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1450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一个人的成长史(2013-05-15 14:29:12) 转载标签: 读书杂谈分类: 随笔 周晓峰 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于陈平原老师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读书岁月的增加,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读书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当然这是对那些爱读书的人而言。记得小时候除了课本外,我可以阅读的

2、课外书籍几乎没有。那是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什么都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对于我所生活的那个西北偏僻的小县城。父亲当时在县城一家土畜产公司任负责人,他所在公司有一项业务是收旧书报。公司的大院子里有许多的仓库,其中一间专门用于储藏旧书报。有一天,我跟父亲请求到他们公司仓库找旧书,父亲同意了,估计他认为我不会找出什么值钱的东西。进了那个大大的仓库,一打开门就被吓了一跳,书堆得跟山一样高,房门真不知道是怎么打开的。陪我一起来的管理员,说了几句安全之类的话,就无趣地离开了,想必他认为我比较奇怪吧。我很吃力地爬上书山,这才是真正的书山,书堆得快到了房梁。在成堆的书中,我翻来翻去,除了中小学的课本之外,没什么

3、好的书,但课本不是我所喜欢的。后来使劲地往下翻,找到了几本军事书籍,例如解放军与国民党的海战,书名我记不起来了。最精彩的是有一本介绍英阿马岛战争的书,可以了解到航母、导弹等非常新的武器,这让我后来在同学之间有了相当长时间的谈资。最奇怪的是我找到了一本关于潜艇构构造的专业书籍,书虽然不厚,但我对它研究了好长时间,到后来也能看懂了。到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知识特别丰富,天文地理好像他都懂,经常在课堂上获得老师的表扬,他自然很是得意。后来知道,他父亲是我们县城二中的校长,母亲是老师,肯定教了他不少知识,那他可是书香门第了。显然我从仓库中淘来的书,所能给我的知识就不够了,这让我羡慕了那位同

4、学很久,有时会生出一些气恼,什么我的父母不是老师呢?从读书角度讲,我过了一个很枯燥的小学,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偶尔到书店买几本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的书,不似现在的书店有那么多丰富的儿童书籍,现在的小孩是多幸福啊!不过,有一点记得很清楚,买书跟母亲要钱,她从未拒绝过,给予我充分的信任,我当然不会去买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那时的书很便宜,一本书也就几块钱,不似现在一本书要四、五十块钱。别人感觉物价上涨是通过买菜、穿衣,我是通过买书,见证了三十多年的物价变化。到初中之后,那时非常流行看武打小说,有些同学将金庸、古龙的书全部读完,以至于影响了学习,有的甚至影响了考大学。当然也有例外,我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

5、也很看武打小说,但奇怪的是他的学习居然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后来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再后来考上了北大研究生,据说林毅夫、樊纲是他的老师。这件事我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也许他是那种万里挑一的天才,事实上他也很聪明,再加上一点点刻苦,人生就大不同了。至于我么,不看小说,只要一看小说就觉得晕,尤其是人物的名字和关系,谁是谁的大妈、谁是谁的表舅,我一会就糊涂了。小时候在生活中,我就对亲戚关系不是很擅长区分。但凡同学聚在一起,就谈郭靖、黄蓉什么的,我只能默默地听着,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后来决心改变这种窘境,也要看看武打小说。不知从哪里借了一本很新的书,却没有封面,用很干净的白纸包书皮。顾

6、不了许多,在初二的暑假,一个人躲在在树阴下读起来。开始还好,也算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书的三分之二处,书中描写到一位武林高手吃毒蜈蚣增加内力,我一下子觉得很恶心,直到现在也觉得难以接受。立马合了书,不再看下去了。自此再也不看武打小说了,并且觉得那些看武打小说的人很无聊。虽说不再看武打小说,以及其他小说,但我对散文、宋词和诗歌有着相当的热爱。散文现在不记得读过谁的了,但宋词还是记得的,尤其的李清照。我觉得她富有才华、貌美,有时还会玩点小意外,如那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不是明显地玩心跳么。诗歌主要是文革后的朦胧诗,例如舒婷、北岛和顾城等。他们的诗现在读起来,也会让人感动,

