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3263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历史文化之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学校校本教材杨梅之乡 历史文化之乡 特色农业景观旅游之乡 编 主 编:副主编:编 委:(以姓氏笔画排列) 目 录了解家乡概貌.4古建筑群1、光明厦62、安公庙83、东林寺114、古城门、文武庙(圣帝庙)105、文昌阁116、宗祠家庙12三洲古建筑欣赏.14文化传承1、饮食文化162、民俗文化183、红色文化204、人文文化21了解家乡概况三洲,三面临山,一面临江(汀江),属丘陵地貌,系一处面积较大的河谷盆地。 温氏家谱记载,唐朝中后期,迁入此处,三洲温氏的祖先应该是最早的居民;戴氏家谱记载唐朝未年祖上钧钟公由于躲避黄巾起义之乱从江西迁居三洲。黄氏家谱记载,其祖上迁居三洲时间已近五百年。其间

2、有陈、程、罗、俞、古、林、潘、丘、赖、杨、傅、钟等三十余姓人氏定居于此。直至宋代,此处已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了。据临汀志记载,南宋汀州已有“何田市”与“三洲墟”的建制,即今河田镇与三洲乡。在陆路交通极为闭塞的古代,船运成为最主要的交通、货物集散的方式。三洲依托汀江繁忙的航运功能,成为一个经济、交通的要地。此处距汀城刚好一天的水路行程,其重要地理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曾被人们喻为:“日见船帆不断,夜泊舟桅成排”。的一个码头重镇。繁忙的运输、货物集散的优势、交通的便利、与外界不断的交流接触,三洲的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形成了早期的集镇规模,三洲老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其地理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乃

3、至明、清朝,三洲已达到了较为鼎盛时期。清史稿记载:“三洲驿”在府汀西九十里,本三洲铺,成化十八年(1483年)建三洲公馆,后改为驿。三洲驿与临汀驿、馆前驿成为当时汀州府的三大驿站。由此可见,三洲在宋时期成为重要的商阜码头,明代设立驿站,已由经济、文化发展要地逐步成为有一定政治格局的重镇了。追根朔源,查史寻宗,源远流长。事实证明,三洲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使三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这座“千年古镇”在为建立新中国也没有落后过。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亲自在三洲成立了永红乡苏维埃政府,使永红乡成为“中国红色第一乡“。解放后,三洲纳入河田公社成为一个村级建制,1987年10月又从河田镇分出建

4、乡,辖8个行政村,15000多人口。近年来,三洲在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努力。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种植了12200亩杨梅,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梅之乡”。 1、说一说:向客人介绍三洲的古今的特点? 2、问一问:问长辈,我们的家乡三洲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 古建筑群三洲现有比较完好的古建筑60余处,包括光明厦、安公庙、东林寺、古城门、关帝庙、潘状元墓,戴、黄、俞、温、丘氏宗祠、唐宋古墓,以及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相对集中的古建筑群。现有的各色古建筑的布局、形制、脊饰等及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展现了古代匠师和当时人们的审美理念、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民俗学、礼学、风

5、水学、环境生态学以及戴、黄、俞、丘氏家族史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历史依据。1、光明厦“光明厦”位于三洲老街转角处,横跨昔日汀杭大路之上,是一个四角亭,俗称“四角亭”。建于明万历年间,四根巨大石柱撑起四角屋顶,左右两侧有供休息的单条横木板凳,是少有的古风格建筑(因现存的大多亭台都是以六角或八角的主风格)。北向亭檐下方横挂着一块大红木匾,长约2米,宽0.8米,左上方刻有“清乾隆大帝亲笔御书”,正中书写着“古进贤乡”四个烫金大字,左下方刻有“宣成里三洲乡众立”等字样。建亭的本意。相传明神宗万历乙酉年间,三洲文举戴振先,考出乡进士,即任浙江清田知县,很有政绩,万历皇帝传旨升调至直隶赵州知州署真定府知府

6、,后入朝为相,想到此后难得回三洲,故建此亭以作纪念,取名“光明”暗示为人要光明正大,其四角为“方正”之义,教育后人要正直、清廉;刻挂“古进贤乡”之牌,其用义即为激励后人一如既往地保持古朴的乡俗民风,学文习武,报效乡梓,为国出力。此亭之所以建于汀杭的来往的必经之道,还可作为来往客人的歇息之用。 1、光明厦是谁建的?为什么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2、实践:去寻找“古进贤乡”的来历。2、安公庙。位于三洲永红桥西一个小山头上。是为纪念戴安(901-949),原安微(今江西)婺源人。945年平定闽王内乱,把福建归南唐管辖。为纪念其功绩,后人于宋朝建此安公庙。以示后人爱国爱家,敢于为国捐躯。1、有机会到实

7、地去看一看。2、据说在庙东山发现了很多古石斧、石铲、石戈等,去实地查看是看看发掘地。3、东林寺东林寺,又名田背庵。位于三洲村东南的田背。最早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历经水灾、火灾又重建。内有四尊神像历经四百余年未有损坏,能极大的反应当时的佛像雕琢工艺,也能反应当时的佛教文化。现香火旺盛,已拥有左右十三乡村的常年信众1600余人。信众们传经颂道,讲究行善积德,还为丰富乡村文化组织过多次的文化娱乐活动。一直以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写一份调查报告,说一说,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4、古城门、关帝庙古城门、关帝庙。位于三洲集镇,古城门建于元朝,原有六处,现仅存一个南城门,上书“三洲镇

