起的变证、坏证与补救方法等。 正如伤寒论第十六条所言

4、:“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张仲景对变证论治原则所作最扼要的概括。,1.2金匮要略确立脏腑辩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6卷,25篇(以病证分篇),以论治内伤杂病为主,也涉及妇科、外科等。,全书包括64个病证,包含很多可贵的医疗经验。,对疟疾、黄疸、虚劳、痰饮、反胃等杂病的辩证和治疗,直到今年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妇科方面 脏热、闭经、妊娠病、产后病 外科方面 疮痈、肠痈,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根据根据脏腑病机进行辩证,从而确立中医脏腑辩证论治原则,开后世脏腑辩证之先河。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三因治病说,张仲景根据内经“虚邪贼风,壁纸有时”、“饮食自倍”、“起居无节”等有

5、关病因的学说,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而南宋的陈言的三因学说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2.1 组方严谨灵活,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多体现君、臣、佐、使严格的配伍原则,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及兼证的不同,又有加减变化的灵活性。,2.2 剂型种类繁多,伤寒杂病论剂型种类之多是前所未见的,超过以往医籍和简牍所载医方内容。有汤剂、丸剂、洗剂、酒剂、熏剂、滴耳剂、吹鼻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适应临床各科治疗的需要,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张仲景最早发明肛门栓剂,有个病人大

6、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2.3 方剂疗效可靠,伤寒杂病论所载大部分方剂,经过后世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被尊称为“经方”。后人赞誉伤寒杂病论“药味增减,分量轻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历代有成就的医家都重视研究伤寒论,他们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提出许多的见解,成为历代医家辩证论治的典范。伤寒论的影响还远至国外,日本、朝鲜等国都将该书奉为医学经典,深入研究。 但是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难免存在某些局限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食古不化。,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