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02012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政策制定》ppt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政策制定,目录,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3.实证研究:中国的政策制定 3.1 集成电路的产业政策探究 3.2 开发怒江水电站的政策分析,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1.1 概念解析 政策 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的时间为了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些列的措施、法令、谋略、办法、条例的总称。 政策过程 从政策问题提上议程,形成政策文件,做出政策决定,实施政策内容,评估及反馈政策结果,做出政策修正等一系列政策循环周期的总和。,* 陈玲. 制度、精英与共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过程研究D.2005 陈振

2、明.政策科学MP54 大岳秀夫.政策过程MP3-4,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1.1 概念解析 框架 设定概念、变量及变量间的一般关系,帮助研究者限定研究对象、分析层次和研究范围。 理论 关于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的推理或命题。 模型 对有限参数和变量做出的精确假设。 , 埃里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性的理性选择:对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的评估.2004,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精英理论 精英政党 (2)派系研究 非正式团体、“关系” (3)官僚组织研究 讨价还价模型 各自为政模型 竞争说服型模型,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1.2 研究现状 1.2.2

3、国内研究 (1)特色政府 议行合一、政党合一、 文化传统 (2)特定参与者 技术官僚 政治权威 社会精英 (3)特色决策模式 摸着石头过河 集体领导决策 领导小组 上下来去,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1.3 共识理论 1.3.1 共识框架基本概念和视角 (1)共识是中国政策过程的目标 (2)达成共识的方式 圈阅 会议 协调 动员 听证,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1.3.2 共识框架的变量体系,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 个体行为模型 参与者的态度取决于政治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权衡,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1.3.3 政策

4、过程的微观模型 . 简单共识模型 只要一方反对,就无法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其实是修改的过程。,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 科层共识模型 科层结构中,较高职位的官僚有较大的政策权重,其他参与者趋于取得高层认同。,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 系统知识模型 知识分布和权利分布的匹配程度影响政策过程的效率。,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 演进共识模型 随着组织利益凸现、决策主体多元化,共识模式将趋向竞争模式和讨价还价模式。,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1 概念解析 议程设置 是指对各种议题依

5、重要性进行排序。 可以把议程分为三类: 传媒议程:大众传媒频频报道和讨论的问题 公共议程: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政策议程:决策者认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5),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1 模式分析 依据政策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众参与的程度区分出六种议程设置的模式。,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1关门模式 最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如1988年物价闯关。,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2 动员模式 与关门模式一样, 动员模式里的议程也是由决策者提出的; 与关门模式不同的是, 在动员

6、模式里, 确定一项议程后, 决策者会千方百计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 1. 广大民众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关门模式的正当性遭到普遍的质疑 2. 所涉及的议程执行起来需要得到民众普遍、自觉的合作 3. 决策者缺乏实施该议程所必需的资源 例子:土改、三反五反,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3 内参模式 议程不是由决策者提出的, 而是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政府智囊们提出的。在这个模式里没有民众与决策者的互动, 只有智囊们与决策者的互动。 毛泽东时代的内参模式有三个特点: 1. 内参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与国家安全有关 2. 内参主要不是来自研究机构, 而是来自参

7、谋和情报收集机构 3. 内参往往是个别“智囊”的作品, 而不是“智库”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内参模式更为常见, 究其原因, 最关键的是, 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4 借力模式 在内参模式中, 政府智囊们只关心自己的建议是否会得到决策者的青睐。借力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政府智囊们决定将自己的建议公之于众, 希望借助舆论的压力, 扫除决策者接受自己建议的障碍。 原因:智囊们深信自己的建议有强大的民意支撑, 而政府内部却存在反对的声音。 案例:市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5 上书模式 这

8、里的“上书”是指给决策者写信, 提出政策建议, 不包括为个人或小群体作利益申述之类的行为。上书模式与内参模式十分相似, 都是有人向决策者提出建言, 不同之处在于建言人的身份。在内参模式里, 建言人是政府的智囊或智囊机构; 在上书模式里, 建言人不是专职的政府智囊。 案例:怒江水电梯级开发,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6 外压模式 与上书模式一样, 在外压模式里, 议程变化的动力来自政府架构之外。它与上书模式不同之处不在于“外”, 而在于“压”。在上书模式里, 议程的提出者希望通过给决策者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议程设置; 在外压模式里, 议程的提出者虽然不排除摆事实、讲道理

