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ppt1至2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1586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舆论学ppt1至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舆论学ppt1至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舆论学ppt1至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舆论学ppt1至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舆论学ppt1至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舆论学ppt1至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舆论学ppt1至2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认识舆论,一、什么是舆论 英文“public opinion”,直译即“公众的意见”,也译为“民意”。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二、舆论监督 广义: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狭义:通过公共论坛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主体:一般公民和新闻媒体。 对象:各级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 载体:公共论坛。 三、什么不是舆论 大众传播媒介或媒介的言论不等同于舆论 舆论不等同于意识形态

2、公众不等同于舆论 避免随意地“舆论认为” 个人的感觉不能等同于舆论,第二章 舆论的要素 第一节 舆论的主体:公众 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是自在的对于外部社会有一定的共同知觉,或者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有相近看法的人群。 舆论公众群体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两个标志): 一、由相近或相同的认知而关联 二、具有社会参与的自主性 三、当前存在舆论监督的主体缺失问题,第二节 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 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一、与公共事务相关 二、引起广泛关注 三、不同程度地具有争议性,第三节 舆论的存在形式(舆论自身): 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态度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以言语形式的表达,构成显舆论;以情绪

3、形式的表达,构成潜舆论;以规模行为来表达,构成行为舆论(如游行示威、群众集会等)。 舆论所表达出来的意见,不是个别人的意见,也不是少部分人的意见,而是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集合,或者综合。它不是一致性的意见,而是在特定问题上多种意见的状态的描述。作为舆论的意见,它既包含一个人的认知因素,也包含着他的情感和理性评价因素,同时,还包含着意志行为,即准备采取某种行为的一种意志、一种状态。,第四节 舆论的数量,舆论的数量指的是舆论的一致性程度。不是指的舆论有多少种说法和多少种不同的态度。 围绕一个舆论客体产生的各种意见,如果处于众说纷纭的境地,呈现几乎无限的多样性,那么便不存在关于这个客体

4、的舆论。 因而,舆论的数量是辨别舆论存在与否、存在程度的一个客观标准。 把握舆论的数量,目的在于了解关于某一舆论客体的不同舆论的力量对比。对于舆论导向来说,这也是估量舆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引导的依据之一。,在保证总体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舆论的不一律本来就是正常的,也是精神生态平衡所必需的。,第五节 舆论的强烈程度,判断舆论的影响力,不仅有数量做基础,还要考虑该舆论的诉求是否鲜明、是否集中、是否强劲有力。考察舆论的强度,也是一个反映舆论状态的重要指标。舆论强度,它更大程度反映了这种意见质量如何,反映了某一种社会意见影响决策的冲击力量。 舆论的强烈程度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用行为舆论来表达,

5、通常行为舆论比言语舆论的强烈程度大些。另一种除了部分通过言语表达外,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没有用言语表达的内在态度,其强烈程度需要通过舆论调查来测量其量级。,舆论的强度与公众对于舆论客体的知晓状况相关。 强烈程度是测量舆论存在与否的量度之一。 在社会公共管理决策中,不仅要考虑某一舆论的数量,同时也不能忽视舆论的强度,二者要兼顾。 在我国,代表公共利益的民意如何进入社会管理和政治操作中?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都期望代表自身利益的舆论能有效地影响公共管理决策。,讨论:是否想要最大程度、强度地代表某个群体,就一定得从这一群体中找到他们自身利益的代表?,结论:总之,舆论的数量较大还只是基础,只有通过某

6、种方式把这种数量转化成潜在的力量,让它具有影响社会决策的舆论强度,它才能够真正地在社会利益的讨价还价过程中,把自己的力量纳入、溶入到这种社会决策当中。,第六节 舆论的持续性(存在时间),舆论的存在时间或持续性是舆论存在的另一标志。短则几小时,长则多少年。人们对舆论的感觉,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舆论通过它的持续性存在,给人不断刺激造成的。 舆论的持续性有时被称为舆论的韧性。它与舆论客体的情况相关。 也有学者把舆论的持续性归纳为舆论的稳定性。认为,对于公共管理而言,舆论需要有一种定力。通常,舆论既提供了社会管理目标,同时又提供反馈效果。舆论是社会管理决策的风向标,所以舆论本身一定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

7、达到相对成熟阶段的舆论,才有更多系统的整合性,同时也会有深层的社会心理支撑。也只有在稳定、持续的舆论状态下,才更能反映人的深层的社会价值取向,依此作出决策才更富有建设性。,第七节 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舆论存在的综合表现,是能够以自在的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明显地或隐蔽地影响着舆论客体。 如果说一种舆论在它存在的范围内没有产生对客体的任何影响,那么这种舆论便谈不上是舆论,而是一种一般的无足轻重的议论。 人们所以能够感觉到周围存在着各种相近的或相对立的舆论,就是由于各种舆论在相互交织中时时影响着舆论客体,促使客体朝着主导性舆论的方向发展或转变。所以这种影响表现为各种舆论相互作用的过程。,

8、舆论的功能表现是自在的,而引导舆论则是自为的。因而,调查现实的各种舆论对于舆论客体将产生、已经产生何种影响,是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之一。,第八节 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成份,舆论的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值观、具体观念及情绪的理智程度。 一般说来,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主导舆论,是大多数公众的意志,这种意志应当尊重,至少要得到重视。 舆论中同时含有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是正常的。,第九节 舆论的必要要素和非必要要素,舆论的七个必要要素:舆论的主体、舆论的客体、舆论本身、舆论的数量、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持续性和舆论的功能表现。这七个要素缺一不可,少了一个即无法构成舆论。 任何一种意见形式,只要同时具

9、备以上七个要至少,便可视为一种舆论。 任何一种舆论都可能存在外界对它的质量评判(正确与否、理智与否、方向正确与否等等),但是这个要至少不妨碍确认舆论本身的存在,即使判定某种舆论是不正确的,只要它具备了舆论的七个必要要素,它依然存在,而且依然会对舆论客体产生自然的影响。所以,舆论的质量不是舆论存在的必要要素。但是,质量又是每种舆论所具有的,尽管可能不同人的评判相佐,因而带有主观的色彩。如果从“舆论导向”的角度考虑,评判舆论的质量尤其重要,这是对舆论进行引导的前提。 识别舆论的质量,需要较高的修养,尤其是冷静的理智和丰富的知识。 舆论的非必要要素有许多,例如空间要素(即舆论总是有一定范围的)、民族或种族特征、表现方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等等。其中对于“舆论导向”来说,是为重要的是质量要素。,第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