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6089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技术》中专课件第一章绪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急救护理技术 供护理、助产专业用(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章 绪论,2,第一章 绪论 P1,急救护理学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 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 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 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简而言之,急救护理学是研究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护理技术与护 理行为的学科。,第一章 绪论,3,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外: 1、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F.Nightingale)南丁格尔在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带领38名护士战地救护伤员

2、,使英国战伤士兵死亡率由42%以上降至2%的出色表现,创立了急救护理学。 图为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画像,第一章 绪论,4,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外:,2、20世纪50年代初期世界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因北欧大流行脊髓灰质炎并发呼吸肌麻痹,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特护技术疗效好。,3、20世纪60年代进入有抢救设备配合的急救护理技术新阶段心电示波、电除颤器、呼吸肌、血液透析机等应用。,4、20世纪60年代后期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ICU)因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5、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急、危、重症急救事业国际化在国际红十字会参与下,于德国

3、开会研究(急救方针、急救车装备、急救电话、交流急救经验等)。,第一章 绪论,5,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二)、国内: 1、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靠近有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 室后因手术复苏的需要相继成立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2、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正式成立急救中心各医院成立急诊科或ICU,促进急救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3、确定“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和人才培训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第一章 绪论,8,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3,、定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外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分工院外急救:负责现

4、场急救和途中运输急救;院内急救:负责急诊科和(ICU)急救。 、作用平时的急救医疗工作;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急救。 、组成完整的(EMSS)包括: 完整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第一章 绪论,9,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3,一、EMSS的发展简介: 1、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意外急剧上升,为 及时救治急重伤病员,各国十分重视现场救护与转运,培训医护人员和 加强院外运输工具的装备。,2、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将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急救和重症救护连成一体(EMSS)。 、英国:从1948年开始“国家卫生服务制”的免费医疗服务,在服

5、务中具备急救网,由门诊、诊所、健康中心、急救站、医院组成。专门培训、考试有职称的急救人员。目前急救能力较强,从事陆、海、空立体救治和运送。,、法国:1956年首先建立巴黎的一个急救系统,运送大流行的脊髓灰质炎的病人到医院,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重症监护室,救治并发呼吸肌麻痹的病人。至1965年发展成(EMSS),凡法国公民在世界各地发生意外,均可向该机构 呼救;其救护车的先进程度可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加强监护病房,且可通过无 线电通讯网络以协调各项急救工作。,、德国:目前世界上急救工作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救护车装 备名列世界前茅。1980年运用“空中救护车”(急救直升机), 近十几年来又出现“轻型救护

6、飞机”其速度快, 且利于救治。,第一章 绪论,10,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3,2、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将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急救和重症救护连成一体(EMSS)。 、美国:晚于欧洲,但发展快。1968年首先由理工学院倡导建立(EMSS);1970年在部分城市成立(EMSS)及急诊护士协会;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学科;1976年正式通过(EMSS)法案,全国形成急救网;目前将警察、消防和医疗救援综合为一体“911”体系。,、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建立了3级急救医疗机构和急救情报系统,及 急救医疗教育制度。 包括:急救运送、治疗、情报联络三大系统组成。,、中国:2

7、0世纪50年代中期,部分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小而简陋);60年代初,有救护车使用,用于运送伤员;1980年卫生部颁布文件“关于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1987年成立“急诊医学分会”,且相继建立各专科和综合监护病房、 急救运输工具改进、急救人员培训;1998年建立民航机构急救中心。 目前一些城市已普遍建立(EMSS)、“120”急救电话及指挥网络。,第一章 绪论,11,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3,二、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正逐步建立和完善中) (一)、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等组织的主要任务: 、学习掌握现场救护的基本知识及技术; 、进行战伤救护、防火、防毒的宣教; 、一旦出现急、危、重症或灾害事故时,组织现场自救、互救工作。,(二)、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 、统一指挥日常急救工作; 、负责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抢救; 、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及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接受上级指令性临时急救任务。,(三)、医院急诊科(室)的任务: 、负责急救转送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抢救和留 院观察工作; 、部分城市医院急诊科兼急救站工作。,第一章 绪论,12,第一章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