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3833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内 经 选 读 ,中医,黄帝内经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The Medical Classic of the yellow Emperor),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技术的渊源。 内经共有162篇文章,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81篇。,内经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 “至道之宗,奉生之始”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内经学,研究内经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一门学问,属于中医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 内容: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 倡导:从多学科的角度,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法研究(文献、语言文字、哲学、天文

2、、历法、地理、气象、数学、心理、社会、系统方法、计算机技术、现代实验技术等),内经课程性质:后期提高课 (理论、临床、知识面、学习方法) 1.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2.提高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和扩大与中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 和训练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内经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第一单元 内经的成书与沿革,一、内经成书年代,二、内经书名的由来与作者,三、内经的沿革,四.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五、内经162篇命名规律,六、内经专题发挥研究,一、内经成书年代,历代学者、医家对于内经的成书年代的观点有很大分歧,归纳起来有四种: 黄帝时代 (新石器时代) 战国时期(

3、前770-前221) 秦汉之际(前221-前206) 西汉(前206-23)/东汉(25-220),黄帝时代 (新石器时代),正方:即成书于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 ,黄帝是氏族社会人物。(代表人物:林亿),反方:不可能。内经十多万字,涉及多学科内容,不可能以甲骨文形式记录、保存并流传下来。,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素问上古天真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代表人物:邵雍、程颢、程颐,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

4、 -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序,秦汉之际(前221-220),1、文字“漆”秦以前没有造出,秦时出现内经“面如漆柴”。,2、 黔首,秦时对百姓之称谓。,秦汉之际(前221-220),3、“豆”秦前指一种盛器,带高座的盘子,内经指大豆,属五谷之一。,4、文体中对黄帝的称颂之辞与史记大戴理中相近,而后二者为汉代作品。 代表人物:司马光、方孝儒,汉代(主要是西汉),“ (内经)广衍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人遂似汉人语”。 “是书设为黄帝岐伯之间问明顾从德重雕素问序 答者,亦汉人所撰者无疑。” 日本医家丹波元简,1.内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主体内容 成编可能在西汉或东汉以前 运气七篇 乃王冰根据“

5、先师张公秘本”增补 遗篇 宋代刘文舒补入,2.从内经对时间概念的表述可推测有关篇章成编于不同时期 素问藏气法时论:“平旦”、“下晡”“夜半”“日出”等称法属先秦人的习惯。 明吕复九灵山房集沧州翁传:“内经,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如何确定内经的成书年代?,内经的成编年代与其内容形成年代分开两说。 内经的成编(即书名的出现),应在西汉的中晚期,史记之后,七略之前,即公元前一世纪内。,就内经内容而言,则形成时间跨度较大,前后当有数百年,故人们常说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黄帝内经之名,始见于西汉末年的七略,后载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二、 黄帝

6、内经书名的由来,托古学风的影响,不外乎申明其道也正,其源也远也。,1.1为何冠以“黄帝”之名?,1.黄帝内经书名的含义,1.2 黄帝内经的“经”的含义 经,原意是指织物的纵线,引申为常道,即义理、法则、原则、门径、规范等。 内经的“经”,经典、典范的意思。,1.3黄帝内经的“内”的含义 “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就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说明书名的内与外仅表示内容的分类无非是上下篇或姐妹篇的意思。,2.素问书名的含义,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关于素问书名的含义,各家说法颇不一致。 2.1 梁全元起(注解素问第一人)云

7、:“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2.素问书名的含义,2.2 宋林亿等新校正认为素问是从天地宇宙的宏观出发,运用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解释和论证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有陈源问本之意。,2.素问书名的含义,2.3 明代马莳、张介宾等人认为,此书为黄帝与岐伯等臣子对医学“平日讲学”“平素问答”的纪录。(此说法比较符合情理),3.灵枢书名的含义,灵枢作为内经分册之命出现较晚,始见于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序。,3.1 明马莳认为本书是医学的 门户,故解云:“医无入门,术 难精诣谓之曰灵枢者, 正以枢为门户”。,3.灵枢书名的含义,3.3经

8、前人考证,学者一般认为“灵枢”之名为王冰所为。王冰之所以把针经易名为灵枢,与其所处的以道教为国教的隋唐时代背景有关。,3.2明张介宾:“神灵之枢要, 谓之“灵枢”。此说较勉强。,三、内经的沿革,1. 素问的流传 1.1东汉末年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 1.2南朝齐梁间 全元起对素问注释训解,但全氏注本在宋以后亡失。,1. 素问的流传 1.3唐杨上善注黄帝内经太素,保存了唐王冰改动之前的内经原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杨氏本自宋元后也残缺不全。,1. 素问的流传 1.4唐王冰是整理素问功劳最大的医家,对残缺不全的八卷素问“世本”,对照家藏“张公秘本”,经过