7、尤其是北岛的“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那是多么的倔强,又是多么的不妥协,不再轻易被人欺骗。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文革,经历着新的历史洪流,而这个洪流从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喜欢散文和诗词对我的作文也是有着莫大帮助的,虽然不似班里有个女同学的作文在写作课上常常当作范文被老师宣读,我也时常有些机会的。有个例外,至今觉得有一本书,为什么我会得到,为什么我会去读,并且还能读懂,那本书是罗洛梅写的爱与意志,后来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存在主义、还心理学家!后来,我想在那个视两性关系为猛兽,尤其是初中生怎么可以去了解的时代,爱与意

8、志的书中有涉及两性关系,给了我机会去了解、去认识,虽然不似普及读物,甚至有些艰深。到了高中,遇到一位语文老师,一位对我有着重要影响的老师。他非常爱读书,还写文章。去他家的小四合院,书房除了书桌,全是书架,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全是文学方面的。那时也谈不上非常喜欢看书,但觉得有这么多书的人,一定很了不起。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也是班里学习好的同学,我那时也属于前五名之列,经常会到老师家中去聊天。记忆当中,他从未拒绝过我们到他家,有时周末一个下午都会在他那儿度过,谈学习、谈思想。他从未没摆出过老师的架子,教训或指导我们,如果是那样,我们肯定也不会去他家了,他如同是比我们年龄稍长的朋友,有时还会和他争论

9、一番。他是那样的随和,以至于我觉得自己所有的观点都是对的。当时我们年级有两个班,老师从两个班挑了有十个语文功底不错,又喜欢文学的学生,我也在其中,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个周六下午是打扫卫生时间,不上课的,老师就将我们集中到一个小办公室,学习文艺理论批判,分析新时期的文学作品。好长时间看着他拿着一本厚厚的本子在讲,以为是他从哪里抄录而来的。后来,在县图书馆举办的一个图书展上,发现了他那厚厚的本子,原来是他自己写的书。一下子,我觉得他非常的了不起,是一个能写书的人!高中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也过得非常快,我几乎没看什么比较厚的书,除了短小的散文、诗歌之类的。但有的同学在老师的介绍下,居然抱起了马尔克斯

10、的百年孤独、卡夫卡的变形记,这些书其实很少有人能看懂,我觉得那些同学有些装。进入大学,我考上了兰州一所师范大学,进入政治系,学的是思想政治专业。如果不出意外将来会到中学去当政治老师,后来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当了政治老师。然而,在九十年代初老师的地位不高,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将来毕业了去当老师,我从那时也就有了将来不当老师的想法,后来果真没有当老师。当时能考进大学,在我家所住的那一片可以说是一个大新闻,在亲戚中间也是,没有人会告诉你进入大学该怎么过,只要你考上就行。进入大学,我如同从牢笼中放出,尤其是大一就跟疯了似的,虽说没做出什么错事,但实实在在地晃了一年。直到大一后,经过一个短暂的暑假,一下子变

11、得清醒,终于觉得应该静下心来学点什么了。由此重新开始了读书的生活,当然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读书、读什么方向的书,我所读的书也大多与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关,用一个准确的词说是“课外读物”,实在是个好学生,还在按照中学时老师所教的方法在读书。由于专业的缘故,我们几乎什么都学,包括哲学、法律、历史、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美学 我想设置这个专业的专家,一定认为我们必须要懂得人类所有的知识,才不会站在讲台上被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问死。好在大家没有上当,都有所侧重地在根据自己地喜欢,朝某个方向学习。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他始终是一个生意人,我喜欢上了管理学,有些和父亲的不一样,是管理而非生意,所以到现在我所从事的

