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2760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社 区 community,第一节 社区概述,一、社区的概念 1社区定义 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社区的内涵 包括相互联系的三方面:(1)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2)社区是人们社会互动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3)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 相对于全国社会来说,社区是具体的地方社会,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是形成社区疆域的客观标志。社区研究始于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提出社区概念,他分析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乡村。,二、社区与社会群体、社会的关系,1。社区与一般社会群体的关系 社区是由一个或多

2、个大小不等的群体组成。但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群体,它与一般社会群体或组织不同在它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离开一定的地域这个前提条件,无所谓社区。一般的社会群体或组织通常都不是以特定的地域条件作为其形成的前提的。 2。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从社区概念的外延看,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社区就是区域化社会。但从概念的内涵来看,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第一,社会不强调“共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共同的社区意识等; 第二,社会不注重地域概念,社会空间通常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和活动其中的社会组织,社区空间则是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结合; 第三,社区中的各种关系要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互动更频繁,“共生”程度更高; 第

3、四,社区的功能比社会更明确和专门化。,三、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构成要素有:人口、区位、经济、文化和组织五个基本要素。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社区的构成要素是整个社会各种构成要素在地方上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体现。 1。 人口构成社区的主体。社区人口数量、密度、构成等影响社区生活、关系社区发展。 2。区位社区存在的客观前提。对社区的地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经济社区赖以维持生计的要素,是社区全部生活的基础。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社区的盛衰 4。文化从思想和心理上对社区成员起维系作用。社区文化实质上是地方文化的具体表现。 5。组织体现社区成员之间各种持续稳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状况。,四、社区

4、的功能,社区各个系统和单位分别担负着与当地社会生活相关联的各种社会功能。 1。经济生活的功能是首要功能。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经济组织形态和经济制度。 2。社会化的功能。社区组织将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社区成员。每个人的社会化总是在具体的社区里进行的。 3。社会控制的功能。社区通过社会化实现对成员的内在控制;通过组织、法律途径或行使公共权利以及社区舆论和团体压力等实现对成员的外在控制(纠偏或促使守规)。 4。社会参与的功能。社区是居民就地参与社会事务和活动之所。实现社区参与功能可通过正式的政治途径,更多的是通过各种自愿结合的社会群众团体来解决社区问题。 5。社区保障的功能。提供

5、就地直接及时的帮助。形成因社会互助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二节 社区基本类型,一、按纵向角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时间因素) 1。传统社区 2。发展中社区 3。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 二、按横向角度(空间特征) 1。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3。专能社区,三、空间特征划分的城市-乡村社区连续体,1。农村社区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同质性社区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包括相同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乡村社区按功能分:农村社区、渔村社区、矿村社区、林业社区、牧业社区。我国农村社区有2种形态:散村和集村。 农村社区特征: 1

6、)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 2)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3)社会结构相对简单。职业结构单一化,社会阶层分化程度较低。家庭成为最重要社会单位; 4)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受传统影响大,社会变迁比较缓慢。生活方式较少变动易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保守,2。城市社区是指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分为政治性城市、工业性城市、商业性城市、混合性城市。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具有非常不同的社会特征,包括不同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1)城市社区特征 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社会分工复杂,居民从事更专业化

7、的工作,彼此工作背景相差很大; 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 3)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传统社会团结的基础趋于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各类结构复杂的群体和组织。人际关系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4)城市社区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2)城市的历程 城市社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基础。城市的演变依赖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最早的城市距今70009000年,出现于中东的美索布达米亚。 古代城市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 特点:手工业与商业相结合、皇权和神权相结合;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城市依附于农村;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

8、口中的比重非常小 现代城市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工业社会的发展扩大了城市人口,改变了城市社区的社会形态,形成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城市社区及城市生活方式。 城市郊区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 城市的郊区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聚集,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如居住环境较恶劣。同时,经济发展和交通技术进步,把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 城市郊区化是符合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或多或少地解决了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短缺等问题。,3。集镇社区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联接两

9、者的桥梁,是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社区形式。集镇社区是其周围农村社区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 集镇社区的类型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集镇。 集镇社区特点: 1)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2)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3)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4)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文化社区 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联结城乡的纽带,是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重要手段,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可缓解城市压力,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柱是乡镇企业,把工业引入乡村。,四、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的关系,1。实在社区(real community)与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概念 虚拟社区但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

10、相对应而言,是由网民在 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场所。 2。虚拟社区的特点: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在虚拟时空中,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瞬间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互动,这种压缩时空的交流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和沟通方式,为人类交往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形式;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是匿名的,交往以符号作为中介,同时还有身体“缺场”的特点,成员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身份区分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虽然在频繁的互动中社区成员会形成共同的价值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但这种凝聚力是建立在松散

11、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准则。 3。与实在社区的关系: (1)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实在社区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规范会影响到虚拟社区的建构; (2)虚拟社区会反作用于实在社区,为实在社区的重建和再造增加新的元素; (3)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 虚拟社区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高层次需求,第三节 社区发展,一、社区发展的概念 社区发展是指城乡基层社区中居民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在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发展概念主要在二战后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20世纪50年

12、代初联合国用“社区发展计划”替代了“社区福利中心计划”。 社区睦邻运动20世纪20年代相继出现英、法和美国。主要方式是通过在城市的贫民区中设立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帮助人们开发本社区的资源,采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改善贫民的生活。,乡村建设运动(20C2030s中国):晏阳初河北定县“平民教育运动”;张鸿钧河北清河“乡村改革实验区”;梁漱溟山东邹平“乡村建设实验”+ 江苏“乡村教育”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双重性: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社区发展的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自力更生和共

13、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区发展原则:民主原则社区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需要原则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为重点,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自力原则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三、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 1。社区建设的概念 以人们日常生活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的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来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 2。社区建设的历程 中国的社区建设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1年民政部正式提出社区建设这个新的概念,旨在加

14、强社区全方位的建设,增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我国社区建设具有自身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及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性质所决定的。,3。社区建设的动因 中国社区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单位制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制赖以存在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制逐步瓦解。中国社区建设的本质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单位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中,国家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国有经

15、济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国有经济的集体经济,建立起隶属于国家部门的一个个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市社会,国家通过这些单位对社会成员实现直接的控制。这种管理体制就是单位制。,4。社区的协调发展 1)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A地理环境与社区发展 B人口与社区发展 C文化与社区 2)城乡协调发展 A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 优先发展乡村社区,5。社区变迁 社区重大变迁实质是一种社会变迁,是在较小地区范围内的社会变迁。社区变迁原因有经济的、政治的、物质技术的、人口的、思想观念的、地理环境的。 社区变迁的表现: 社区空间结构的变迁制约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它的变迁必然引起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 社区职业

16、结构的变迁与社区经济结构及人口性质的发展变迁化密切相关。 社区内外关系的变迁社区内许多单位都具有双重系统的联系。它们与更大社会的各种关系构成社区的纵向格局:合理计划科层结构性质;它们在当地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社区的横向格局:相互依存、协调,4. 中国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区自治 社区服务 社区保障 社区治安 社区文化 社区医疗卫生 社区经济,第三节 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 也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城市化发端的争议: 1。发端于城市产生(美-伊恩。罗伯逊) 2。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理由是18世纪末以前世界城市的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而产业革命后的几十年开始,世界城市人口便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18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