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健康1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1037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与健康1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1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1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1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1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与健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与健康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与健康,吴允萍,一、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任何生产作业都是通过劳动形式来体现。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手段,而劳动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不良的劳动条件,可以影响劳动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危及健康,导致职业性病损。,劳动条件中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成为职业性损害(伤)。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浓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类在生存过程中,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人的疾病多数是由环境因素所致。 而人们在

2、劳动过程中受到与职业生命有关的环境因素影响或对职业人群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即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是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生产工艺过程中有害因素可分为: 1.化学因素 2. 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A.有毒物质 B.生产性粉尘,A.异常气象条件 B.异常气压 C.噪声、震动 D.非电离辐射 E.电离辐射,A.炭疽杆菌 B.病原微生物 c.致病生物,1.化学因素,A. 有毒物质:如铅、苯、酸、汞、 氯、一氧化碳、有机农

3、药等; B.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 煤尘、有机尘等;,2.物理因素,A.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B.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C. 噪声、震动; D. 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 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E. 电离辐射:X射线;,3.生物因素,A.炭疽杆菌:生产原料如附着于皮 毛上的炭疽杆菌; B.病原微生物:医务工作者接触到的病原微生物,霉变草粉尘的真菌包子 C.致病生物:森林脑炎病毒,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性质,劳动强度,劳动姿势,作息时间,个体差异,外 界 环 境,劳动过程,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 不合理; 2.精

4、神(心里)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过使用不合理的工 具; 5.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夏季太阳对皮肤的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的不合理,如有毒作业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生产;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 这些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所形成的伤害都与劳动条件相关。劳动条件包括以下三方面。,劳动条件包括: 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生产工艺过程常常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涉及到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作业姿势和劳动方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等。,指作业

5、场所环境和户外作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由此可见无论来自生产工艺、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都能造成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涵盖健康损害,伤残或死亡。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两大类。,二、职业病 2004年4月18日由卫生部、劳动部颁布的职业病名单 职业病名单分为10类115种职业病, 包括: 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 职业性传染病3种; 职业性皮肤病8种;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 职业性肿瘤8种; 其他职业病5种;,(二)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

6、s,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职业病,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诊断为法定职业病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而且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即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均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与劳保待遇。,(二)职业病,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据卫生部的调查,截止2008年,83% 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

7、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措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几种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二)职业病,2007年3月1日卫生部部长透露: 我国的职业危害已经成为突出问题。据统计, 全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作业,2亿职工不同程度受到危害。这组数据让人震惊,令人忧虑。如此庞大的群体遭受职业危害,背后牵涉亿万家庭,潜藏着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和生命消亡,还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醒吗?,(二)职业病,职业病的发病过程: 在生产环境中人体直接或间接 与有害因素接触,不一定都发生职 业病,发生职业

8、病应取决于三个主 要条件: 1. 有害因素的性质 2. 作用于人体的量 3. 人体的健康状况,(二)职业病,1.有害因素的性质 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如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就能造成尘肺;电磁辐射投入组织的深度和危害性,主要决定其波长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的亲和关系。 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触时有作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存残留;而化学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继续存在。,(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都与量有关,所以在确诊大多数职业病时必须要有两的估计。 可表达为:D = C t D 作用的剂量 C

9、接触的浓度/强度 t 接触的时间,(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 要了解每个劳动者在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作用于劳动者体内的量,就要必须有一个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有害量与无害量的分界。我国公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就是这些化学物质在空气中一般不致引起健康损害以致发生职业病。,(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 有些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但由于量较少,发生职业病的时间较长。如长期接触,最终也可能引起职业性损害以致发生职业病。有的有害物质本身不能在体内蓄积但其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是可以积累的。,(二)职业病,3.人体的健康状况 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是多方面的; 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触后

