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151568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7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全册复习提纲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植物的主要类群分类代表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孢 子植物藻类植物衣藻、水绵大多在水中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疏导组织释放氧,鱼饵,食用,工业原料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潮湿近水的陆地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无疏导组织保持水土,空气污染指使植物蕨类植物卷柏、铁线蕨潮湿近水的陆地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可以长得很高大成煤,药用,饲料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松、银杏陆地有较发达的疏导组织、结构更复杂,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木材、防风、保水食用等被子植物玉米、水稻、梨树陆地等广泛环境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六大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珙桐、水杉、金花茶2、我国的珍稀植物:3、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主要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与人类关系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身体开始出现组织分化,有简单的器官,有口无肛门水螅、珊瑚虫可食用,或形成珊瑚礁成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组织、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有口无肛门涡虫、吸虫引起人体寄生虫疾病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蛔虫、丝虫、轮虫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危害其健康环节动物身体由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蚯蚓、金线蛭,蚕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动物的饲料软体动物体外大多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河蚌、蜗牛、枪乌

3、贼可食用,观赏,或引发疾病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昆虫纲:蜜蜂多足纲:蜈蚣甲壳纲:虾蛛型纲:蜘蛛药用、危害农作物、治病、仿生、食用、传粉脊椎动物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侧线感知水流海洋鱼类、淡水鱼类食用、观赏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蟾蜍、蝾螈、大鲵捕食害虫、药用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坚硬的鳞片或者甲,陆地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蟒蛇、扬子鳄、乌龟观赏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双重呼吸,骨骼中空,直肠短苍鹰

4、、鸽子、鸡、鸭、鹅食用、观赏哺乳类体表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牛、老虎、人观赏、食用4、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种类形态特点体积大小结构特征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与人类关系、病毒球形、杆形、蝌蚪形电子显微镜观察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构成在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进行增殖寄生可使人畜治病,也可用于制作疫苗细菌球形、杆形、螺旋形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鞭毛辅助运动,荚膜进行保护分裂生殖(无性生殖)多数异养,为腐生或者寄生;少数自养分解动植物遗体,大地清洁工,用乳酸菌做酸奶,甲烷菌造沼气真菌丝状或者多细胞的有机体普通光学显微镜或者肉眼观察,大小差异

5、很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如酵母菌,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如蘑菇少数是单细胞个体,多数是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多数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少数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异养,寄生或者腐生可食用,做药材,引发疾病,或者有毒鲫 鱼细 菌 结 构 示 意 图酵 母 菌 结 构 示 意 图4、生物的分类: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进化上亲缘关系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 生物

6、多样性的含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 直接价值:提供食物,提供工业原料;间接价值: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潜在价值:有待开发的新药特药,改良生物品种。5、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6、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7、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7、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加快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9、 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将斌微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对公民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1、 生命起源的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米勒实验原始 2.| 地球大气:氢气、氮气、氨、甲烷、水蒸气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米勒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2、 生物进化的依据:化石、胚胎学

8、、解剖学,其中化石是最主要的依据3、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遗体:如恐龙骨骼化石;遗物:如恐龙蛋;遗迹:如恐龙足迹化石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4、 马的进化:始祖马现代马(历时5000万年)马的进化历程特征:体型由小变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变成中趾发达且唯一着地的趾说明:生物在同种生物内部的进化5、 鸟的进化:始祖鸟现代鸟特征:始祖鸟:个头跟现代乌鸦差不多大,两翼前端生有三趾,嘴里长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说明:现代鸟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6、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

9、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学说8、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生存斗争: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以及配偶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胜者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不适者最终被淘汰;遗传变异: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生殖将自身优异的性状遗传给后代,同时后代也在遗传的过程中变异产生更适合生存的优良性状。9、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

10、物多样性11、人猿同祖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也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于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于猿12、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13、 人类进化的最显著变化:脑容量的增加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1、 动物运动的目的: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这也是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2、 运动的意义: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3、 动物运动的方式: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

11、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 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注:爬行:动物的胸腹部紧贴地面,行走:动物的胸腹部远离地面。4、 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能量(ATP)(能量释放)动物运动5、 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草履虫纤毛 变形虫伪足 细菌鞭毛6、 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节

12、肢动物:附足 如:蚂蚁:胸区有长有六对步足,在运动时以一侧的中足和另一侧的前、后两足为一组交替运动的。 翅膀 如:昆虫,蜜蜂,蝴蝶鱼:鳍 如:鲫鱼,鲨鱼 两栖类、爬行类:跳跃或者爬行时用四肢,游泳时用趾间的蹼 如:青蛙,鳄鱼 鸟类:翼 如:大雁,鸡 哺乳类:四肢 如:牛、羊 7、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骼肌与骨的关系: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关节结构示意图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8、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

13、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任何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在神经系统的调解和控制下完成的。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1、 动物行为: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外部所有可以识别的变化。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2、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3、 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内部为争夺食物、配偶所发生的的行为。 防御行为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行为。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社群行为:动物群落中除生殖以外个体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