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12576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化学教育论文:浅析学习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新课改的目标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步调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观。以便使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而其的基本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心理教育,化学教学,渗透从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和考虑,教师在学校里所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班集体活

2、动的领导者、教育事业的科研者。更应是广大学生心理的辅者。因此,根究新课改的目标,再通过我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并结合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我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浸透一定的心理辅导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应把部分精力着眼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学习心理辅导。特作规划如下:一、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的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体的方式总结为3点。1、联系实际,培养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让所教的化学知识与生产、

3、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讲解过程中,可结合生活和生产中灭火的例子。如:一些精密的仪器着火时,可用液态CO2灭火器进行灭火;普通物质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原理也是CO2灭火)进行灭火;同理念,在对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讲解过程中,可结合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时要做灯火试验防止发生危险的方法来比较直观的进行说明等。以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化学事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些现实中具体的例子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关注日常事物的求知欲。2、补充试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变幻

4、无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激动、兴奋。因此。补充一些有趣的实验教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CO2的实验室制法,课本上介绍的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教师演示后现象明显透彻,但在平时的练习或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问题,如果在上课时老师只是一带而过的告诉学生不能,或是用化学的专业用语去解释,学生有可能不能理解或深刻的记忆,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个试验穿插进来一起演示,通过现场亲眼的鉴定学生一定能更好的理解并记忆深刻。加之理论的讲解是学生能自己表述实验的现象和此现象发生的原理。这样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由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理,学

5、生对许多实验现象都很感兴趣,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再是他们享受求之乐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主动的求知欲。3、讲化学史,培养兴趣利用化学史进行意志品质教育。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化学家在从事科研究中,不畏实验过程的危险、实验条件的恶劣、多次试验失败后的打击,不畏“权威”、“智者”的嘲笑、蔑视,坚信自己的能力及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不懈努力,最终取得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成就。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对约四百吨铀沥青矿物、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一次一次的分离、一点一点的测量,最终提取出一克雷。如此繁重的工程是在简陋的棚房里、煤屑飞扬的艰苦条件下完成,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目

6、标是不可能实现的。门捷列夫在提出现今仍广为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之前已思考了将近二十年等。通过对一些伟大科研事迹的介绍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研究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的诸多困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经过这些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时逐渐的克服畏怯、退缩、盲从等不良品质,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能力大大增强。二、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信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自信何谈探索求知,自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结为以下3点:1、 分散难点教学中发现对化学学习没兴趣的学生中,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化学太抽象,无法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化学的教学中分散难点显得尤为重要

7、。根据教材的要求来进行备课讲解,以不拓展加深知识为前提,尽量分散难点。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再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应用的增多来慢慢提高要求。另外,在教学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上提问,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果万一回答不上来,则做一些提示,以便使正确的答案最终从学生口中答出,并在回答完之后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鼓励学生经常在作业后批示一些鼓励性的话,如“有进步,加油。”“很好,继续努力。”“进步很快,继续加油。”等,以此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要放松学习。3、自拟试题在考前,复习完酸和碱后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考试要求以本

8、课的内容为基础,每人出10道题(7道选择题,3道填空题),然后,与同桌交换作答,再由出题人批阅。自拟试题的好处是:在出题时,学生对出题的范围、内容有很明确的了解,出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全面复习并掌握此内容,从而达到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回答别的同学出的试卷问题时,又是一个检测巩固的过程,而且,对自拟试题学生也很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觉得,以前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现在学生同样也可以出题考同学,体验了出题的感觉,觉得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三、多和学生交流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方式很多,如一句口头的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可能成为其学习的动力。学生有时候就是

9、靠着与任课老师的那份感情来学习的,即“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多沟通,热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份亲切感,喜欢上自己的课。平时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多沟通。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每次考试后,对班中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应只有责备和指责不满,更应做的是帮他们看卷子,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用慈爱真挚的话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考试只是检测你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目的是让你从中总结经验,以便以后学得更好。要让他们保有一颗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并迎接考试,而不是把考试当成一种负担,把自己当成考试的机器,要让他们明白考试只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合作

10、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易诱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我们应逐步改进对学生以及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提倡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可“给课堂增添巨大的活力”。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关注课堂内尽可能多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才可得到充分发挥,围绕学习的主题积极的思索、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勇于实践,在

11、教师的组织协调下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心理问题的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需要我们教师的齐心协力和不懈探究,它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课题。由于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不足,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看法及做法,还有待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总结完善。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我很有信心那样的教学将很快的推上日程,并加以推广。参考文献:1 徐秀娟.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Z1) 2 韦筱青. “双育”渗透 和谐的教育效果论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功效J. 柳州师专学报, 2001,(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