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35206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月份业务学习演示文稿ppt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月份业务学习,静脉疾病病人的护理 普外二区:文春燕,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下肢浅静 脉扩张和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下肢浅静脉解剖生理特点: 1.浅静脉位于皮下,深静脉位于肌中间,大隐静脉起 自足背静脉网内侧,注入股总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 背静脉网外侧,注入膕静脉。 2.下肢远侧浅静脉管壁薄,承受静脉血柱压力大故 易发生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最多见,是因下肢浅静脉本身的病变或解剖因素所致。如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瓣膜发育不良,如长期从事负重工作使腹压增高,或长时间站立工作,造成下肢静脉压力

2、增高,而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 2.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病理为下肢深静脉病变。,下肢静脉曲张病因,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1)下肢沉重、酸胀:病情较轻时,仅在站久后 出现。 (2)浅静脉扩张、隆起、蜿蜒成团:病程越长, 症状越重。 (3)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色素沉着、脱屑、瘙 痒、湿疹样变,甚至慢性溃疡。 (4)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出血、慢性溃疡和 溃疡癌,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为了鉴别下肢静脉曲张的性质,需做静脉膜功能 试验: (1)波氏试验:是检查深静脉是否通畅的方法。检查时,患者站立,大腿上端绑扎止血带以阻断下肢浅静脉,然后嘱患者用力踢腿20次,或反复下蹲10次后,观察静

3、脉曲张程度的变化。若曲张静脉空虚萎陷或充盈度减轻,则深静脉通畅;若静脉充盈不减轻,甚至加重,或伴有患肢酸胀不适,表示深静脉不通畅。但对于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良者,此试验不可靠。,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2)曲氏实验: 曲氏试验:是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的试验。检查时,先让患者平卧,下肢抬高,使下肢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患者站立,立即松开止血带。若曲张静脉自下而上逐渐充盈时间超过30秒钟,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若曲张静脉自上而下迅速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但在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良时,此试验也不可靠。 曲氏试验:是检查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的试验。检查方法基本与试

4、验I相同,但在患者站立后不松开止血带,若曲张静脉迅速充盈,则表明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支持疗法:主要是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使曲张的静脉处于萎陷状态。同时注意休息,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以减轻症状使静脉曲张不再发展。但非手术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 病变局限,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 妊娠期妇女; 年老体弱或重要脏器功能不良,不能耐受 手术者。,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2)硬化剂注射疗法:硬化剂注射疗法是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内,使曲张静脉产生化学性炎症,进而使曲张静脉闭塞。 主要适用于:

5、曲张静脉轻而局限,深浅静脉瓣膜功能良好者; 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 术后复发者。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50葡萄糖溶液等。,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2.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根本的有效方法,凡深静脉通畅、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可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比较常见,治疗 效果不够理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 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水肿、浅静脉怒张和患肢胀痛是下肢深静脉血

6、栓形成的三大主要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种类型: 1.周围型:也称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主要表现是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 2.中央型 :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温升高。 3.混合型 :即全下肢深静脉主干均充满血栓,可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被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A中央型 B 周围型 C混合型,(一)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周围型及超过3日以上的中央 型和混合型。 1.溶栓疗法 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 链激酶:成人首次剂量为5

7、0万IU,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在30分钟内的静脉滴入,以后按10万IU/小时的维持剂量,连续静脉滴注,直到临床症状消失,并再继续维持34小时,疗程一般35天。用药期间,应监测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尿激酶:副作用小,优于链激酶。首次剂量3000 4000IU/Kg,在1030分钟内静脉滴入,疗程一般1272小时。以后根据监测纤维蛋白原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纤维蛋白溶酶:首次注射剂量为515万IU,静脉滴注,以后每隔812小时注射5万Iu ,共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2.抗凝疗法 常作为溶栓疗法与手术取栓术的后续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香豆素类衍生物。 肝素:为非常有效