9、分合增删,使素问恢复到八十一篇旧数,并以二十四卷本通行于世。,1. 素问的流传 1.5宋林亿等对素问作了较全面的校正。现是在通行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就王冰收集整理,并经林亿等校正而流传至今。,2. 灵枢的流传 灵枢最早称九卷,初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2. 灵枢的流传 2.1晋王叔和脉经中亦称灵枢为九卷。 2.2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名为针经,与今天所见灵枢文字大多相同。,2. 灵枢的流传 2.3 灵枢之名首见于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但内容散失较多,林亿等人校勘时也未看到灵枢全书。 幸于北宋嘉佑八年,在高丽国进献的医书中,有足本的黄帝针经,经过校勘后颁行,成为今人所见的灵枢九卷足

10、本。,2. 灵枢的流传 2.4 南宋史崧的黄帝内经灵枢经是现在灵枢的通行版本。,四.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1. 南朝齐梁间 全元起注素问,是内经最早的注本。 2. 唐杨上善注黄帝内经太素,将内经分为十九大类, 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加以注释。 3.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4. 明马莳通注内经全书,分为: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和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5. 明吴昆注素问,俗称素问吴注。 6.明张介宾著类经,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 7. 清张志聪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四.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8. 清高世著黄帝素问直解。 9.元滑寿著读素问钞 10.日本人丹波元简著素问识

11、、灵枢识,丹波元坚著素问绍识。,四.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五.内经162篇命名规律,(1)以原文所论内容命名 (2)以强调该篇内容之重要性而命名 (3)以示该篇与他篇区别而命名 (4)以学习方法、职业道德、思维方法以及治疗禁忌等事项有关学习内容来命名 (5)以该篇在内经成编时的流传方式而命名,六、内经专题发挥研究,1.秦越人对内经藏象、脉学和针灸经络学说的发挥 2.仲景对内经理论的发挥 3.华佗对内经病机、辨证学说的研究与发展 4.皇甫谧对内经针灸学的研究 5.王叔和对内经脉学的发挥,五、内经专题发挥研究,6.刘温舒对内经运气学说的研究 7.刘完素对内经运气、病机及杂病的研究 8.张元素对内经脏

12、腑辨证与遣药制方理论的研究 9.骆龙吉等对内经病证治疗的研究,(一) 操 作 方 法,第二单元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一)形成条件,【 解剖学基础 】,躯体官窍 骨骼 脏腑大小、坚脆、容量 血脉长短、清浊,战争,刑罚,医疗及日常生活,【 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描述、反映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一种方法。 医学观察 生活观察,整体性与动态性 全面性与系统性 客观性与典型性

13、,内 经 观 察 方 法 的 特 点,【 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观察 推理 医学知识 医疗经验 医学理论 中医学经验、知识与理论 客观真实,所谓理,指功能、作用、运动形式,即功能性原则。 (1)内经首先结合以往的医疗经验、医学知识,参比哲学分类思想,对象进行医学的类属性整理和归纳。 (2)关于思维模式化(阴阳模型论、气血、营卫三阴三阳模型论、五行模型论等),1.观象明理和思维模式化,道 气 论,无 为 论,1 .整体思维 2 .变异思维 3 .相成思维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2.辨证思维,【哲学思想的作用】,1.

14、引导医疗活动的指向,赋予医学观察和医疗实践以特定内容; 2.约定医学概念以独特内涵和独特表述方式; 3.建立推理体系、理论模型。,(一)天文历法 (二)地理学 (三)气象学,【 古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渗透 】,构建方法 :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手段的总和。,司外揣内 援物比类 直觉领悟 揆度奇恒.,如:藏象学说,援物比类,化之冥冥,顿悟,测度比较,二、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藏象(脏腑、经络、精气神),疾病,诊法,论治(治则、治法、疗法),病机(病因、发病、病理、传变),病证,诊病方法,断病法则,养生(摄生、康复),阴阳五行,运气,三、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一)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15、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 1.天人合一 把人放到天地、自然、社会中来看,天地人为一整体。 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维持生命。,2.五脏一体,心系统:心 小肠血脉舌面 肝系统:肝 胆 筋 目爪 脾系统:脾 胃 肉 口唇 肺系统:肺 大肠 皮 鼻毛 肾系统: 肾 膀胱 骨 耳发,(二)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对待生命活动 生命、健康和疾病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人的身体部位 人体与自然 人的生命过程,(三)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 候: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 道:法则和规律。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