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1090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学史第8讲法国、意大利美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18世纪法国、 意大利美学,启蒙运动首先在法国展开,渐渐波及全欧。 “启蒙”(enlightenment)的原意就是照亮,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蒙昧,实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这些思想和观念在卢梭(17121778年)的社会契约论中得到集中的表述。社会契约论被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奉为圭臬,也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根本理论依据。 笛卡尔(15961650年)的唯理论:所有科学都应统一于哲学。他试图调和机械论与上帝、灵魂以及自由的观念,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数学确实性的哲学体系。 形而上学 医药 哲学 力学 物理学 伦理学,形而上学包括知识原理,例如上帝主要属性的定义,灵魂的非物

2、质性以及人类的概念等。数学是哲学方法的典范。 为了建立具有数学确实性的哲学体系,笛卡尔认为必须要有稳固的基础:对现存的一切提出怀疑。整个现象界是可疑的。原因很明显,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包括我们对自己身体认识,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常常做梦,梦中感觉到的事件和事物也似乎是真实的。 作为数学前提的数学的观念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数学也是思想的对象,有可能出自心灵中一种错误的根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数学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比如为什么数学是十进制的?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值得怀疑的。,有一点不可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将无法进行。 怀疑意味着存在一个怀疑者,思维意味着存在一个思维者。由“我在怀疑”即“我

3、思”,可以推出“我存在”。这是个简单的逻辑推论。这就是笛卡尔著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证明了思想的主体是一个实体。 这个命题还提供了真理的标准。因为思维不仅是内在的,还可以达到外在世界。当我们判断一件事不可能同我们所设想的不一样时,就达到了确实性。 凡是清晰明确地被人认知的,都是绝对确实的。 数学是这样,哲学也可以这样。,理性能够把握清晰明确的知识。感觉到的只是事物的广延,如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这些东西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真正的知识是根据某种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的结果。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必然是头脑里固有的、天赋的或先验的。 文学方面:法国文学在17世纪产生了以古希腊、罗马为

4、典范的古典主义,以戏剧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人物是高乃依(16061684年)、拉辛(16391699年)和莫里哀(16221673年)。这种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对于语言、情节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迎合宫廷的趣味。 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后来束缚了文学的发展,在17世纪末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古今之争”。这场争论实质上酝酿了后来的启蒙思想和自由精神。 美术上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一方面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自然主义的回归,另一方面弥漫着浓厚的宫廷趣味。,卢梭开创了近代浪漫的自然主义。根本观念是用自然的、审美的标准代替浮华的、功利的标准。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是道德和健康的死敌,由于科学

5、和艺术引发种种欲望,还是奴役人的根源。“奢侈很少是不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而科学与艺术则永远不会不伴随奢侈。”卢梭还对原始的、自然的生活和环境作了新的、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充分描绘和展示了自然的美及其价值。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是对以科学为主体的近代社会生活观念的一种反叛。 “现代性”的问题由此而生。 启蒙运动者一个重要的活动是编纂百科全书(全称是“各门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辞典”),又被称为“百科全书派”。首领是狄德罗。启蒙运动在意大利,则产生了维柯这样杰出的代表。,1. 狄德罗,狄德罗(Diderot 17131784年)出生在巴黎市郊的小城朗格尔。父亲是一位制刀匠人。从小在耶稣会学校学习

6、希腊文、拉丁文。中学毕业后去巴黎耶稣会士学院读书。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1746年开始与达朗贝(17171783年)主编百科全书。狄德罗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经历和才华,自己还写了一千多个词条。晚年受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邀请访问俄国,受到极高的礼遇和隆重的接待。 1784年2月29日晚,狄德罗与客人谈话时说:“迈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怀疑。”第二天午饭后便阖然长逝。 著述有狄德罗全集。中译本狄德罗美学论文选,收录了狄德罗美学方面的主要著述。,1)“美在关系”说 百科全书中撰写的关于“美”的词条。 在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中,我们将选择哪一个品质来说明以美为其标记的东西呢? 这个品质就是

7、“关系”:“人们在道德方面观察关系,就有了道德的美,在文学作品中观察,就有了文学的美,在音乐作品中观察,就有了音乐的美,在大自然的作品中观察,就有了自然的美,在人类的机械工艺的作品中观察,就有了模仿的美。”构成美这一观念之基础的普遍性质,就包含在“关系”这一概念中。 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这段话包含两层意义: 第一是事物本身构成的关系; 第二是事物与主体构成的关系。 一个建筑物这部分和那部分构成关系,所产生的快感,就是美感。美就在这关系中。物体的美在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 人物和事

8、件的美也在于体现了一种关系。高乃依悲剧贺拉斯台词:“让他死吧!” 置换到莫里哀的喜剧司卡班的诡计就变成一种滑稽和逗趣了。 “美在关系”包含有三种形态的美。 第一种是同一事物内部的关系,即它的内部构成的秩序、对称、和谐的美。例如花本身的花瓣、花蕊、形状、色彩等关系就构成了花本身的美。狄德罗把这种美称为“真实的美”;,第二种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构成的关系,所形成的秩序、和谐的美。例如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小桥流水等,事物彼此映照,构成一种和谐的美的环境; 第三种是对象与人(客体与主体)之间构成的关系的美。这是一种与主体的情感活动息息相关的美,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人眼里出西施。 后两种

9、美是“相对的美”,即相对于丑而言的。这种美的产生都是进行比较而出现的。 关系是一个适用于不同质的事物的普遍概念。但是,关系的概念是表达自身的,还是指向事物的?关系概念是对于事物存在方式的一种描述或揭示,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 狄德罗由此把关系分为“真实的”、“见到的”和“虚构的”(智力的)三种。前两种关系是在直观中就把握到的,“虚构的”关系是人们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例如一个