10、,被扰乱的生理功能可以逐步恢复。 但是对于进入人体内部的有毒物质,则需要通过解毒和排毒过程,以消除毒素作用。,(二)职业病,3.人体的健康状况 有机毒物可被体内的酶转化,经过水解、氧化、还原和结合等方式,大部分成为低毒或无毒物质而被排泄。也有些先经转化而使其毒性增加,然后经过继续解毒在排除,这个过程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如果接触工人有先天性缺乏某些代谢酶或者由于代谢酶的多态性变异,就会形成对某些毒物的高度易感性。 如果有的工人肝脏功能有损害时,这种解毒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如果有工人肾功能不全者,会影响毒物的排泄,这不但是原有疾病加重,还可能发生职业病。,(二)职业病,3.人体的健康状况 由此可见对工

11、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职业性体格检查,即使发现对生产中有害因素的就业禁忌症,以便更合理的安置工种,保护工人健康,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非常重要措施之一。,(二)职业病,综上所述,从诱发职业病的具有以下特点: 1.职业病的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 制或消除发病;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 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 4.职业病的发生能做到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是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在接触有害因素人群的健康; 5.目前大多数职业病缺乏特效治疗,有部分职业病是不可逆的,所以只能依靠防护措施、依法监管、加强个体防护和职工健康教育,才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12、,(二)职业病,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他的发生率和患病率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和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工作的水平。 所以职业病除了具有医学的含义外,还赋予了立法意义。由国家所规定的 “法定职业病”。,我国职业卫生立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 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2002年以后国家和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有关职业危害方面的法规,为近年来提高职业危害预防工作的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职业卫生工作目标,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

13、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略,我国做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必须履行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策略,并履行 2008-2017全球劳动者健康行动计划,2008-2017全球劳动者健康行动计划,强调所有的劳动者应该享有最高可能达到的身心健康标准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不应该对健康和快乐有损害,应当优先考虑职业有害因素的一级预防。 工作地点同时也应该作为其他必要的公共卫生干预和健康促进措施传播的场所。 为了降低在不同国家和国家内部劳动者健康的不平等,应该制定有关劳动者健康的活动计划,并对其实施和评估。,世界贸易组织对职业安全卫生卫生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1997年同意等同采

14、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五项标准为我国国家标准。目前,ISO18000、ISO9000和ISO14000共同成为评价企业在产品质量、环保及职业安全卫生卫生及卫生方面的国际标准,对企业安全卫生、环境、质量管理的考核成为国际贸易的必备的证件。,世界贸易组织对职业安全卫生卫生的要求,ISO9000,ISO14000,ISO18000,(三)工作有关的疾病,职业病也属于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但是一般所称的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是有区别的。职业病是指某一特异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有立法意义。而工作有关疾病则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也在非职业人群中发生。所以,不是每一种病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和

15、接触史。这类疾病发生时,劳动者多由于职业工作中接触到了有害物质,会使原有的疾病加剧、加速或复发,或者出现劳动能力明显减退现象。,(三)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作有关疾病的范围比职业病更为广泛,一般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 1.行为(精神)和身心疾病;如精神焦虑、忧郁、精神衰弱综合症。常由于工作紧张、夜班工作,饮食失调、过量饮酒、吸烟等因素引起。优势也可以忧郁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产生恐惧心理,也导致心理效应和器官功能失调。 2.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是多因素疾病。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反复感染市主要病因。 3.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常与某些工作有关。如接触

16、二硫化碳可加剧动脉硬化的进展。,(三)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作有关的疾病是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也见于非职业人群。其共同特点是: 1、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 2、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 3、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矿山工人中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 1、高血压 2、慢性胃炎 3、消化性溃疡 4、慢性鼻炎 5、慢性支气管炎 6、腰背痛 7、类风湿性关节炎 8、皮肤感染性疾病 9、井下工人钩虫病、蛔虫病,三、工作有关疾病,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 卫生安全管理,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一)职业危害的预防 针对职业危害现状我国提出了三级预防措施,以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 第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主要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的作用,最终减少工人接触机会和程度。 第二级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二、职业危害预防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