8、的抗凝药物,一般成人剂量11.5mg/Kg,每46小时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并监测试管法凝血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2)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的患者,手术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发病3天内取栓最好,最迟不能超过l0天。因为超过l0天的血栓机化与静脉壁粘连,很难取除干净。取栓术后配合抗凝疗法。 1.静脉血栓取除术 适用于病期在3日以内的中央型和混合型。可切开静脉壁直接取栓,现多用带囊导管取栓,手术简便。 2.下腔静脉结扎或滤网成形术 适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近心端伸延达下腔静脉并发肺栓塞者。下腔静脉结扎,术后心脏排出量突然减少,可造成死亡,且并发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现多不主张应用,而以

9、各种滤网成形术代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通过合理的调护, 达到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疗程,早日康 复,因此,护理在治疗四肢血管疾病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疼痛; 自理缺陷; 睡眠紊乱;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静脉疾病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 (1)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安慰患者,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告知每项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焦虑恐惧和悲观情绪,勿让其感到孤独,多沟通交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

10、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信赖,带给患者心理安慰,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多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向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静脉疾病的护理措施,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有无下肢肿胀和胀痛,每4小时观察一次患肢皮肤温度、色泽、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并进行记录。每天测量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观察肿胀消退情况,尤其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与对侧肢体相比有无改变,肢体远端搏动有无减弱,有无压痛的条索状物。因病程如继续发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部动脉搏

11、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部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呈青紫色,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后果将不堪设想,故要严密监测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静脉疾病的护理措施,3.非手术治疗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内压力。严禁按摩患肢。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出现栓塞的24小时内,病人应:限制自身活动;保持呼吸节律正常。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人肌肤清爽、舒适 。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清洁干燥、无渣,减少刺激皮肤的不良因素。 4.术后早期活动、床上运动:病人卧床期间指导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应抬高患肢30;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

12、深静脉血栓形成。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疼痛、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预防肺栓塞。,静脉疾病的护理措施,5.健康教育 对病人的教育和指导是护理计划有效实施的保障 血管疾病的许多治疗和护理方法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有严格的适应证。如动脉供血不足,患肢应处在低于心脏水平,则症状可以减轻,而静脉疾病则正好相反。弹力绷带对静脉疾患有促使静脉回流和保护、支持作用,但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血液淤滞。所以保持患肢的组织完整而进行的护理措施是细致而琐碎,贯穿于病人日常生活中的,病人也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教育,才能配合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学会进行长期的自我健康训练。,静脉疾病的护理措施,腹主动脉瘤是

13、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腹主动脉瘤发生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导致病人死亡。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0:3。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腹主动脉瘤,临床表现 :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m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和呕吐。腹主动脉濒临破裂或破

14、裂时,病人可出现明显甚至剧烈的腹痛及腰背部疼痛、伴有休克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以及其它急腹症而延误了治疗。,腹主动脉临床表现,腹主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后,应考虑手术治疗。由于腹主动脉瘤是动脉壁变性薄弱后的膨胀增粗,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其发展结果是增大、破裂,常导致死亡。据统计:瘤体直径增大到7cm以上时,死亡率可高达70-80%。在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而未手术的病人中,1年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为15%,2年内约为30%,5年内约为60%,8年后无一例存活。同时主动脉瘤壁上的附壁血栓可能脱落,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严重时导致截肢或死亡。所以,对于腹主动脉瘤的病人,瘤体直径在5cm以上者原则

15、上均应手术。一旦有疼痛症状,趋向破裂者或瘤体压迫邻近组织或形成夹层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如病人有严重的心肺疾患等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时,内科治疗控制血压,消除紧张情绪以及适当的卧床休息,对于防止瘤体破裂是有一定帮助的。,腹主动脉治疗方法,腹主动脉瘤的术前护理,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

16、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 2.警惕瘤体破裂 由于动脉瘤的扩大是进行性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突发腹痛或腰背部痛常常提示是破裂前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注意病人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3.术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锻炼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病人戒烟(术前至少戒烟两周以上)、忌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饮食上食用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紧张情绪,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4.下肢循环的观察 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腹主动脉瘤的术前护理,由于腹主动脉瘤多见于老年人,很多病人合并心、脑、肾、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加之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