10、雕刻家从一个大理石能够想象出一个神的雕像来。从表面上说,这种关系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里,但是它的基础也在客观事物中。 在这些关系中,往往越是复杂的关系越是美: 一张美的面孔或一幅美的图画给人的感受比单纯一种颜色要多,星光闪闪的天空胜过蔚蓝的帷幕;风景胜过空旷的田野;建筑物胜过平平的空地;乐曲胜过单音。 永远寓于关系中的美将与关系的数目以及觉察这些关系的困难程度成复合比例。,关系的数目也不能无穷地增加。在美的东西中,我们只接受那些能被远见卓识清楚而容易地抓住的关系。这种远见卓识,与人们的知识、经验、智力、天赋都有关系,但绝不只是一种理性的、智力的东西。人们由此对美的认识产生出千差万别来。 “美在关

11、系”说,表现了美学理论上的一种辩证的思想,揭示了美的构成的多种因素,尤其是主体的因素,从而使美学走出了当时哈奇生等人的形式主义。 这种思考方式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说法颇为接近。 当然,任何我们认为美的事物确实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也可以说,任何我们认为不美的事物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究竟何种“关系”为美的、何种“关系”为不美的?狄德罗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的事物的“关系”,因此,狄德罗实质上还是没有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在画论中,狄德罗把他的“关系”概念明确化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 此外,狄德罗还提出“关系”要在“情境”中才能见出。在文学作品中,狄德罗要求展现出社会生活的真实的、本来

12、的面貌。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情境就更重要了。一切情节上的纠纷都是从人物性格引出来的。人们一般要找出显出人物性格的周围情况,把这些情境互相紧密联系起来。 因此,真实地写出人物的情境,写出人物周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人物才会真实、自然,才会获得观众的喜爱,作品才会取得成功。这些观点可以说与黑格尔一脉相承。 在这些关于艺术和文学的具体论述中,我们确实可以体悟到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一种深层的含义。,2)关于天才 狄德罗在很多地方谈到天才,也为百科全书写了关于天才的词条。他给天才的定义是: 广博的才智,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心灵,这就是天才。 首先,天才比一般人敏感。大多数人只是在接受与他们的直接需要相

13、关的事物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印象。而“天才人物心灵更为浩瀚,对万物的存在深有感受,对自然界的一切兴致勃勃,他接受的每一个概念,必然唤起情感;一切使他激动,一切存于其身。” 其次,天才的想象力比一般人丰富。天才的想象力经常留意人们细微的缺点,寻常的过失甚至胡闹,并常常打破常规,发现新颖的东西。,天才还有一种独特的东西:喜爱自然所特有的永恒的美,并按照自己独创的模式来进行艺术创造。 天才与艺术法则:从文学和艺术史来看,天才给一般的人带来标准和摹本,但也成为一些模仿者的藩篱。除非下一个天才再打破这种藩篱,创造新的艺术范式。 哲学研究需要专注、审慎和严密的思考,“但是,如同在艺术里一样,天才的步伐在哲学

14、中也清晰可辨。” 有天才的人都有一种我无以名之的特殊的、隐秘的、难以下定义的心灵的品质;缺乏这种品质,就创作不出极其伟大、极其美丽的东西来。 天才的这种特殊的品质,他否定了是想象力、判断力、观察力、热情、风趣、敏感、情趣等素质或能力,没有下结论。因此让我们也停留在疑问之中。,小 结 狄德罗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是统一的。他要发现的美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也是要表现自然和生活本身的东西,并且展示自然和生活的本质。艺术中的一切必须符合自然的性质,不能违反自然。 他对于天才的论述虽然揭示了天才的一些本质的特征,例如天才与艺术法则的关系,以及天才创造活动的特点等,但是,他的看法还没有形成一

15、个系统,从而缺乏理论本身的自足和完满。 所有这些思想和观点,与狄德罗作为启蒙思想家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维柯,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 1668年1744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小商人家庭。7岁时曾从楼上摔下来昏迷了5个小时。一生身体不好,性格忧郁暴躁。 维柯自幼聪明过人,博闻强记,主要靠自学获得了大量的知识。16岁就为父亲在法庭上辩护并获胜诉。后来维柯醉心于诗歌,并由此进入希腊哲学和形上学研究。 30岁左右,维柯获那不勒斯皇家大学教职,任修辞学讲师,后升为教授。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工作到退休。 1744年1月20日,维柯在自己的家里安详地逝世。 维柯的美学思想集

16、中于新科学之中。,1)新科学的主要意图和思想 17、18世纪,西方兴起了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极大兴趣,出现了伽利略、牛顿等大科学家。维柯的目标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建立一种至少可以与牛顿等人的自然科学匹敌甚至超过他们的科学,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 本科学所描绘的是每个民族在出生、进展、成熟、衰微和灭亡过程中的历史,也就是在时间上经历过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 几何学在用它的要素构成一种量的世界,或思索那个量的世界时,它就是在为它自己创造出那个量的世界。我们的新科学也是如此,但却比几何学更为真实,因为它涉及处理人类事务的各种制度,比起点、线、面和形体来,更为真实。,新科学共五卷。涉及的内容包括古人类学、古代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神话学、以及哲学、史学、法哲学、诗学、美学等极其广阔的领域。全书的重点是“诗性智慧”一章,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 自然世界物理学 世界 民族世界新科学 心灵或天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