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51202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货币金融法讲解(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导入,1、你会看外汇牌价表吗?美国为何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汇率是什么?汇率是否受国际法的约束?(汇率对一国外汇收支有何影响?何谓外汇汇率的升值或贬值?美国是否有权要求人民币贬值?) 2、国际社会以何种货币或资产作为国际货币?(美元为什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享有如此特权事实上的国际货币地位) 3、国家为什么要保持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近4万亿美元,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安全吗?(外汇储备的功能) 4、人民币是外汇吗?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什么?我国如何进行外汇管理?(个人或企业现在可兑换多少外汇?人民币的自由可兑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 5、国际间如何进行间接融资和贷款?(国际借贷协议和担

2、保),第一节 国际金融法概说,一、国际金融法的概述 调整跨国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家与国家之间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往往涉及到货币资金通融,涉及到不同的货币,国际金融研究的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货币融通关系。国际金融原本附属于国际贸易,仅仅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融资和清算业务的,因此,国际间货币资金流动,作为国际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出现,受国际贸易的规模大小、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二战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开拓、国际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国际金融逐渐从国际贸易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国际金融学。,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

3、与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以及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货币或资金的融通。由于资金的融通离不开货币,货币的调控也离不开货币的流通,因而货币政策常与资金融通活动常常紧密相连。货币法是有关货币发行与管理的法律规范,金融法是调整货币资金融通的法律规范,它们是对孪生姊妹,通常被并称为广义的金融法。主权国家一般都同时颁行货币法与金融法,借以确立完善的货币金融制度,保证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实施。,国际金融是指各种形态的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跨越国境的金融活动。这种跨越国境的金融活动既包括一个国家的货币和资产在另外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上的流通和交易,也包括不同国家的货币和资产在国际金

4、融市场上的流通和交易。国际金融是在一定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开展跨国的流通和交易,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国际货币关系与国际金融关系是有区别的。狭义上的国际金融关系仅指资金的跨国融通关系,而不包括国际货币关系。因此,确立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货币法不同于货币资金流通的国际金融法,从而出现了“国际货币法”、“国际金融法”和“国际货币金融法”等不同的称谓。根据不同的适用情形,这些名称所指向的内容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互相包容和渗透的。作为学科来说,通常都把国际货币法作为广义国际金融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国际金融法调整广义的国际金融关系,是指调整跨国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融资制度、国际

5、金融监管制度等内容。,(一)国际金融法的主体,国际金融法的主体,既包括从事国际金融活动的自然人、法人,也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甚至包括一些拥有金融自主权的区域或实体,如中国香港和欧盟等。 自然人和法人是国际金融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主体。自然人和法人成为国际金融法的主体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需要满足国际金融法律关系主体的一般条件和特殊要件。自然人和法人的一般要件即自然人和法人应具备一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要件首先取决于自然人和法人国籍所属国家的国内法规定。依据国际私法规则,自然人和法人从事民商事交易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其属人法,即依其国籍所属国的法律来确定的。,其次还受制于相关国家的特别法规

6、定。自然人和法人要成为国际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还要具备从事跨国金融活动的资格和能力。由于跨国金融活动是特殊的社会关系,自然人和法人除了具备一般的法律资格之外,往往还要满足跨国金融活动所涉国家的国内法规定。自然人和法人既要满足其国籍国金融法规的规定,也要满足其他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定,尤其是自然人和法人实施或履行金融交易活动所在地国国内金融法的规定。,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金融法的重要主体,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对于国际金融规则的拟定和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 1944年7月,在44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

7、后议定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IMF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目前有183个会员国。,(二)国际金融法的客体 国际金融法的客体是指国际金融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国际金融法的客体是跨国金融交易活动中的各种金融资产。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是一切以价值形态存在并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国际金融法客体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

8、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或持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金融资产可分为现金与现金等物和其他金融资产两类。 现金与现金等物,指所有权人拥有的以现金形式或高流动性资产形式存在的资产,即外汇、各类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和各种金融票据。 其他金融资产是指由主体投融资行为而形成的资产,如各类股票和债券等。,从法律上看,一国既有货币法、金融法与票据法、证券法,国际社会既有关于货币金融的条约、协议,也有票据公约与国际惯例,共同调整和规范各种金融工具,因此,研究国际金融法就不能将其客体局限于一个极为狭小的范围。以外汇而言,按照中国外汇管理法的规定,外汇不仅包括外国钞票和铸币,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

