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举肢蛾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10640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桃举肢蛾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核桃举肢蛾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核桃举肢蛾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桃举肢蛾防治-图文识别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桃举肢蛾防治-图文识别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核桃产区。 【为害特点】幼虫.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又名核桃黑或黑核桃,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为害核桃生产的最严重的一种虫害,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核桃产区。 核桃举肢蛾成虫【为害特点】幼虫蛀入果实后蛀孔出现水珠,初期透明,后变为琥珀色。幼虫在表皮内纵横穿食为害,虫道内充满虫粪,一个果内幼虫可达儿头。被害处果皮发黑,并逐渐凹陷、皱缩,使整个果皮全部变黑,皱缩变成黑核桃,有的果实呈片状或条状黑斑。核桃仁发育不良,表现干

2、缩而黑,故又称为“核桃黑 ”。早期钻入硬壳内的部分幼虫可蛀种仁有的蛀食果柄,破坏维管束组织,引起早期落果。有的被害果全部变黑干缩在枝条上。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 58m。,翅展 13mm;雄虫较小,全体黑褐色,有光泽;复眼红色,触角丝状,下唇须发达,从头部前方向上弯曲;头部褐色被银灰色大鳞片;腹部有黑白相间的鳞毛;前翅黑褐色,端部 1/3 处有 1 月牙形白斑,后缘基部 l/3 处有一椭圆白斑;后翅褐色,有金光;足白色有褐斑,后足较长,静止时向侧后上方举起,故称举肢蛾。卵长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白色、黄色或淡红色,孵化前呈红褐色初孵幼虫体乳白色,头部黄褐色;老熟幼虫体淡黄白色,各节均

3、有白色刚毛,头部暗褐色。蛹纺锤形,被蛹,黄褐色。茧椭圆形,褐色。 【发生规律】在河南一年发生 2 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 13cm 深的土内、石块与土壤间或树干基部皮缝内结茧越冬。第 2 年 6 月上旬至 7 月化蛹,6 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 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 月中旬开始咬穿果皮脱果入土结茧越冬第三代幼虫蛀果时核壳已经硬化,主要在青果皮内为害,8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脱果结茧越冬。一般深山区被害重,川边河谷地和浅山区受害轻;阴坡比阳坡受害重;沟里比沟外重;荒坡地比耕地受害重;5、6 月份干旱的年份发生较轻,成虫羽化期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冬、春细致翻翻树盘,

4、消灭土中越冬成虫或虫蛹。2、7 月上旬摘除树上被害果并集中处理成虫羽化出土前,可用 50辛硫磷乳油或 25%喹硫磷乳油 200300 倍液树下喷洒,然后浅锄或盖一薄层土。 3、以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和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两个防治关键期。可用下列药剂:25 高效氯氰菊梅毒乳油 20003000 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 25003000 倍液;20菊马(氰戊菊酯 马拉硫磷)乳油 20004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 10002000 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 10002000 倍液;50敌敌畏乳油 10002000 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 10002000 倍液;40 乐果乳油10001500 倍液,喷洒树冠和树干,间隔 1015 天喷 l 次,连喷 23 次,可杀死羽化成虫、卵和初孵幼虫。本文摘自: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