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3804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

2、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根据注释、课外资料、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句的意思,渗透文言文阅读方法。抓住关键点反复品读,明白“绝弦”的深层原因,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谊,体会“知音”的含义,体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感受两人的情谊,感悟“知音”的意境。2、熟读成诵,积累有关诗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学科融合、学段衔接】1、诗中有画,画亦为诗,音乐的使用利于氛围的营造、情感的渲染,

3、有锦上添花之妙。2、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立足于义务教育的整体性,渗透初高中文言文的学法移注,拓展常用语气助词“兮”的来源。【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自悟目标纵情吟诵识知音1、导入读题解题(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2)齐读课题。(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引导质疑。2、预习汇报(1)结合自主预习纸,小组内交流(2)汇报展示预习收获,鼓励、点评、引导3、预设【预习收获】结合故事中人物、学法(回顾古诗学习方法)、译文、主要内容、难读的语句、配乐展示读等展开交流(1)人物介绍:钟子期,楚国人,山村樵夫;俞伯牙,楚国人,著名音乐家,官至晋国上大夫。(2)学法:读懂、读通、熟诵 古

4、诗学法:(从古诗五项入手)知作者,解诗题学生字,诵古诗明诗意,悟诗情巧拓展,厚积累(3)难读的句子,疏通配乐齐读读通,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l 读好语气词“哉”、“兮”,(回顾诗经采薇中语气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l 方法:移注;“兮”骚体诗,高中会有接触。“善哉”太好了!l 朗读时,注意节奏、断句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l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l 工具书展示“谓”的不同意思,掌握查工具书的

5、方法。(4)理解(翻译):文章短,内容厚,将短文读长,提炼主要内容【预习思考】何为知音?为何绝弦?知音相遇之喜、知音离世之悲(二)合作探究,同解目标高山流水遇知音1、你是从哪些句子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的?勾画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2、交流,引导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琴音所传达的心声。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l 点击“志”,心里想到。l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男女读,突出“

6、哉”的赞美,“峨峨兮”的壮观。(2)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特有的文化意象。l 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l 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3、体验“知音”:正是这样磅礴的泰山,如此汹涌澎湃的江河,让伯牙与子期有了共识,所以无论你伯牙心里想到什么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文中的一句话讲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 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板书:志、念、心)(2) 无论伯牙所思、所念

7、、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你得到的是什么?(3) 师小结: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倾注在其中的心声、追求。什么样的志向、胸怀?(峨峨泰山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这样想来,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板书:志)伯牙被誉为“琴仙”,缺少赞美吗?但别人都能知道伯牙寄托在琴声中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吗?唯有谁能得之?谁能必得之?,于是文中说(4)想象: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内心?而今无论你弹什么,寄托怎样的志向和情怀时,此刻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5)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6)拓展阅读列子汤问(本

8、文也是出自列子,包含寓言、神话、民间传说,如愚公移山等)中伯牙的原话。师:以前我是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得遇知音不再孤。想知道史书上如何记载伯牙当时说的话吗?好啊好啊,先生听我的琴声,听到我的志向、情怀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摸一样)这两人间的默契,你想得到那些词呢?只有这样心心相通,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得遇知音,心情怎样?(欣喜若狂)对“知音”一词你的理解是?(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有知音吗?)(7)师生配合朗读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当时的情形是何等默契呀,高山不再孤单、流水不再寂寞,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

9、代表。(三)巩固迁移,活用目标破琴绝弦祭知音1、痛失知音: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传说这一次相遇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来聚会。终于到了再聚的时刻,伯牙带着心爱的琴,满心的喜悦与期待,急切地想见到子期时,看对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从此,还有人懂得我伯牙的志向吗?还有人知道我所念呢?心里所想呢?(擦板书)3、纵情朗读。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

10、出形象。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一起读。此处换做“断”好吗?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伯牙绝弦,那视觉了所有的期待,一曲肝肠断,无处觅知音哪!此时伯牙你的心情?(悲痛欲绝)伯牙绝弦,4、相传在子期墓前,伯牙留下了一首伤心欲绝的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选自警世通言 (1)总结、运用学法,组内谈理解(2)汇报、展示读,读出伯牙的悲痛欲绝。(四)熟能成诵,达成目标朗朗诵歌怀知音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出示资料袋:诗、曲、故事,“知音”文化代代相传。“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这破琴绝弦,使高山流水终成绝响。千百年来,这个凄美的故事,一直向我们传递着人间的真情。通过这堂课,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再次回顾这个音乐引出的动人故事。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升华对高山流水的认识。3、诵读全文,珍惜知音。4、拓展延伸。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 伯牙 志、念、心 子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