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1574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术语及事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一. 教学重、难点1. 读诗法:(1)词类活用例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使动)例2: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意动)例3: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n.v.)(2)断句:(分为读法断句与内容断句)常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二二三)常例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四三)常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二三)特例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合)特例2: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句二五)特例3(独词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时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对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七言,多对多)鸡声茅店月,人迹

2、板桥霜。(五言,多对多)(3)倒装:例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主谓)例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动宾)例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介宾)例4: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状中)(4)省略:例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省主语)例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省动词)例3:日出寒山寺,江流宿雾中。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省介词)例4: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省连词)(5)词汇的积累: 实词:数量极大,且涉及用典、修辞等问题,不多读多记,读诗的能力会受到限制的。例1: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镜子的代称)例2: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女子眉

3、黛)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用吴王阖闾典,后代指佩剑) 虚词:注意特殊用法。例1:今宵胜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尽量)例2: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整)例3: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能)例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吗)附:读词曲法A. 注意句读(标点符号);B. 注意起领字;C. 注意对偶;D. 注意炼字; E. 注意上下阕(片)。例: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

4、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1)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2)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1)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2)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2. 诗歌与表达方式:(1)记叙层面是读懂诗歌的基础! (2)抒情层面

5、是诗歌鉴赏的核心和指归! 自己:孤独、闲情、思古抒情 与人:亲情、友情、爱情、襄助 国家:忠诚、战乱、际遇总而言之: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聚、散、思、忆,感时、伤己。 怀古伤今往往有所凭借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3)描写是诗歌艺术性的体现! 动、静(含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等)(例: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绿杨烟外晚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虚(想象、回忆、梦幻)实(现实)结合(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李白梦游天姥吟

6、留别)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例: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多种视角(观察点)的错综(远、近、高、低) 点、面结合(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画面拼接(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时(古今、今昔)空(天涯)跳跃 (姜夔扬州慢)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衬托、对比、用典)(详见下) 多种感官的启动(视觉、听觉、嗅觉)(千里莺啼绿映红;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多种色调的班驳(绘画美! 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缤纷:

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遣词: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色彩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词(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叹词(兮、哉)(4)议论是诗歌哲理化探索的表现。 论史思古怀旧(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议论 时风讥刺讽谏(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说理阐述哲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 诗

8、歌鉴赏常用术语:做诗歌鉴赏题往往需要通过术语来表达,这样更具理论化。下面归纳了常用的一些术语。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

9、、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

10、,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

11、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

12、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通感感受的溢出,原感官不足以表达的程度。红杏枝头春意闹视觉之不足,溢出于听觉。双关同音字的游戏,谐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天在“无晴”“有晴”之间,人亦在“无情”“有情”之间。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

13、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4、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表现手法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