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1713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新平县扬武镇小学 普佳荣不知从何时起,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内部管理机制的滞后影响了我校在改革发展中的竞争力,教师精神状态疲软使学校发展的前景一片黯淡,长期低迷的教学质量使学校昔日的光辉不再,昔日良好的社会反响逐渐冷淡,昔日的龙头学校变成了一所薄弱学校。作为学校的一员,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倍感生存发展的压力,特别作为接替学校管理者后来的我,更心情沉重。时至2007年,学校走到了发展史上的十字路口。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学校的命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尊重和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

2、发展,立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确定了新的方向。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努力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健康运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观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指导、评价学校发展总的指导方针,更为引领我们薄弱学校突破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对薄弱学校发展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

3、本观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尊重和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教育,即科学教育发展观,对教育及其学校的发展,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这种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它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发展中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新要求。具体表现为:

4、学校要首先真正转变育人观念,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要关心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育人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注重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的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使学校的人财物信息等协调运作,克服“重管轻理”、“重控制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让一切设施、资源及管理围绕为学生服务来进行。二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学校教育及发展是长久之计而不是应急之举,必须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

5、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包括教育体制、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应该进行改革创新,以突破计划经济的固有模式,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由此可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就是审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其办学理念、办学过程、办学效益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稳定、有序、持续的发展态势和良性循环。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薄弱学校发展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科学发

6、展观要求学校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的方向,形成特色,这是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最佳突破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要求每个中小学校都应该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打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格局,追求学校的发展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化。一个学校能否发展下去,或是否能保持良性的发展态势,学校自身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这当中,固然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对发展定位的思考与探求。只有这种探求和思考,才能弄清本校与其他同类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挖掘出自身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路子,这是一个学校发展

7、的前提条件。把优势发展成特色,走特色办学之路成为薄弱学校建设与改造的最佳选择。看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不是看一所学校学生的分数高不高,而是看这所学校有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特色是薄弱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薄弱学校要静下心来,找准优势,苦练内功,从内至外,树立特色学校的鲜明形象,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特色办学、振兴学校之路。思考之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校必须有师生认同,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是薄弱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知道,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校园的美化,也不仅是校园环境的营造,更不是局限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或个性特长的培养。校园文化是学校风貌和个性的总

8、和,是社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学校的反映,它包括观念系统、制度系统、环境建设系统和文化活动系统等方面。观念系统是指为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所确定的校训、校风,以及校歌校徽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含学校的领导作风、治学态度、教育传统、人际关系的氛围等。制度系统是指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管理规章、评价奖惩制度等。环境设系统是指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等。文化活动系统指有意义的师生文化艺术活动。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但这种校园文化是否积极健康,被师生认同,具有稳定和激励作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则因校而异。许多名校之所以出名并且保持旺

9、盛的发展活力,长期积淀下来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起到了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的激励作用;许多刚兴起的新办学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瞩目,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为代表的校园文化独树一帜,不能不说是其迅速发展的助推剂。思考之三: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学校必须有一个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从而引领学校朝着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这是薄弱学校发展的组织保障。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之后,把目标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学校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就是学校的领导班子。能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一是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对学校主要领导的遴选,二是靠学校领

10、导班子的自身努力。一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变化快慢,是通过以校长为首的整个班子的合力作用体现出来的。在当前形势下,要保持班子的活力和战斗力,必须改革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要实行校长职级制和校长退出机制;建立教育系统干部人才库,实行正常的干部交流制度;赋予校长真正意义上的干部聘用权力等。至于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中是否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可以通过督导评估和群众评议是否满意的方式来加以考核和评价。思考之四: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学校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薄弱学校改变面貌的治校之本。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学校的一切工作目标必须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11、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薄弱学校弱之根本在人的素质,它包括思想道德意识滞后、业务水平能力低下、工作作风疲沓等诸方面。因此,治弱必先强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治校之本。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从抓师德建设入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根本,纽住业务水平的提高为重点,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构建教师学习、研讨、合作的平台,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薄弱学校面貌的改变提供根本保障。思考之五: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

12、实学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这是薄弱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最高价值目标。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培养,一是要求我们首先树立符合二十一世纪时代潮流的新型学生观、人才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培养目标,促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二是要求我们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彻底改变过去“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民主、法治、环保、国情等

13、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也深入领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要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把当前实行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为薄弱学校稳定发展打好基础。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学校发展有无清晰的符合实际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能否把自身优势发展成为特色优势,学校能否真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能否像接力赛一样持之以恒地积淀自己优良的校园文化并通过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去不懈努力,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这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评价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