8、”字样一直可见。南城门内侧,则是关帝庙。此庙建于元朝,清康熙大帝赠建周仓牵马,乾隆大帝赠登金牌。在圣帝庙后还有“孔庙”,这样的建筑,是激励三洲儿女崇文尚武,厉志用自己的所能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这也是三洲历代先民的美好希望和良好的心愿。5、文昌阁文昌阁,位于三洲阳岭岽,上下两层,基层为文昌宫,立有九天开化文昌帝君、仓颉先师、朱熹大学士等十三个神位。上层为魁星阁,塑有仿古大成魁星神像。阁外新式材料建造,金碧辉煌,阁内均用白色,意为心地光明,文化昌盛。此阁原建于南宋宗淳佑年间,为潘仝(据有关族谱载,潘仝是长汀三洲潘坊人,生卒年为12131276年,即生于南宋嘉定六年,卒于国都杭州被元军占领的德祐二年

9、,淳祐四年被宋理宗赐点为状元。)中头名进士被授广东观察史之后,泥墙建筑多次倒毁。2002年三洲村两委同意乡梓意见,重建为景点区。2003年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正式开放。恢复了三洲文昌阁、连城笔州文昌阁、上杭蛟洋文昌阁三足鼎立的原有局面。还恢复了倡导文明、尊师重教的“圣人会”。6、宗祠家庙戴、黄、俞、温、丘氏宗祠及其它古建筑。主要集中于三洲老街东南面,是一处古建筑群,周边还分散座落一部分,总计四十余座。这此古民居或姓氏祠堂。集中反应了宋代以来几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人文人化。其宗祠及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总体上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完整的木构架系统。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外围由泥

10、墙或砖墙砌成,由此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二是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其组合方式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 ,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规划。常见的有四井(天井)三进二横堂屋组成。 三是造型优美色彩绚丽。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处理讲究形象精巧,多样屋顶的组合主次分明,变化多端,更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带有威严、庄重的气氛。在我们山清水秀的南方,更是与自然环境相调和,形成与皇家豪华气派不同的秀丽淡雅的格调。此外,雕刻的精巧,屋檐转角的翘起,多姿的斗栱,其艺形象生动活泼,制作十分精致。这三个特点充分体现了三洲古建筑的

11、时代风格及其特征。因此,每一座古民居身上留下的斑驳的痕迹,也许就是一则古老的传说,也许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和信息载体,记录了宋、明、元、清乃至民国、红色革命时期三洲乃至汀州政治上的风动变幻、经济上的盛衰强弱、文化上的演绎传承。1、 说一说,三洲现有宗祠家庙在建筑风格上有什么特点?2、 看一看,还有哪些宗祠家庙。 三洲古建筑欣赏居上公祠骑楼永茂公祠文化传承一、饮食文化篇除了祖先留给三洲许多建筑上等文物古迹的物质文化之外,还有许多诸如小食等许多饮食文化。1、 三洲豆腐干,俗称黄豆腐干。其做法特殊,是不用石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成份为CaSO4.2H2O溶液,

12、在这里起了将做成豆浆的蛋白质溶液聚成为不流动的凝胶的作用)之类的化学品,而是用上一次滤出来的名谓“酸浆水”发酵成为“酸浆”后作为蛋白质凝胶剂,这种做法做出来的的豆腐叫做“酸浆豆腐”,质细嫩可口,不会造成结石病源,有较高的和卫生安全的食用价值。其水豆腐通过压干水分,成硬块状,抹上细盐,涂上黄枝子色等一道道工序之后,称之为黄豆腐干。然后再度加工制作,做成各种风味不同的黄豆腐干。不进行烘烤的称之为湿豆腐干,甜嫩味鲜;烘烤成半干的,韧中带脆;烘烤至干的,韧之加韧,越嚼越有味。适合各种人群,符合大众口味,深得人们的喜爱。2、三洲的“豆腐饺”,俗称“漾豆腐”。其做法精巧,以精肉为主料,配以纯鱼肉、墨鱼、胡

13、萝卜丝、葱、蒜等佐料切成细末,然后反复捣成肉泥做夹心,用精巧的手法在切成三角状的白豆腐干中间拉一条缝隙,随后将肉泥塞进夹缝中填满填实。作法不同,味道也各异。先煎后煮,撒上姜丝香料,其味香甜可口;用清水文火慢煮,清脆细嫩;先蒸熟,后浇上佐料,香甜鲜美,是一道远近闻名的特色菜肴。3、河田鸡。河田鸡只是一个鸡种的名称。其三洲的“河田鸡”才是真正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原产地。其食用的方法,保留了最原始的传统吃法,仅用盐与葱相伴捣成泥状,然后用煮鸡的原汁汤水浇熟作为醮料,此食法最能吃出原汁原味。长期以来,河田鸡以 其屠体丰满,皮薄骨细,肤色金黄,肌肉之间贮积适量脂肪的典型外貌特征和香、鲜、嫩、滑、营养丰富的

14、肉质特征享誉国内外,19641983年连年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曾获香港名贵鸡博览会金奖,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名贵鸡种,被誉为“名贵珍禽”。1、从上述,你了解了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产?2、你还知道些什么?二、民俗文化篇一个千年古镇,历史的沉积,自然会留下其固有的文化积甸。除了与所有客家人有着共同的风俗文化之外,三洲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及其固有的非物质文化。究其蕴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山歌文化。许多山歌是用于节日或特殊环境里的表现形式。而三洲山歌只在在上山砍柴火时才会体现。以拉长调为起,如:哎,其旋律简单明快好学,没有高音和低音,一般都在中音区,即使是一字不识的乡女村妇也能轻易学得。其歌词按当时场景顺口自编,和砍柴的时间、山头、还有心情有直接的关联,可以放松心情,解除劳动的疲乏。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情歌式的山歌,有不少恩爱的夫妻就是上山砍柴劳作时通过对山歌的形式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