9、券、公司债券、股票、股息票等)和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以及其他外汇资金。如果将国际金融法的客体限制到了一个极为狭小的范围,国际金融法的法律内容必然残缺不全,不利于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和金融的监督管理。因此,本国货币、外汇和跨国运转中的货币资金,以及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和契约化的金融资产等具有流动性和变现性的各种金融工具都应是国际金融法的客体。,三、概念,国际金融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国际金融法是指调整国际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金融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金融关系,即人们在国际金融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就其内涵而言,国际金融关系是在国际金融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

10、概念,是指人们在国际汇兑、国际借贷、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国际证券融资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 关系。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通常解释为与货币流通和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如货币的发行、吸收和放贷、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外汇的买卖、货币支付和结算、保险、信托租赁等。,就其外延而言,国际金融关系是指超越一国领域的金融关系。相对单纯的国内金融而言,国际金融是指跨越国界的金融活动或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金融活动。它不仅包括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金融关系,而且包括分属于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间以及它们与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金融关系。

11、,四、法律渊源体系,1、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创设、确认、变更国际金融法之原则、规则、制度的基本规范形式。国际条约对于缔约国有约束力。国际条约可以分为: 全球性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全球金融服务协定 区域性的:亚洲开发银行协定、泛美开发银行协定EURO 2、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是选择性,或者任意性规定 国际商会统一托收规则(第552号出版物)。合同担保统一规则(第325号出版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出版物)。世界银行贷款协定和担保协定通则。,3、国内法 发达国家的国内法有较大影响,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国的国内法影响更大。比如:英国的公司法,美国的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日

12、本的证券交易法。中国的银行监管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等 民商法 经济法 监管法,五、国际金融法体系,国际货币金融法 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汇率制度、外汇管理制度、国际收支平衡制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及尚游离于国际法律秩序之外的黄金与跨国货币的法律问题等。 国际金融监管法 主要包括 GATS、巴塞尔协议 国际融资金融法 主要包括世界银行集团诸协定、国际清算银行章程、各国银行制度与服务贸易总协议、国际借贷与担保制度、国际证券制度与ACE惯例规则等。 国际贸易金融法 主要包括国际支付的信用证制度、票据公约、任意性惯例与国际保付代理、信用卡与电子货币、商业保险制度、商品期货与

13、金融期货的交易制度等。,国内货币的演变 实物货币、贝壳、重金属(铁铜)、贵金属(金银)、纸币(法币) “金银天生不是货币”“货币天生是金银” 20世纪30年代各国实行了法币政策,推行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职能 交换职能 支付职能 储藏职能,国际货币金融制度,一、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概念 指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而根据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确立的原则、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主要涉及 国际本位货币制度:价值功能 国际收支与支付(流通制度): 交换功能与支付功能 国际储备制度 : 价值储藏功能 国际汇兑制度: 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 由于世界上还没有统

14、一的货币,当前主要是以一些主权国家的货币充当或履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因而需要建立各种货币间的定值与交换关系,即国家货币本身作为特殊商品。,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演变,才发展到目前的格局。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一)金本位制 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黄金是各国货币的本位货币,并成为国际间普遍的支付手段和融资手段。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对货币单位规定一定的含金量,货币与黄金实行自由兑换。各国货币以所含含金量为基础

15、,进行国际兑换,并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黄金与货币自由兑换和交换,国际汇率相对平稳。1880-1914年的35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国际货币秩序稳定。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停止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一战后,各国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二)布雷顿森林体制 1945年1973年 二战后

16、,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绝对优势。为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影响下,与会代表最终同意了美国财政部顾问怀特所提出的怀特方案。在会议结束时,大会通过了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着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建立。,(1) 内容 双挂钩制度;固定汇率制 (2)体系的必然崩溃 理论分析 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基准货币国家美国的国际收支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货币体系带来困难。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或顺差,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