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19569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0071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19569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作文19569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作文19569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作文19569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作文19569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1956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19569(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文讲解,2,话题作文:,标识: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 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 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 注意: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 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 “话题”本身不是文题,需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 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肯定不妙。,3,命题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

2、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惯”、“尝试”等等。 特点:它往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 举例:“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考生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了,写成了“被动”和“第二次”,那就视为“跑题”。,4,材料作文:,命题表述: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

3、话题作文”相反。 注意: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5,分论点的确立 1.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 例一:(总)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 (分)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 例二:(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

4、会风气。 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6,2.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 示例一:(总)心灵上的墙是无形的,只能用同样无形的美德将其无情地摧毁。 (分)宽容将是推倒心墙的第一把工具。 要想进一步推倒心墙,那么就拿起礼让与谦虚这第二把工具。 示例二:(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 (分)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 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 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 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 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7,比较理想的模式: 1.总论点 2.为什么 (分论点) 3.怎么办 (分论点) 4.强调

5、论点或提出要求(结尾照应),8,一、准确地审题,9,一、准确地审题:,方法: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请以*为题写一篇*文,不得少于*字。 目的:找出并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 举例:2004年江苏卷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 效果: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注意: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关键词”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10,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二、强化文体意识,11,记叙文:,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

6、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表现; 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12,议论文:,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 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 第二,在中心论点下面无论如何要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称分论点)。 第三,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应当尽量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 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似分而未分。 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大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如果

7、“递进”不了,请采用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 第五,议论文的文字表述必须以说理为主。 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 举例要少而精,一两个为宜。 行文中,记叙、描写越少越好,不能搞成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的“大肚皮”。,13,怎样确立分论点 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为例谈怎样确立分论点 总论点的提出 开门见山式 社会的发展(人的情感需求)呼唤我们拆除心墙。 拆除心墙要有(讲究、寻求)正确的方法。 引用式 “人与人之间的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我。”泰戈尔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堵心墙

8、。人与人之间本应没有心墙。 设问式 人与人之间必定会产生摩擦、隔膜。那么我们是去回避它,还是解决它呢?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反问式 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到今天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与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矛盾、猜忌、仇恨堆积成一堵厚厚的心墙,阻隔在你我之间,让我们无法走进彼此。这时推翻这堵心墙,去见证沟通的快意,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破坏? 运用比喻和排比式 心墙是一道屏障:它挡住了阳光,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它挡住了欢声笑语,让我们生活在冰冷的世界;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希望。让我们拆除那堵墙吧,因为它使我们失去太多太多。,14,企鹅的沉潜 企鹅要上岸时,它会猛地低下头,

9、从海面扎入水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就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深度,再摆动双脚,迅猛地向上一冲,就会如离弦之箭一样蹿出水面,落到陆地上。 人的沉潜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希望个人发展一帆风顺,但事实上,常常是挫折与良机并行,失望与希望同在。是怨天尤人还是奋起直追,是望难兴叹还是蓄势待发,关键要看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去对待。在这方面,企鹅的沉潜给我们以有益启示,学会以“沉潜”积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变无为为有为,就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有持之以恒的锐气。 有淡定自若的心气。 人生难有一帆风顺,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一样,越在困境中越要勇敢应对。要像企鹅那

10、样,主动“沉潜”下去,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积聚力量,心无旁骛地学习积累,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如此,今后定能破水而出,获得事业上的成功。,15,三、辨析几种作文模式,16,材料型作文审题角度例析,17,材料一: 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了一个问题:“2+2=?”结果竞无一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2=4嘛!”,18,审题,分析:材料通俗易懂,可到底要揭示什么主题呢?学生也许很容易想到两个角度:罗素故弄玄虚;不可崇洋媚外。然细加分析,这两个角度均有偏差。为此,我们不妨作如下思考:2+2=?这本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也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却难住了一批学者专家?原来

11、,在他们看来,罗素是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妙, 故而慑于罗素的声名,置客观事实于不顾,不敢应声。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乃是此场面出现的症结。 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总结:此类文字材料命题一般可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思考: 1.问为什么; 2.通过材料的核心要素来回答为 什么; 3.看影射什么。,19,材料二:漫画无题,画意简介:一只胖乎乎的大老鼠正悠闲地躺在椅子上看书,书名是怎样养猫。,20,分析:此漫画因无画题,内涵又难以捉摸故而审题难度相当大。 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为何还 要看怎样养猫这类书。莫非它想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止猫的繁衍、生长。然而老鼠永远也没这个能力。那么

