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义务》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1206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义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的义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的义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的义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的义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义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义务》ppt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教师的义务,题记 “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己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一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公正、仁慈是道德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努力做到公正和仁慈也是一个道德的人必须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或道德义务。 义务也是伦理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1。所以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在社会关系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义务。教师在自己的生活领域既要对社会

2、、对他人承担一定的一般道德义务,也要承担起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要承担的职业道德义务。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落实或践行教育公正与教育仁慈。教师的义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构成了教育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理解教师的义务是理解教师伦理的关键之一。,第一节 义务范畴,一、义务概念与道德义务的性质 (一)义务概念 (二)道德义务的特质 二、道德义务的形成 (一)影响义务形成的客观因素 (二)影响义务形成的主观因素,一、义务概念与道德义务的性质 (一)义务概念,什么是“义务”( obligation)?中西方思想家很早就关注到了义务概念。 中国人最早对义务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义”字的探讨上。孔子说:“君子喻于

3、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孟子说:“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又说:“义之实,从兄是也。”3这是一种很具体的“义”的说明,同时也带有先秦儒家血缘伦理的特征。韩愈说“行而宜之之谓义。”4朱熹说:“义之为义,只是一个宜字。”5朱熹对“义”的内涵作出的解释更宽泛,并且对义的重要性也作了充分的强调:“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6。韩愈、朱熹说的“宜”,主要指今天我们说的“应该”。在英语中,义务即“obligation”,也是“what action ought to be taken”7(应该采取的行动),即“应该”的意思。所以从词义上看,

4、义务是指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我们知道,整个伦理系统都是在论说道德上的“应该”两字的。所以伦理意义上的义务是以怎样的方式反映“应该”的,尚需作进一步的说明。这里要作的解释最主要的首先是要区别“道德义务”和“非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是指能够对它作善与恶的判断的义务。非道德义务则是指那些并不具有道德意义的义务。比如投票选举就是一种公民的政治义务,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参加或不参加选举的人并不作道德上善或恶的评价。参加或不参加某一政党也不一定属于道德义务。当然,非道德义务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转化为道德义务的。比如在一个健全的民主政治之下,拒绝投票也可以视为在政治道德意义上对道德义务的逃

5、避。苏格拉底就是认为维护城邦的法律正义是一个公民的道德义务拒绝逃亡而选择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非道德义务已经转化为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比一般义务要求更高,同时也是一般义务确立的道德基础。道德义务比一般义务要求的程度较高,存在领域更广。比如诚实是一种道德义务,任何不诚实的行为都会受到良心的责备。但是从经济义务的角度来看,允许在作广告时有适当的美化或包装;从法律义务的角度来看,不诚实的人只要不构成违法的欺诈,法律并不追求主体的责任。同时一般义务往往存在于一定的领域,经济、法律义务等只存在于经济、法律领域,而道德义务基本上是无所不在的。当然,所有的经济、法律义务等等的制订都需要一个道义上的基础,这一

6、基础就是道德义务。经济、法律义务等应当在吸取道德义务精神的基础上产生。同时,教师的道德义务也作为教师法的一部分(法律义务)而存在。,(二)道德义务的特质,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2.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3.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1.道德义务的精神性,道德行为从本质上说是并不要求回报的利他性的行为。所以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时也并不要求有物质上的回报。这一点使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区别开来。比如我们上面提及的政治义务,还有经济义务、法律义务等等,都讲一条非常重要的“条件性的原则”,那就是义务与权利的对等。也就是说,谁履行了一定的义务,

7、就意味着他同时可以享受一定的权与利。比如履行了劳动的义务,就意味着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公民履行了法律义务,也会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但道德义务则不然。它不要求任何物质上的回报。比如遵守诺言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是不要回报的,相反,如果某人因为某种利益上的考虑而遵守诺言,从严格意义上看,反而不被认为是在履行真正的道德义务。道德义务之所以得以履行的动力来自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外在的原因是舆论的制约,内在的原因是良心之类的心理机制。,道德义务的践行可能会带来荣誉或物质上的某种好处。但是伦理学将这一情况视为一种社会性的“赠与”或“回报”。而“赠与”或“回报”与主体有权要求某种利益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此外,如果说道

