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12511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14 级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2014 年 12 月一、各章复习知识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及运算性能;2.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名称、特点,划分的主要依据;2.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5.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6.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 ;7.计算机中整数的表示: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有符号数的原、反、补码计算;8.计算机中浮点数的表示形式:尾数+阶码;9.常用英文字符的 ASCII 码的值(十进制值):

2、数字,大小写字母,空格,回车,换行;10.GB2312 汉字编码中的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之间的换算;GB-2312 中,在平面上把汉字分为 94 个区,每个区 94 个位。每个收进的汉字有一个固定的区位。例如“啊”字,位于16 区,01 位,这个区号和位号就构成了它的区位码“1601”。内码是保存在计算机中或文件中的汉字编码。它是十六进制的(当然在机器中是二进制了) 。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的转换关系方法:(1)区位码先转换成十六进制数表示(2) (区位码的十六进制表示)2020H国标码;(3)国标码8080H机内码举例:以汉字“大”为例, “大”字的区内码为 2083解:1、区号为 20,

3、位号为 832、将区位号 2083 转换为十六进制表示为 1453H3、1453H2020H3473H,得到国标码 3473H4、3473H8080HB4F3H,得到机内码为 B4F3H11.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六种主要的感觉媒体;12.计算机中图像的表示方式,常用的图像格式,计算未压缩的图像的大小;13.计算机中视频的表示方式,常用的视频格式,计算未压缩的视频的大小;14.计算机中音频的表示方式,常用的音频格式,计算未压缩的音频的大小;15.计算机中音频数字化的过程;16.JPE G 的压缩模式,通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及音频压缩技术;17.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4、,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应用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分类(作用范围、通信方式、拓扑结构) ;4.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软件组成和网络连接的设备;5.OSI 参考模型的组成,TCP/IP 参考模型的组成;6.域名的基本组成及逻辑结构,IP 地址的构成及标记法, IP 地址的分类及方法;域名:进行域名解析。域名解析的作用是由计算机的名字求解该计算机的网络层协议地址,例如 IP 协议的 IP 地址。域是划分网络主机的一种逻辑单元,域的引入是为了便于网络主机的命名以及对名字的管理。从域的观点来看,网络主机被划分到各个不重叠

5、的集合中。IP 地址的结构和类型IP 地址是一个 32 比特无符号二进制数。IP 地址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地址,它由二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是网络号(net-id) ,它是网络在互联网中的编号。第二级结构是主机号(host-id) ,它是主机在网络中的编号。P 地址包含五个不同的种类。其中三种 IP 地址用于Internet 上的一般使用,另外两种 IP 地址留作特殊用。前三类用于指定 IP 地址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从嵌入点符号的第一个数字,你可以辨认出 IP 地址的种类。 IP 种类及其 IP 地址的范围 IP 地址种类 第一个数字的范围 A 类 1 至 126 B 类 12

6、8 至 191 C 类 192 至 223 D 类 224 至 239 E 类 240 至 2557.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常用的网络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技术;8.Internet 的概念,Internet 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原理,常用的 Internet 接入方式;9.IE 浏览器窗口的基本组成,设置浏览器主页的方法;0 1 2 3 4 7 15 23 31A类 0 + NETid( 7位 ) HOSTid( 24位 )B类 1 0 + NETid( 14位 ) HOSTid( 16位 )C类 1 1 0 + NETid( 21位 ) HOSTid(8位 )D类 1 1 1 0 + 多 播 地 址

7、 ( 28位 )E类 1 1 1 1 0 保 留 为 今 后 使 用10.FTP 文件传输的方法;11.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过程,电子邮件的格式,使用Outlook Express 进行邮件帐户设置、发送、接收、阅读、回复、删除的方法。第三章 计算机组成与操作系统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 2.现代计算机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3.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数据和程序通过输入设备输入计算机,存放在存储器里面。然后经过编译器编译,形成二进制代码,即机器语言,叫做目标程序。计算机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经过控制器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贮器中取出数据,送到 CP