12、职业被称为职业经理人,而非老板。与我同一个宿舍的死党喜欢法律,因为他立志将来要考法律方面的研究生,但毕业时他没能考上,后来工作了才考上,当然这是后话。因为有了喜欢,我读的管理学方面的书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很遗憾,不是经典的管理学书籍,都是书店里的畅销书,其实没有多大的营养,徒增了一些似乎很懂管理的自负,再后来出校园试着经商,栽了个大跟头。有一个好的习惯是,我所读过的书都会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下来,大学四年总共读了108本书,和水浒中的好汉数目一样多。读过的书,现在都在老家的书房里安静地摆放,每年春节回家都会上楼看一下,有些书觉得非常的粗浅,但那是我的青春印迹。大学毕业,中间有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与人合作

13、做电脑生意,记得临街的一家联想电脑专卖店刚开业不久,想必我是比较早的那代倒腾电脑的人。不知道是因为太过聪明,还是太过愚笨,放弃了电脑生意,安静回家上班。上班的日子是那么的无聊,若非娶妻生子,真不知道我的人生可能就此无趣下去。那几年,没有看过一本,这不是戏言,真不知道看书还有什么用,在那个西部的小县城。过了两、三年后的一个国庆节,去西安找我那个大学期间的死党,同时也是一家人旅游。那家伙也是在西安晃荡了几年,听说在超市里还干过业务,他不死心,又在磨刀霍霍地考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是法商学,我不懂。西安回来后,我那未老的心,忽然变得不可抑制,我也要考研。那时互联网还不普及,我从电脑上查到了一个与管理

14、学相关,并且相对比较好考的专业MBA(工商管理硕士)。那时候知道这个的人还比较少,相对于现在难考些。为此,我这个文科生从头开始学那令人生畏的高等数学,要知道我可是一天也没有学过,并且我的数字一向还不怎么好,中学我走的是文学青年路线啊!历经两年,考了两次,我最后终于考上了,也算是搭了一次末班车,因为当时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重大的选择,好在那个选择姗姗来迟,我就此走上了管理之路。说到读书,除了MBA备考的书之外,没有!有趣的一件事是,我用学过的逻辑学三段论经常欺负我的几个狗友。说到逻辑学,现在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成就,如果你想做一名优秀的高层管理者,就应好好学习的。进入大学,

15、我是脱产学习。当然MBA可以不脱产学习,但我有远大抱负,不知道远在哪儿,我一定要重新进大学。因为当时收入非常低,另外父母那儿的条件也已衰落,上学期间的花费,除了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就是老婆省吃俭用出来的,受了不少罪。在这点上,我觉得一生都很感激她,所以现在我收入相对好了,就让她不上班,在家里带孩子,别那么累。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也就一年,除了那压得喘不过气的上课,没有读什么课外的书。我觉得MBA学习,是我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首先是我对管理学有了系统的学习,其次彻底将我引入了管理的大门。研究生做论文阶段,选择了一路向东到上海。后来妻子笑称,如果没有大海阻拦,会不会还要往东走?自此工作,其间有过非常艰

16、难的时期,但都没有放下读书,也更加的专注,当然也很功利。在读与工作相关的书,更多经典的书籍,后来也有了自己的书房。在上海有两段重要的时间,前四年主要从事营销工作,主要看营销方面的书籍,想着学以致用。其实也没怎么用得到,倒是有一本书销售圣经教会了我,做人做事要脸皮厚,如何了解、说服客户,并实现销售,是一本很好的销售人员入门读物。后两年,进入咨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彻底以知识吃饭了,自此与人力资源扛上了。看了好多好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至少每个模块我看过至少5本书,直到有一天到上海书城买书,居然没有可读的人力资源书,当然要排除那些快餐式读物。我发现读一两本书,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应该是就某一领域,至少读过50本书,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可能是当时咨询领导所说的“看山是山的境界”,不再觉得人力资源难以掌握了。为了保持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下降,我有意识地让自己每周至少读两本书。没有刻意去算过一年能读多少书,后来将书搬入新家的书房时,发现自己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