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2383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时教案 全册(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案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不同风景所适合的不同构图,并能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风景画的透视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教学重点:了解透视规律在风景画中的运用以及不同构图形式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讨论、谈话、展示(多媒体图片)。 2、学法:观察、欣赏、讨论、归纳、对比、练习。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导入新课:考考你的观察力:一、观察现实生活中的

2、一些有透视规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的共同特点。提问:从刚才看到的图片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呢?教师总结:正如刚才我们看到图片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等大的物体,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正常的,是透视现象。 我们生活中的物体都存在透视现象。我们在绘画时只有将这种现象准确的再现在我们的画纸上才能更准确的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二、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有很多种,我们今天先来了解一下如何利用平行透视更好的描绘风景。1、透视及其在风景画中的应用2、知识点一:透视学的概念: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

3、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3、知识点二:基本的透视规律:在画面上具体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有相对应的图片加以说明使其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理解。)4、知识点三:现实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你能想到那些 ? 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5、知识点四:透视图分类及其各自的透视效果图。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3) 散点透视:中国画中常用的透视方法。 6、知识点五: 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画面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2)、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3)消失点:是在透视中延伸到视平线上的点,又叫灭点 三、小试牛刀:活动一1.利用所学

4、透视画一正方体,注意各个面、各条棱的比例关系。2.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小组间相互检查一下,并试着修正一下。 批 注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画家乡的风景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不同风景所适合的不同构图,并能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风景画的透视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教学重点:了解透视规律在风景画中的运用以及不同构图形式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讨论、谈话、展示(多媒体图片)。 2、学法

5、:观察、欣赏、讨论、归纳、对比、练习。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导入新课:一、佳作欣赏: 名作中透视的应用1. 荷兰霍贝玛的村道属平行透视图,观者正对小道,在隐约的直角线限定下,道路迅速由宽变窄,两边的树木由高变矮,由疏变密,向心点延伸集中,从而将观者视线顺引到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这种方法适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道等。 2. 意大利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心点就在画幅中心基督所在的位置上,屋顶、两侧墙的窗框所形成的一组直角线直指心点,诱导集中视线,突出了中心人物。餐桌长长的水平线横贯左右,既形成了一种稳静的气氛,又起到了截止视线下物的

6、作用。加上基督的冷静、庄重、威严的形象刻划,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顺桌排开、分列两旁的对称构图,形成了一种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同时餐桌对着观者,采取了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可使观者得到身临其境,入座就餐,参与这场活动的机会。二、大显身手:活动二:名作再现1.根据透视规律临摹一下村道,注意各棵树中的间距、比例等。2.变换一下画面的横、竖构图,感受一下不同构图给人的不同感受。三、评价1.学生互相评价2.老师总结批 注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黑白世界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变

7、化,表现黑白画中的多种衬托关系。 2、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能以黑白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的、带有个人情感的黑白木刻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黑白装饰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教学重点:能够初步了解版画这种艺术形式的艺术特点,认识了解版画的制作工具并体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技巧并灵活运用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收集黑白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视频),如赵延年木版画鲁迅先生等图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勾线笔、范画用纸 学生准备:勾线笔、风景图片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1)讲授法:对版画的种类艺术

8、特点工具使用进行讲解,版主学生全面了解版画艺术。(2)演示法:教师示范刻刀的使用方法。(3)练习法:学生亲身体验刻刀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播放优秀版画作品,师介绍各种版画类型的艺术特点。介绍什么是版画:(版画是绘画门类之一,也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的边缘画种。)二、版画的种类:1.凸版(如木板)、凹版(如铜板)、平板(如石板)和孔板(如丝网版着重讲解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2.对比强烈、简明有力3.教师展示版画制作工具板材:梨木板、早木板、银杏板等刀具: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斜口刀4.教师演示不同刀具的运用方法。同学们,制作版画都用到哪些工具呢?刻板、板材、拓印三、猜一猜:你认为下面的刀痕是哪种

9、刻刀留下的?这些刀痕有什么不同的效果?1.欣赏:珂勒惠支自刻像2.用的哪种刻刀?有什么感受?其他工具:油墨、纸、橡胶磙、磨托等3.教师用课件展示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http:/ 注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黑白世界 第 2 课时 总序第 4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变化,表现黑白画中的多种衬托关系。 2、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能以黑白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的、带有个人情感的黑白木刻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黑白装饰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

10、。教学重点:能够初步了解版画这种艺术形式的艺术特点,认识了解版画的制作工具并体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技巧并灵活运用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收集黑白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视频),如赵延年木版画鲁迅先生等图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勾线笔、范画用纸 学生准备:勾线笔、风景图片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1)讲授法:对版画的种类艺术特点工具使用进行讲解,版主学生全面了解版画艺术。(2)演示法:教师示范刻刀的使用方法。(3)练习法:学生亲身体验刻刀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黑白木刻的制作程序1、 设计画稿2、 过稿及版面处理3、 刻板4、 拓印5、 签字与装裱教师演示

11、不同的木刻线条的表现方法二、木刻版画刀法的处理效果学生分组练习刻制不同形状、长短、粗细的线条欣赏冷冰川静物三、活动练习这幅黑白画可以使用哪些刻刀来表现?有时如何使用的?小结:在一副作品中,要灵活使用刻刀,可以切、挖、推、刮使画面呈现风度的视觉效果。教师小结:不同的刻刀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运刀方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发挥。四、小结 黑白世界具在独特的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抓住风景的主要特征,删繁求简,画面上只能采用极其简练的形,力求达到黑白对比、强烈明快、又富于装饰性的艺术效果五、课后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批 注教学(后

12、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 1 课时 总序第 5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变化,表现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2、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观察表达尝试表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 创造能力。教学重点:能够初步了解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描绘质感肌理的画在(图片、视频)。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笔、范画用纸 学生准备:图片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一、讲评导入展

13、示学生上节课的习作,讲评,及时表扬。 1、什么是质感? 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绘画中质感的表现: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二、对比研究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 粗质感的静物: 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2、 细质感的静物: 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 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 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特点: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三、深入探究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要点: 1、 通过粗细质感静物对比表现质感2、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3、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4、通过高光表现质感四、小结强调要点批 注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 2 课时 总序第 6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