9、的方式, 但他们更注重诉诸舆论、争取民意支持, 目的是对决策者形成足够的压力, 迫使他们改变旧议程、接受新议程。 1. 只有在初始阶段, 外压模式里的议案倡导者是可以确定的。 2. 外压模式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少数人关心的议题变为相当多人关切的公众议程, 否则压力便无从产生, 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3. 由于头两个特点的存在, 研究者很难准确断定外力通过什么方式最终影响了议程的设置,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6 外压模式 现在外压模式越来越常见,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压力从何而来? 压力为什么会产生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 压力来源: 1.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高

10、增长率也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2. 社会分化程度越来越高 3. 中国的改革到了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候了,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2.2 模式分析 2.2.6 外压模式 压力为什么会产生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压力在 四个领域的变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 利益相关者的施压(区域政策) 2. 非政府组织的卷入(环保NGO) 3. 大众传媒的转型(数量与质量) 4. 互联网的兴起,3.实证研究:中国的政策制定, 3.1 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 3.2 开发怒江水电站的政策研究,3.1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 3.1.1集成电路的产业背景 集成电路产业特点 集成电路是世界公认的“使其他工业黯然失色

11、,又使其他工业得以繁荣的技术”;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被称为“经济引擎”,* 陈玲. 制度、精英与共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过程研究D.2005,3.1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 3.1.1集成电路的产业背景 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产业初创阶段(1965-1978):技术上主要依靠国内的技术力量,科研机构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产业方面,这一阶段全国建成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但产量比较低 产业形成阶段(1978-2000):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中国主要靠引进国外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并开始逐步形成集成电路规模生产的能力。但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仍

12、在持续扩大 产业发展阶段(2000- ):由于国家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0年后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发展的高潮。外商投资为主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3.1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3.1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 3.1.2 909工程的政策过程分析 (1)议程设立阶段:在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九五”规划时,几位海外专家和部长在副总理办公室谈话,说服副总理同意上909工程。1995年12月13日在总理办公室会议上决定上909工程,同时确定了项目的选址和启动资金来源。 (2)立项审批阶段:1995年12月27日,电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家计委申报909工程芯片生产线

13、项目建议书。1996年1月17日,总理决定组建华虹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芯片生产线项目。1996年3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909工程立项。,3.1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 3.1.2 909工程的政策过程分析 (3)确立方案阶段:通过成立“十人专家小组”研究项目建设方案。在考察了国外十几家芯片厂商后,最终与日本NEC签订合资公司的总协议。 。 (4)开工建设阶段:1997年10月,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2月生产线建成投产,2000年底达到月投片2万片的规模产量。,3.1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探究, 3.1.3 909工程的政策形成过程,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

14、1 相关理论 政策网络是指在处理决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团体与政府角色的微观分析以及处理权力分配的宏观分析的连结桥梁,是分析国家与市民社会组织之间制度化的交换关系的工具,反映特定利益在某一政策领域的相对地位或者权力,政策网络影响政策结果。 利益协调学派的代表人物罗茨认为,政策网络是基于资源相互依赖,而彼此关联的复杂组织;政策网络是一个政府与利益团体的权力互赖关系,在此关系型态中互相交换资源。,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1 相关理论 根据罗茨的看法,政策网络的资源可以分为权威、资金、合法性、信息与组织等五种类型。 1. 政策社群是指有权参与某种特定政策决策与执行过程的团体或个人形成的网络,

15、如果这种政策社群所代表的是某种地域性的利益,又可称谓是地域社群。 2. 专业网络是指以专业团体或人士为核心的网络。 3. 府际网络是一种以地方政府为代表性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4. 生产者网络是以生产者为主要角色的网络。,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1 相关理论 专业网络是指以专业团体或人士为核心的网络。 府际网络是一种以地方政府为代表性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生产者网络是以生产者为主要角色的网络。 5. 议题网络是指参与某种议题讨论,或者受到这种特定议题所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为主体所构成的网络。,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1 相关理论 这些政策网络中网络组合结构和互动方式影响政策

16、结果。其中,府际网络、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描述的是一般组织间的关系,而政策社群和议题网络表现的则是利益集团和政府间的关系。网络的类型依据关系的紧密性呈现一系列的光谱,政策网络是通称,政策社群处于网络内部关系紧密的一端,而议题网络则处于松散的另一端。,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1 相关理论,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1 相关理论,3.2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3.2.2 开发怒江水电站政策分析 怒江事件经过 1995年,国家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前期勘查 1998年委托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查设计院和华东勘查设计院进行前期规划。 1999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对怒江进行开发,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牵头,用招标的方式确定由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怒江中下游石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