8、U 的寄存器,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循环执行,直至遇到停止指令。性能指标1、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条数。影响运算速度的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1)CPU 的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2)字长。CPU 一次运算的最大位数。(3)指令系统的合理性。2、存储器的指标 (1)存取速度。内存储器完成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者访问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储周期(2)存储容量。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3、I/O 的速度4.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分类,常用的操作系统;3.windows7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9、键盘、鼠标、启动、退出、注销) 、配置(桌面背景、屏幕分辨率、控制面板) 、应用(任务栏、窗口、记事本、画图、汉字输入法、格式化)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第四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101.Word 的主要功能:文字编辑、文字校对、格式排版、图文处理、表格绘制、帮助;2.Word 的启动和退出方法;3.Word 工作窗口的基本构成:标题栏、功能区、工具栏、标尺、文档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最小化按钮、还原/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任务窗格;4.文档的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关闭;5. Word 视图的使用:页面、大纲、WEB 版式、阅读版式、草稿;6.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移动和

10、定位,文本的选择,插入内容,删除、撤消,剪切、移动和复制操作,定位、替换和查找操作、插入符号操作)的方法;7.Word 文档格式与版面设置,包括:(1)字体和段落格式设置: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分栏排版;(2)项目符号和编号;(3)边框、底纹、页眉和页脚的添加;8. Word 表格的建立与编辑,包括:(1)表格的建立(3 种方法:插入表格、 “表格”绘制、文本转换成表格) ;(2)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表格选择:表格的选定,单元格的选定,行的选定,列的选定,可以用鼠标直接选定。表格编辑:包括插入新的行、列、单元格;删除单元格、行、列,删除全表的操作。删除操作则先选中要删除的内容,然

11、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定相应操作。表格修饰:包括表格的拆分,表格的合并,添加表头斜线,自动套用格式的应用。表格的拆分包括拆分单元格,拆分整行,拆分整列各单元格,这些操作可以通过先选定相应内容。表格的合并操作主要有合并单元格,合并整行、整列,这些操作可以通过选定相应内容后,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定相应操作即可。添加表头斜线可以通过打开“表格”并选定“绘制斜线表头”项,弹出的“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来进行。自动套用格式的应用可以通过打开“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来进行。表格格式化:表格的排版包括表格中文字的对齐,修改表格框线和添加底纹,表格位置调整。9. Word 对象

12、的插入,包括:(1)图片的插入 剪贴画、来自文件;(2)文本框的插入 插入、编辑、调整大小、移动、设置属性;(3)图文混排技术 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文字上方、文字下方。第五章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1.Excel 2010 窗口及其组成;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数量关系,默认工作表数量及名称;3.单元格地址及单元格区域的表示方法;4.拆分和冻结的含义及作用;5.如何在单元格中另起一行输入数据(换行) ;6.单元格格式的设置;7.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方法;8.公式的使用和常用函数使用;9.数据排序分类,分类汇总方法; 10.图表的建立、编辑

13、、修改及修饰;11.工作表的页面设置。第六章 演示文稿软件 PowerPoint 20101. PowerPoint 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2. 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3. 幻灯片中文本、图形、SmartArt、图像(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4. 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交互设置。5. 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第七章 程序设计基础与基本数据结构1.程序设计方法学与风格(概念)2.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及特点)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的基本概念,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

14、性;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比较)4.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5.基本线性数据结构(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6.基本非线性数据结构(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7.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第八章 数据库系统与软

15、件工程基础(一)数据库系统基础部分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 E-R 图,从 E-R 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二)软件工程基础部分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

16、测试和系统测试。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二、考试方式及题型1.考试方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 120 分钟。2.考试题型:试卷满分 100 分,包括单项选择题(20%) ,填空题(20%) ,判断题(20%) ,简答题(40%) 。三、各章内容分布比例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约 20%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应用约 15%第三章 计算机组成与操作系统 约 15%第四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10 约 20%第五章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 约 10%第六章 演示文稿软件 PowerPoint 2010 约 10%第七章 程序设计基础与基本数据结构 约 5%第八章 数据库系统与软件工程基础 约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