8、德义务有某种“回报”的话,那么这一“回报”(即使包括物质上的)也是有限定的,即这一回报的实质是精神性和自酬性的。比如物质上的奖赏和舆论上的褒贬就其实质而言都是一种精神性的回报。而所谓自酬性指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精神性肯定。一个人履行了义务,就会有一种心安理得的心态,或者更积极一些,会产生一种践行天命的自豪感。这些都是主体自己给自己的“报酬”。应该指出的是,有“自酬”当然也就有“自罚”。 同时,舆论上的褒与贬如果不同这种精神性的自酬与自罚结合,就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是道德约束的特点,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2.道德义务的自觉性,道德上的义务是一种为道德主体自觉意识到的道德责任。所以道德义务具有一定的主观

9、性。伦理学研究往往将义务和义务感区别论述。当我们着眼于道德责任时我们称之为义务;当我们着眼于对这一道德责任的主观体认时,我们称之为义务感或义务意识。但是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义务感或义务意识,道德义务就只能抽象地存在。所以从具体或现实的逻辑出发,我们认为义务与义务感不可分离,义务本身也是有道德主体的自觉性的。,道德义务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特点,可以在比较它与道德规范与良心等概念的不同时得到说明。规范、义务、良心都是对社会存在特别是社会关系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但对道德个体而言,规范是外在和相对客观存在的一个范畴。规范就象那些贴在墙上的东西,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义务、良心则是对规范反映的道德责任的体悟与把

10、握的结果。而义务与良心在主观性的程度上又有很大的区别:义务是个体自觉意识到的道德责任;良心则是将道德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内化了的主体道德自觉意识。换句话说,良心具有更高程度的主体自觉水平。,我们可以用一个表示主观性程度的数轴来表示规范、义务、良心的不同:,社会(关系)存在 规范 义务 良心 客观性 主观性,自觉性还使道德义务区别于一般的义务。有些义务如政治义务、法律义务等并不完全依靠义务的自觉得以践行,在义务主体拒绝履行时可以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去强迫执行。但是道德义务则不然,道德义务的履行完全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性。支持道德义务践行的最大力量是主体的道德责任和道德良知等等。,3.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11、,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也就是它的实践特征。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没有实践的义务没有意义。换言之道德义务本身即意味着道德行为的实施。而德行为的实施或道德义务的实践,需要主体的道德意志。亚里士多德说:“合乎德行的行为,本身具有某种品质还不行,只有当行为者在行动时也处于某种心灵状态,才能说它们是公正的、节制的。第一,他必须是有知、自觉的;其次,他必须是有意识地选择行为的,而且是为了行为自身而选择的;第三,他必须在行动中勉力地坚持到底。”2“必须在行动中勉力地坚持到底”就是意志特征。康德也说过:“行为要有道德价值,一定要是为义务而实行的”3。在康德说“为义务而实行”的

12、时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义务履行所要求的意志特征。,实际上是义务的利他性决定着履行义务的意志性它意味着努力、奉献甚至牺牲。所以义务要求实践主体要有冷静和自制的品质。“冷静”是指主体意识到义务所在,不为冲动所左右;“自制”则意味着即使需要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也必须履行天命。所以如果将义务感与良心相比较,两者不仅在自觉性上有程度的区别,而且在意志力的参与程度上也有显著的不同。后者在意志力的参与程度上显然较小。也就是说,义务带有较大的强制力或勉强的特征,而良心的发动则往往是相对自然的德行。所以道德义务的真正有效的践行不仅要以主体对道德责任的体认为前提,而且要求这种体认能够上升到良心的水平。,综合以上特性,我们可以认为,道德义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指的是道德活动主体意识到的在实践中必须履行的道德责任。道德义务具有的精神性、自觉性和意志特征等等使它高于一般义务。也正是因为它高于一般义务,道德义务才能作为一般义务的道义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