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1737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10、11单元教材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3、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结合图形的变换,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对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交流认识和学会画对称轴 第一学段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初步知道对折的折痕是对称轴。本单元对称内容主要认识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

2、轴对称图形的认识。P62的例题要求用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对称轴。教材让学生自己完成,通过交流知道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在长方形图上直接画对称轴,联系对折的经验通过连结对边的中点画它的对称轴,学会画长方形对称轴的方法。“试一试”对折正方形纸,交流找出不同的折法,并能画出四条不同的对称轴。折出并画出学过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P62第1题让学生折一折,判断轴对称图形,并利用折痕画出相应的对称轴,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知道对折的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图案或简单图形对称轴 第2题在认识对称轴的基础上,判断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所有的对称轴,掌握

3、判断轴对称图形和画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第4题让学生熟悉画对称轴的方法,并观察、分析图形与对称轴条数的关系,发现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利用对称轴完成轴对称图形 为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P63第3题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一方面可以体验对称轴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63第5题是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设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平移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P64例题要求学生把一个简单图形从方格纸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

4、,依据已有的方法把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进行交流,进一步体验平移,认识可以先垂直平移再水平平移,也可以先水平平移再垂直平移,初步学会把第一学段学习的平移方法结合起来平移图形。在观察、平移活动中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 P65第1题先观察每个图形是怎样平移的,再思考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加深认识本单元学习的平移图形的方法。接着安排第题学生画一画,获得和掌握平移的方法。理解应用平移画平行线的方法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画平行线,本单元P65第3题让学生平移三角尺画两条直线,并观察发现所画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线间距离,感受直线平移

5、后是互相平行的,平移几厘米平行线间的距离就是几厘米,帮助学生理解画平行线方法的原理。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联系现实情景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了解了生活里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要完整认识、掌握图形的旋转,必须先明确旋转的方向。P66例一通过观察日常见到的公路栏杆打开和关闭时不同方向的旋转,使学生认识旋转可以分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学习把图形按要求方向旋转的基础。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尺旋转90,体验旋转90的方法 教材接着安排例二,让学生探索把三角尺旋转90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明白,“绕点旋转”是指点是固定的,使三角尺的位置旋转

6、90,并由学生进行旋转操作,体会把三角尺旋转90的方法,再进行交流各自怎样旋转的,知道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明白把三角尺旋转90时,可以以点为固定点,依据方格纸上的位置,将其中的以为端点的一条边旋转90,其它边作相应旋转。通过观察、旋转等实践掌握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材P67第13题,先是观察指针的旋转,体验按哪个方向旋转了90,感受运动过程与结果;再让学生通过把长方形旋转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然后观察三组图形,思考旋转方式,体验图形的旋转过程。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欣赏图案并思考图案的形成 本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

7、与设计”,综合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教材P68的安排,先让学生欣赏图案,观察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形成的,体会平移或旋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体验图案设计制作的方法。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做出图案 在体验图案设计制作方法以后,教材再让学生分别用平移、旋转的方法设计出一些图案,培养学生应用平移和旋转的技能,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最后P69准备了方格纸,让学生按上面获得的方法与技能,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提高学生综合地灵活地应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的能力。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一、单元知识体系 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

8、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数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内容分三段安排: 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例4、例5教学2、5、3 的倍数的特征,同时认识偶数和奇数;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二、思想方法渗透1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中,进一步形成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必要的说明,发展数感。2充分利用“百数表”培养直观感知、思维能

9、力,并通过“百数表”中数的自身排列规律发展推理、想象能力。三、教材练习安排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摆出图形,通过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以前的教材把这些内容归结为数的整除,因此根据大纲要求,要先建立整除的概念,由整除引出约数和倍数,再用能否被整除定义奇数和偶数,以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定义质数和合数,由质数引入质因数,学会分解质因数,并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等,概念较多并且集中,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认识整除的要求,但要求能找10以内某个数的倍数、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并降低要求,只要知道奇数、偶数、素数、合数,不要求分解质因

10、数和用求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因此,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重建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因数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教材的具体安排是:用乘法算式表示拼成图形里正方形的个数教材P70例题,先让学生用12个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摆法,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组织交流出现积是12的不同的乘法式子。根据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初步体会其意义在得出这些乘法算式以后,教材先根据43 = 12说明12是3和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关系在学生有了倍数、因数的初步感受后,再要求学生根

11、据其他式子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进一步感受在乘法算式里,积是各个因数的倍数,每一个因数都是积的因数,并在叙述中体会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及相应的倍数、因数的叙述方法。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掌握正确的叙述方法。利用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对于学生来说,由乘法算式引入倍数和因数,那么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可以借助乘法算式进行。P71例一找的倍数,启发学生用乘法算式逐个找出它的倍数,体验找倍数的方法;到“试一试”就引导学生想乘法直接依次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并讨论获得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可以用这个数依次乘、找出它所有的倍数。例二找36的所有因数,让学生自己思

12、考用哪两个数相乘得36依次找它的因数,促进学生一对一对地依次填写出所有的因数,体验找所有因数的方法;到“试一试”就让学生直接写一个数的因数,同样观察讨论,获得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这个数,这两个数就都是它的因数,这样可以一对一对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通过解决问题加深体验倍数与因数关系和理解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材P72第2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表里填数,把依次乘、得出“应付元数”,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数依次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进一步理解找倍数的方法。第3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填写表里的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

13、因数,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 2、5 的倍数分别观察、分析,发现相应的特征并在交流中确认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让学生知道、的倍数的特征,而不是掌握特征。教材主要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如P74例题认识、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先分别找出100以内、的倍数,再分别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组织交流,获得结论。依据倍数概念认识偶数和奇数认识了的倍数的特征,教材以此定义偶数和奇数,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教材还注意让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练习,进一步认识、的倍数的特征,发展分析、简单

14、的推理等思维能力。P75第3、题,让学生选数字组成符合条件的数,这就需要依据、的倍数的特征,思考选哪些数字组成怎样的数。第5题让学生先涂色再观察、讨论,体会因为是的倍数,的倍数也都是的倍数。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观察3的倍数产生认知冲突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开始可能会产生看个位的想法。教材P76例题首先让学生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观察它们的个位,思考是否具有、的倍数的类似特征,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激发探究结论的愿望。在计数器上表示和观察3的倍数,获得初步结论接着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出几个3的倍数,看看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是多少;再找几个比较大的的倍数在计数器上

15、表示出来,看每个数用了多少颗算珠,分析每个数所用算珠颗数有什么共同点并进行交流,获得的倍数,各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一定是的倍数的认识。通过验证确认结论的正确性 的倍数各数上的和一定是的倍数,但有没有一个数不是的倍数,但各数位上数的和也是的倍数呢?P77“试一试”要求学生找几个不是的倍数的数算一算,验证不是的倍数的数,各数位上数的和不可能是的倍数,确认前面获得结论的正确性。这样做实际上说明了例题里结论的条件是充分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可以从中感受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严密的。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引导分类素数(质数)和合数,是以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定义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感知、体验各自的本质属性,理解和获得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在P78例题中让学生自己先找一些数的因数,按照因数的个数把这些数分成两类。研究同类数的因数的特征,概括素数和合数的意义要形成概念,还得获得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因此教材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研究两类数各自因数的特点,认识每类数的因数个数方面的特征,充分感知一类数里每个数都只有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另一类数里每个数除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