12、老鼠是不是希望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的理解来躲避猫的攻击呢?看来也行不通,因为吃老鼠就是猫的生活习性 之一。那么老鼠是不是感到没有猫对自己的生存不利,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呢?,21,一看画中老鼠那胖乎乎的体态 ,乐悠悠的神态我们马上就可否认这个角度。我们知道,老鼠是靠偷食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活的。画中的胖老鼠 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生活舒坦之极,一望而知是某些官僚的化身,将官僚喻为硕鼠古已有之。硕鼠缘何得意 ?关键是没有猫。人们对硕鼠是深恶痛绝的,在鼠害猖獗之时,对猫的呼唤就显得尤为强烈。硕鼠的狡猾正在这,它不是以鼠的身份出现,而是以猫的支持者、呼唤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也就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君不见

13、某些贪官污吏被捕前还在振振有词地作反贪倡廉的动员报告吗?此漫画的用意正是讽刺这些贼喊捉贼的 贪污腐败者。,22,总结:漫画材料一般可按四步审题:,1.先看画面内容; 2.再看画中语言(画面语言、画题); 3.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4.看与现实生活中哪方面有联系,找准分析角度。,23,关系型材料的思考角度,24,(一)横式联系。,这类命题大多由几类性质相近或相反的材料组成,要求审题者弄清两者的连结点,再根据这共同点去推导 ,因做的是表面文章,所以,审题难度不大。 材料:蚕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献给人们的是晶亮的丝:一只工蜂只能活六个月,但献给人们的 是香甜的

14、蜜,而它们对人类的索求却极小。试以“吐丝”“酿蜜”说为题写篇议论文。,25,角度: 、赞为人民而奉献一生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给人甚多,而索取甚少: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埋头苦干、辛勤劳作。 、作学问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来加工。 、古人曾叹:为谁辛苦为谁甜驳中有立:应树立高尚的精操。 分析:吐丝的蚕、酿蜜的蜂,其共同点是生命短暂,为人类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个角度与第个角度 相似。其区别在它除了给予外,尚谈及所求甚少这一问题。这一“给”一“取”体现的正是一种“牺牲”精神 。虽是从蜜蜂引出,但春蚕亦有此类特点,故亦可算切题。但均只考虑了一个方面,故非最佳角度。,26,还有一种情况,材料

15、中列举的是性质相对的两种情况,审题时就要考虑到它的延伸。,材料四: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称为明智之举;往树洞灌水,让滚入洞内的球浮起来,也堪称机智 的做法。读书碰到难懂的句子,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加“辅助线”,才能豁然开 朗。 分析:此材料共两句,四个内容: 对于同样的东西水,有时要放,有时要灌,且都处理得很好,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还是一个场合问题 。像春天,下雨在北方是及时雨,在南方并不见得讨人喜欢,可见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以好坏论之 。 中心: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搬,犯教条主义的错误。,27,(二)纵式联系,此类材料从字面往往难以把握其内涵,必须

16、进行纵深思考,方可找到分析的切口。 材料五:某大学校长讲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大学生走向社会,就如同猎手走进了森林,我们不应 只让他们带干粮,还要教会他们怎样使用猎枪。” 分析:这则材料的难点在弄清“干粮”与“猎枪”是什么关系。众所周知,猎手到森林中干粮带得再多, 也有吃完的时候,只有会用猎枪才能保证不挨饿。从这点讲“猎枪”比“干粮”要重要得多。就大学生来说, 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再引申一下,从长计议比只顾眼前更重要。通过分析,本材料的中心也就 自然出来了。 对纵式联系的材料,审题时必须区分清主次轻重,不可平均用力。,28,(三)循环联系,这在材料作文中恐怕是最难的一类,学生往往因搞不清它们间的关系而乱谈一气。如: 材料六:春天雨水勤,田里的小苗长得欢,但是杂草也随之陡长,与小苗争水争肥。农夫抱怨道:“雨水 勤了,害得我多花工夫去锄草。”请以雨苗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本题须认清“雨”、“苗”、“草”之间的关系:雨勤,则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