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40869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9.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电图分析ppt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电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电图目前分类,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体表)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 监护心电图 食管心电图 心内心电图(记录电极放在心腔内),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特点 1 除极:正电位在前,负电位在后 复极:负电位在前,正电位在后 2 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向上波 探查电极对着负电位,向下波 除极快,波高、窄、尖, 复极慢,波低、宽、圆钝 静息状态或完全除极状态无电位变化,记录呈直线 4 除极与复极顺序一致,整个心脏除极复极四项原则,1. 除极

2、,正电位在前、负电位在后; 复极,负电位在前、正电位在后。 2. 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描出向上的波, 对着负电位描出向下的波。 3. 除极进行得快,波陡直而窄; 复极进行得慢,波圆钝而宽。 4. 除极自心内膜向心外膜进行; 复极自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心房除极顺序,心房解剖方位: 右心房居右前方, 左心房居左后方 除极顺序: 右房上部 右房下部 左房 除极综合向量: 指向 左、前、下,(源于窦房结),心室除极顺序,正常心室除极 大致依次分为 3 阶段 1)室间隔中部:自左室面向右室面 (初段 室间隔除极向量 右前偏上) 2)两心室游离壁: 从心内膜向心外膜 (中段 两心室游离壁除极综合向量 左后

3、下方) 3)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园锥部 (末段 综合向量 后上方偏右),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0.04sec,常规十二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limb leads) 包括: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反映心脏额状面情况 胸前导联系统(chest leads) 包括: V1、V2、V3、V4、V5、V6 反映心脏水平面(横面)情况,标准双极肢体导联的意义 导联 代表意义 心脏左外侧壁的电位变化 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 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加压单极肢导联的电极位置和意义 导联 代表意义 aVR 心室腔内的电位变化 aVL 心脏高侧壁的电位化 aVF 心

4、脏下壁的电位变化,+,-,aVR,R,L,F,+,-,aVF,R,L,F,+,-,aVL,R,L,F,单极胸导联的电极位置和意义 导联 正极 V1 胸骨右缘4肋间 V2 胸骨左缘4肋间 V3 V2与V4连线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 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 左肩胛下线与V4同一水平 V9 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V3R 右侧 V4R 右侧 与V3、V4、V5对称 V5R 右侧,单极胸导联的电极位置和意义 导联 正极 代表意义 V1 胸骨右缘4肋间 右室壁的电位变化 V2 胸骨左缘4肋间 V3 V2与V4连线中点 左、

5、右心室过度区的电位变化 V4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左室心尖部的电位变化 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左室外侧壁的电位变化 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 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 左肩胛下线与V4同一水平 左室后壁的电位变化 V9 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V3R 右侧 V4R 右侧 与V3、V4、V5对称 右室外侧壁的电位变化 V5R 右侧,心室除极顺序,ST段抬高或压低正常范围,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所有导联ST段压低=0.05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段抬高=0.1mv,(一)激动起源异常

6、1、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静止 2、异位心律失常 主动性:过早搏动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被动性:逸搏 逸搏心律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三)激动起源、传导均有异常,心律失常分类,3、窦性心律不齐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4、窦性静止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的P-P间期 (3)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ick

7、sinus syndrome, SSS ),窦房结病变,起搏和传导功能受到损伤, 产生一系列缓 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症状: 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ECG表现: 持续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分);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 双结病变。,联律间期,代偿间歇,联律间期:异位搏动距其前的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代偿间歇:一次早搏之后,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 动周期为长的间歇。,1、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2)QRS时间 0.12s (3)T波通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

8、相反 (4)代偿间歇完全,3、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junctional contraction, PJC)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型; 逆行P波(I、II、aVF倒置,aVR直立)可出现在QRS波 之前(P-R0.12s), 也可出现在QRS波之后 (R-P0.20s),或埋藏于QRS波之中;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临床特点:突发、突止, 节律规整,QRS一般正常,也可增宽变形,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QRS呈室上型,心律绝对整齐(同导联RR间距相差0.01秒)

9、; (3)频率160220次/min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类型,常见两种类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源于预激旁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源于房室结双径路。 房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性自律性和房内折返性。 常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快径路,慢径路,发生机制: 房室结在功能上分离成快、慢两条径路,形成折返环,使冲动在环内不停折返。,折返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发生机制: 由于存在解剖上的房室旁路,形成一个折返环,使冲动在折返环中不停循环,产生AVRT。,心房 传导系统 房室旁路 心室,顺向型AVRT 逆向型AV

10、RT,2、室性心动过速(VT),(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2)频率150200次/min; (3)心律可略有不齐; (4)房室分离, 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可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心电图特点: 一系列增宽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 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2. 常见病因: 先天性长Q-T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钾、低镁 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1、心房扑动(AFL),1).P波消失,代之大小相等、形态相同、间距一致的锯齿状波(F波)

11、; 2).心房率250-350次/min; 3).QRS波群呈室上性。心室率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 4).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2、心房颤动(AF),P波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和间距不一致的小颤动波(f 波) 心房率为350-600次/min QRS波群多呈室上性,心室律绝对不整齐 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3、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 是心室肌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和间距相对一致的 大振幅波; 室性频率为200250次/min。,4、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是心室

12、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乱颤,频率为200500次/min。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3.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I型:P-P间期逐步缩短,然后突然延长,周而 复始,最长P-P间期小于最短P-P间期 的2倍 II型: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长P-P 间期 ,长P-P间期与短P-P间期有倍数 关系,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每个P波后均有相关的QRS波群 2、 P-R间期0.20s,房室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的延长。只有传导延缓、无传导中断。,P-R间期:0.28s,P,P,P,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

13、一个QRS波群; 2.脱漏后第一个P-R间期最短,以后又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再次脱漏一个QRS波群,如此周而复始。 3.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1,比如3:2, 4:3, 5:4等,莫氏(Mobitz) I型,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莫氏(Mobitz) II型,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 间断出现P波后QRS波群脱漏, 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2:1,3:2等,临床意义: Mobitz I 型多为功能性,阻滞部位高,预后较好 Mobitz II 型为器质性, 阻滞部位低,预后较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关,各按自身的频率出现。 心房率心室率(P-PR-

14、R); 根据潜在起搏点的位置不同,QRS波群形态可为室上型或宽大畸形。,发生机制: 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无限延长。 房室传导完全中断,出现房室分离现象。,II,V1,P,P,P,P,1、P波与QRS波群无关,各按自身的频率出现 2、心房率心室率(P-PR-R): P-P间距: 0.48s,心房率: 125次/分; R-R间距: 1.64s,心室率: 36次/分; 3、 QRS波群形态呈室上型,1、P波与QRS波群无关,各按自身的频率出现 2、心房率心室率(P-PR-R): P-P间距: 0.60s,心房率: 100次/分; R-R间距: 1.80s,心室率: 33次/分; 3、 QRS波群宽

15、大畸形,为室性逸搏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V1V2导联呈rsR型或M型,R宽大; V5V6导联呈qRS型或RS型,S波宽钝; 2. QRS时间0.12s(完全性),0.12s(不完全性); 3. V1 R峰时间(VAT)0.05s 4. 继发性ST-T波改变: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 置;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左束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呈宽大的QS型或rS型,r波极小,S波深而宽大; V5、V6呈宽阔的R波,其顶端粗钝或有切迹; QRS时间0.12s(完全性),0.12s(不完全性); 3. V5 VAT0.06s 4. 继发性ST-T改变:V1、V2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V5、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临床意义: 左前分支细长,容易发生传导阻滞。,3.左前分支阻滞,1.电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