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理论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3669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理论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程理论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程理论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程理论研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程理论研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理论研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理论研究》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课程理论研究,一、心理学与课程 亚里士多德 (1)从出生到六岁-家长 (2)七岁到青年期-国家 (3)青年期到十七岁-国家 (4)高等教育:青年中极少数优秀者,一、心理学与课程 灵魂的三个组成都分: (1)表现在营养和繁殖上的植物灵魂; (2)超越各种植物的特性而友现在感觉和愿望上的动物的灵魂; (3)超越各种动植物的待性而表现在思惟或认识上的理性的灵魂。 这三部分灵魂顺应三方面的教育: 植物的灵魂体育; 动物的灵魂德育; 理性的灵魂一智育。,一、心理学与课程 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 洛克:“教育的事情,并不是要使青年人精通任何一门学科,而是要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有

2、能力学会这门学科。” 代表学科:数学-更有利于培养推理官能 设置课程,不是为了这些学科本身的价值,而是在于这些学科对心智的训练价值。 例如:学校开设拉丁语和希腊语来锻炼学生的记忆官能,一、心理学与课程 赫尔巴特: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观念联合”(association of ideas) 首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官能,而是要提供适当的观念(或者说知识)来“充实心智”。 其次,官能心理学只注重课程的训练作用,而观念联合论重视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扩充。 赫尔巴待根据儿童多方面的兴越来决定课程内容。 重要的不是个别知识,而是知识的整体。 兴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使新旧观念联合起来。 观念联合

3、说尤其注重教材的排列和教学的步骤。,一、心理学与课程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批判 形式训练说所设想的各种天赋官能纯粹是一种玄想,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这类现成的官能等待训练。再者,离开具体的内容奢谈一般能力的训练是荒唐的。 赫尔巴特以为心是由课程内容构成的,因而教材的序列对心的形成有重大影响,这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批判“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和 “教育就是从外部进行塑造工作” 认为“教育是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一、心理学与课程 行为主义对西方学校课程影响 (1)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强调行为目标; (2)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由简至繁累积而成; (3)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 (4)主张

4、采用各种教学媒介进行个别教学; (5)提倡教学设计或系统设计的模式; (6)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 (7)赞同教学绩效、成本效应分析和目标管理等做法。,一、心理学与课程 (二)认知心理学与课程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关注学科的知识结构或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 :“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这促使人们去思考最佳的学科结构的问题。 学科结构的思想一度被广泛用于课程设计,并把这种课程作为培养训练有素的未来科学家的途径。这种课程在实践中也碰到一些问题。正像布鲁纳等人所描述的,许多课程在设计时是这样,但在实施

5、时常常会失去最初的样子,陷于不大成样子的局面。,一、心理学与课程 奥苏贝尔:“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 “同化”作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以便把新知识“挂靠”( “抛锚”)在这些有关的观念上; 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这些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一、心理学与课程 “逐渐分化”(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 原理 为了使课程设计符合同化理论,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对每一门学科的各种概念加以鉴别,按照其包

6、摄性、概括性程度,组织成有层次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先呈现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逐渐呈现越来越具体的概念。目的是为了使前面学到的知识可以成为后面学习的知识的固定点,以便产生新旧知识的同化。,一、心理学与课程 当代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的加工过程。 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可看做认知结构三个方面:知识的表征、知识的类型和知识的组织。,一、心理学与课程 1知识的表征 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储存于大脑的方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识世界有四种不同的认知因式(结构): 感知运动阶段,

7、认识活动建立在感官的即刻经验上; 为前运演阶段,认知活动方式为身体的运动和知觉经验, 具体运演阶段,认知活动方式是根据具体形象 形式运演阶段,认知活动方式是根据逻辑规则来思考问题,一、心理学与课程 2知识的类型 知识的类型是指语义记忆的类型 描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3知识的组织 知识的组织是指长时间记忆中知识的组织,包括因式理论,群集研究,层次网络模型,流程图等方面。,一、心理学与课程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课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行为主义),也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而是学生学习的起因,即学生学习的信感、信念和意图等这些是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

8、内部行为。在他们看来,如果课程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 罗杰斯:意义不是内在于课程之中的,而是个人赋予其上的。所以,怎样呈现课程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一、心理学与课程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课程 合成课程(confluent curriculum)。 这种课程强调情感与认知的整合,即通过把情感因素增添到常规课程中去,赋予课程内容以个人意义。 合成课程由下列要素构成: (1)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2)强调思维、情感与行动的整合 (3)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有密切关系,并对学生的情感祁理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

