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03665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三峡 郦道元1注释1译文2创作背景22、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2译文3创作背景3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3注释3译文44、与朱元思书 吴均4注释5译文6创作背景65、野望 王绩6注释6译文76、黄鹤楼 崔颢7注释7译文8创作背景87、使至塞上 王维8注释8译文9创作背景98、渡荆门送别 李白10注释10译文10创作背景10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11注释11译文11创作背景1210、富贵不能淫 孟子12译文12解释12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3注释13译文15创作背景1512、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15注释16译文16背景介绍1713、愚公移山 列子17译文18创作背景1814、饮酒 陶渊

2、明19注释19翻译1915、春望 杜甫19注释20折叠译文20创作背景2016、雁门太守行 李贺20注释:21译文21创作背景2217、赤壁 杜牧22注释221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22译文23注释2319、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23译文24注释:2420、龟虽寿 曹操24译文24注释2421、赠从弟 刘桢25注释:25译文2622、梁甫行 曹植26注释2623、浣溪沙 晏殊27译文27注释272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 欧阳修27注释27译文28创作背景2825、相见欢 李煜28译文28注释2826、如梦令 李清照29译文29注释291、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3、,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3) 嶂(zh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

4、不是(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6)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7)襄(xi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15)回清

5、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16)绝巘(y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19) 良:实在,的确,确实。(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25)沾:打湿。(26) 裳(chng):衣服。译文在

6、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

7、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创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以水经为纲,写就水经

8、注。2、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四时:四季。俱:都。歇:消。乱:此起彼伏。夕日欲颓:

9、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

10、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11、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3)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5)行:散步。(6)念:考虑,想到。(7)者:的人。(8)遂:于是,就。(9)至:到。(10)寻:寻找。(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12)寝:睡,卧。(13)相与:共同,一同。(14)中庭:庭院里。(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6)藻

12、、荇(x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18)也:是。(19)但:只是(20)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21)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

13、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2.

14、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6.自:从。7.至:到。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 绝,绝妙。10.皆:全,都。11.缥(pi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4.急湍(tu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20.轩邈(mi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