9、自我是学习的法定对象 (5)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一、心理学与课程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 语言智能; 逻辑一数学智能; 视觉一空间智能; 音乐一节奏智能; 身体一运动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 存在智能。,多元智能课程 在幼儿早期进行“多彩光谱式学习”,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各种智能优势与强项; 小学阶段实行重点实验学校,在小学除了读写算课程外,还开设计算机、音乐、体育等课程,每大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多元智能; 初中阶段施行“实用智能”,即把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特别是实践智力与加德纳的人际智能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10、 在高中阶段,进行“艺术推行”,仆发艺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实施“多元课程”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专题作业项目,即试图通过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学习中的智能“长势”,来呈现学牛的智能强项; “学徒制式”方法,即认为智能特长的学生不适合到教室中跟班学习可以像大学教师带研究生一样进行“学徒制式”学习。,二、社会学与课程 (一)社会学与课程设置 柏拉图的理想国: 儿童七岁以前主要是做游戏和听故事。七岁进学校接受训练直到 十八岁左右,主要课程是体育和音乐。体育为了锻炼身体;音乐为了陶冶心灵。另两种人在随继两年的军体训练后,(哲学家、军人)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 “哲学家”

11、还需要继续学习五年,主要攻读辩证法。,洛克的教育漫话:如何培养绅士 德性培养、体育锻炼之外; 学习各科知识,如阅读、写字、图画、英语、外语、地理、历史、算术、几何、法律、伦理学、天文、速记, 一两种手艺如园艺和簿记等。,卢梭:自然教育 教育分为四个时期: 1)由出生到二岁左右是婴儿期 (2)二岁到十二岁是儿童期 (3)十二岁至十五岁是青年期 (4)十五岁至二十岁是育春期,斯宾塞:为完美生活作好准备 教育分为五个部分,相应的课程: (1)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 (2)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伦理学、算术、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外语; (

12、3)准备做父母的教育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4)准备作公民的教育历史 5)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绘画、雕刻、音乐、诗歌。,(二)教育社会学流派对学校课程的透析 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功能课程、冲突课程、解释学派都从不同的视角透析了学校课程 1、功能主义与课程 法国学者涂尔干:社会团结 学校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学生社会化,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2、冲突理论与课程 强调社会矛盾、权力差异和社会变化 学校的主要活动是传递特殊的身份文化(identity culture),即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某种身份的语言、美的意识、价值标准和风度。,3、解释理论与课程 解释理论则是一种微观社会学。

13、主张对学校课程内容进行研究。 “知识”都不是中立的,而是都带有社会偏见的。 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知识,学校教育过程成了教育知识的分配过程。 阿普尔:“文化霸权” 伯恩斯坦:社会语言编码,三、哲学与课程 拍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开了课程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先河。 培根,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 德国教育家拉特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英国教育家格克(人Locke)都受培根的影响,并把培根的知识论和方法论应用到学校教育,逐渐形成了百科全书的课程体系,推动了近代学校课程的发展。,(一)实用主义哲学与课程 杜威:主张抛弃“把教材当作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的观点, 要把课程与儿童的经验结

14、合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 把全部课程与学生主动的作业如纺织、烹任、金工、木工等结合起来,(二)分析哲学与课程 赫斯持博雅教育与知识的性质 掌握人类在理解世界时所形成的七、八种独特的、可作为任何学习之基础的知识的形式;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历史、宗教、文学与艺术、哲学。 教学大纲和课程不能简单地根据信息和孤立和技能来编制,必须招它们编制得尽可能向学生介绍知识的每一种基本形式、每门学科的各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并且必须把它们编制得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包罗全部知识,(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哲学思潮 1、人文主义 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十八九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 它坚持人

15、性不变的哲学观,认为人性美好,并且永恒不变,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表现为: 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上,“立足于整体的人、完美的人”; 第二,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行为上,重人文科、轻理科,强调严格训练,强调遵从而不是创造。 第三,在课程编制与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潜在课程的作用 第四,在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上,重视人性关怀,把教学活动视为一种情感的交流。,(二)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强调事物的有用性,认为“科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有用性”。 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 弘扬创新精神。 科学主义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科学主义以科学、学问、技术理性为中心,关注的核心是事实,主要任务是发现规律、掌握一般。思维方式从思辫向实证的转变。,四、课程的文化学基础 首先,从文化与课程内容看,课程是文化的一种形态 其次,文化学的基本范畴为课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其三,文化模式制约着课程的建设, 再次,传播社会文化是课程的重要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